第73章

  這個法子其實不錯。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可是皇帝想了想, 還是搖了搖頭。

  他道:「若是此事是姑母單獨稟於朕知,此事尚有可為之處,可剛剛幾位大臣俱在, 雖然他們都是朝中重臣,讓表妹入宮是為大周考慮,他們暫時都不會有所動作,但將來總是一個隱患, 此事暫緩再說吧。」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況且是這麼大的事。

  若是燕王世子有心謀逆, 此事簡直是送上門的把柄。

  糟心事情已經很多, 還是不要自己再隨便作出更糟心的事情來。

  他道, 「不過你有句話總是對的, 姑母她未必捨得表妹嫁去北疆。」

  跟林喜說話到現在他先前因為乍聞蘭嘉還在世時的緊繃情緒也慢慢放鬆了些。

  他本來也不是毛躁的性子。

  他道,「這事再說吧, 回頭你去庫房拿些東西送到姑母的府上, 順便讓她明日過來見朕, 再作商議吧。」

  這些東西他能想到的, 他姑母肯定也都能想到。

  因為最近外圍戰事的吃緊,朝堂的紛爭,父皇的倒下, 皇室的顛覆, 就算他做了皇帝, 其實心底一直都有一種繃著的恐懼。

  但不管再恐懼, 他其實也知道, 他姑母是大周的長公主,是他皇祖父最寵愛的女兒,她雖看重蘭嘉,但肯定也一樣看重他們大周皇室的正統。

  她肯定也不願意江山易主。

  ***

  長公主回到大長公主府。

  剛下馬車,就有侯著的婆子過來稟告,道:「公主,老夫人過來了,正在廳里侯著呢。」

  長公主掃了一眼停在門口一側的馬車,道:「我知道了,先讓柳嬤嬤陪她說說話吧,本宮換了衣裳就去見她。」

  長公主已經很久沒有見夏老夫人。

  上一次見她的時候還是在文和帝在位,廢太子執政之時。

  那時她跟夏老夫人說,讓他們上書請奏,請皇帝收回他們的爵位,徹查青州之戰,還有蘭嘉當年和之前回京被人追殺的真相,如若他們不肯,她就和他們再無瓜葛,他們英國公府的事也再和她無關。

  當時夏老夫人面色慘白。

  她說,成拓是她的兒子,他的死她的痛並不比她少。

  只是她不僅是成拓的母親,還是英國公府的國公夫人,夏氏一族的宗婦,大周的臣民。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們不可能做任何任性妄為,可能毀了夏氏一族的事。

  更不可能謀逆叛君。

  那之後,她就再沒見過國公府任何人。

  夏老夫人來過幾次,但她從未見過。

  不過女兒要回來了。

  她心裡其實很清楚女兒回到京城之後,新帝和朝臣可能會更加忌憚她。

  在收到女兒信件的時候,她有想過是不是應該讓女兒重新換一個身份。

  可是最後她到底還是不捨得女兒受委屈,也怕她誤會自己,就沒有再提。

  但京城這邊,很多事情都需要重新布置了。

  還有幼恵。

  那孩子也算是她從小看著長大的了,又跟明舒情同姐妹,她的性情她十分了解,怕是也根本不會想入宮,做皇帝三宮六院中的一個。

  但皇帝將她特別補入名單中,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她也不想在沒了解清楚紀家和幼恵的意思之前,就貿然提出反對。

  若是女兒回京,幼恵和明珠都在名單之上,她不想幼恵入宮,就總得推上去一個。

  ***

  夏老夫人看到長公主肯再見自己顯然有些激動。

  她眼眶泛紅,低頭就給長公主行了一禮。

  長公主道:「母親不必多禮了,今日母親過來,為的是不是明珠入宮之事?」

  夏老夫人點頭。

  她道:「公主,明珠的名字被報上去並不是我們的意思,而是禮部要求朝廷所有在京三品以上官員必須將報上自己的未嫁且尚未定親的女兒,世子這才將明珠報了上去。」

  「不過我知道公主可能無意讓明珠入宮,所以便想跟公主說,若是公主不想她入宮,可以讓她落選。」

  長公主道:「那母親和國公府那邊的意思呢?如果不考慮我的意思,只是單純從這件事來說,你們希不希望明珠入宮?」

  夏老夫人一陣沉默。

  他們當然是希望明珠入宮的。

  因為現在英國公府在京城的處境其實十分尷尬。

  當初因為次子的死,太上皇特別恩恤,才冊封了長子世子之位。

  但別說這爵位傳不到下一代,就是世子將來能不能繼承爵位都還是未知數。

  長公主不待見國公府。

  京城該知道的人都知道,皇帝也知道。

  所以公主權勢大時,他們國公府最多能保平安,卻借不到其勢讓國公府興盛。

  但長公主現在的情況,英國公和夏老夫人都不是眼盲之人,他們也都看得清楚,若他日新帝掌權,肯定容不得長公主。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更何況還可能是一把懸在頭上的刀?

  那到時候他們國公府反而可能要受到長公主的拖累。

  所以只有夏明珠入宮,若是能生得一子半女,才是保國公府興盛和平安的穩妥法子。

  長公主看到夏老夫人有些凝重的面色,她身在皇家,很多東西幾乎已經是本能。

  夏老夫人和英國公府的心思自然也能猜個**不離十。

  他們當然是想讓夏明珠入宮,不過是怕此舉又得罪她而已。

  她笑了一下,道:「國公府如果能有女孩兒入宮自然是好的,不過明珠的性子有些急躁,雖說這幾年母親帶著她在身邊,教導了幾年,性情也沉穩了許多,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骨子裡有些東西怕是很難改變的。」

  「這次入宮的名門貴女不少,個個都是出身不凡,我怕明珠入宮,將來會要吃虧。我記得大哥不是還有一女喚作明柔的嗎?聽說她性情柔婉大方,很是不錯。」

  「我看不如就這樣吧,改日你就將明珠和明柔一起送到我府上來住上一段時間,我看看她們的性子再說。」

  夏老夫人大喜。

  她沒想到長公主不僅不像之前那樣將國公府拒之門外,竟還肯讓明珠和明柔一起住到長公主府來。

  這樣她們不管是哪一個入宮,所代表的意思就截然不同了。

  夏老夫人謝過長公主。

  長公主就苦笑了一下,道:「母親,進宮看起來是一條繁華錦繡路,其實最是一條鋪滿白骨的路。歷來帝王三宮六院入宮的女子不知凡幾,最後能善終並且讓母族榮光的能有幾個?你回去再和父親好好商量一下吧,若是還是想讓明珠或者明柔入宮,就送了她們過來。」

  說實話,長公主態度的轉變雖然令夏老夫人大喜,但她一向是謹小慎微之人,大喜之後,同時也有些不安。

  但後面長公主再說了這麼一番話,反是將她的疑慮和不安釋去了不少。

  及至她回府跟英國公商議。

  英國公道:「孤木難支,長公主現在看似權勢滔天,但權勢之後卻也是深崖。自古以來,不管是攝政王,攝政公主還是輔政大臣,能有好下場的有幾個?」

  「她現在又無兒無女,若是別的大臣之女在皇帝跟前吹點耳邊風更是會讓陛下和她疏離,對她忌憚,所以她想要培養一個孩子送入宮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這也是她為何是想要明柔而非明珠入宮的緣由了。」

  畢竟明珠雖然是她名義上的女兒,但卻已經交惡過,不管是崔氏還是明珠,面兒上裝得再好,心裡也都會對她有怨念。

  所以她不願意扶持也就再容易理解不過。

  ***

  二月底,天氣回暖。

  這日夏老夫人帶著崔氏,親自送了兩個孫女夏明珠和夏明柔到了長公主府。

  經了這麼些年,中間起起伏伏,此時的夏明珠早就不再是當年那個被寵壞了,嬌縱的夏明珠。

  崔氏也不再是當年那個被養大了貪慾,不可一世,鑽著牛角尖不肯回頭的崔氏了。

  她們很清楚長公主還特意叫了夏明柔一起過來長公主府,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所以縱使心中再焦急不甘,此時也都格外的恭謹小心。

  再不敢有半點氣焰。

  此時的夏明珠端莊溫婉,夏明柔清麗動人,兩人一個身穿粉紅的襖裙,一個是淺綠的襖裙,都綴了白絨絨的狐毛邊兒,動作整齊劃一地給長公主行禮,令人十分賞心悅目。

  長公主喚了她們起身,再召了兩人到面前一一問了幾句話,又不分薄厚的賞賜了兩人一些首飾。

  說是她母親淑太妃娘娘年輕時用的東西。

  不管東西如何,這意義又是不同。

  夏明珠和夏明柔俱是歡喜的謝了長公主賞賜。

  長公主笑著對夏老夫人道:「兩個孩子都養得很好。」

  比當年真的強了不是一星半點。

  夏老夫人有些慚愧道:「當年我沒有親自教導,差點讓兩個孩子都養歪了性子,所以這些年我都是一直把她們帶在身邊,親自教導的。只希望她們還能過得去,不要讓公主太過費心了。」

  當夏老夫人說「我沒有親自教導,差點讓兩個孩子都養歪了性子」,崔氏的臉上就一陣發熱,臉上也有一絲尷尬之色閃過,但她很快就垂了頭,調整了自己的表情。

  長公主只作聽不出其中含義,只笑著點頭,道:「我看她們很好,母親多慮了。」

  花廳中氣氛十分融洽。

  這時外面卻突然有小丫鬟匆匆進了大廳。

  長公主停了正在說的話蹙眉看過去。

  就見那小丫頭眼帶淚花,形容卻滿是歡喜,近乎是語無倫次地稟告道:「公主,是姑娘,是姑娘回來了,她和紀家表姑娘一起回來了。」

  這小丫頭是長公主在江南那幾年買了服侍明舒的,對明舒和常和明舒在一起的紀幼恵都極有感情。

  她並不知道明舒未死,因此突然聽外面的人說明舒回來了,激動之下,稟告時連禮儀規矩都忘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