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準備開始時,文武官員都在竊竊私語。
「林大人被當場拿下,戶部現在是魏珍接管,今天如果再治劉相的罪,又不知會換上誰?」
「劉相會被治罪嗎?」
「皇上早就看不順眼了吧,何況還是劉相自己作繭自縛?」
「誰也沒想到啊,六個王爺都能完成兩萬的徵兵任務,就他只帶回來三千。」
「準確地說,是還差七個到三千。」
「俞州的姚孟不是他的人嗎……」
「所以才誰也沒想到會是這樣。」
……
說話間,劉津到了。
他竟然一臉平靜。
一群官員過來跟劉相打招呼,都有意識地避開了招兵這個敏感話題。
劉津也是絕口不提,神色安詳地跟大家拉些家常,寒暄幾句,說一些多日不見一類的話。
接著伍章也到了,兩個丞相也是互相問候了幾句。
百官們暗暗吃驚,因為從這些語氣中,感覺不到劉津有沮喪、頹唐的感覺。
跟此前沒有什麼兩樣。
甚至,好像還有點過於淡定了的感覺。
那可能就是在故作鎮定了。
也好,沒給文官丟面子,死就死了,緊張什麼?
原來,在前天林征被抓入獄,並於當晚晚上安閒宮多了一些宮廷侍衛,要求出入安閒宮的官員進行登記之前,這裡的百官中有不少曾經去拜訪過太上皇。
表面上,當然都是說不忘本,感謝當年太上皇的知遇之恩。
但實際上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實在是兩國的差距太大了,傻子才相信隋國能擊敗晉國。
那麼,新皇丟城後自殺是早晚的事。
而按照目前的狀況,隨著太上皇的健康好轉,六位王爺似乎也喪失了爭權奪位的信心,太上皇復辟,差不多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那麼,誰提前跟太上皇籠絡好感情,誰就能在太上皇復辟後,搶到優先權。
特別是看到有別的官員這麼做後,誰也不敢落後,都找準時間前往拜訪,哪怕小坐片刻,也讓太上皇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裡,將來能心中有數。
三省六部里,除了左右丞相還有兵部尚書(理由是太忙、工部尚書(也忙)沒有在這段時間裡去拜訪過,其他全去過,而京官里四品以上官員,有三分之二去過。
而於公公給這些人暗示過,只要太上皇重新掌權,左右丞相都要換,因為有些人經不起考驗,忙著取媚於新皇,太上皇對此不開心,所以換是肯定要換的。
而且還提醒過其中部分官員,對於右丞相沒必要當成自己人了,他那麼急著為新皇立功,到時大家別忘了替他向新皇邀功請賞,免得新皇一時疏忽,忘了他的熱心。
這後面一句,這些官員是聽懂了的。
於公公透露了劉津在俞州招兵處處碰壁的事,別說兩萬兵,三千都很困難。
所以於公公的意思,就是要讓大家都記著提醒劉津在金殿上的承諾,免得新皇糊裡糊塗的放過了他這個太上皇那麼看重的二臣,借新皇的刀殺了他,也讓其他官員知道背叛太上皇的下場。
雖然說因為安閒宮增加了侍衛,這兩天大家不太好出入,但並沒有改變大家心裡的看法:新皇必敗並自殺,太上皇必然東山再起。
新皇這麼做,只能更加證明他沉不住氣了而已。
所以,即使不能與太上皇見面,也不能讓太上皇失望。
不一會,皇上便來到了大殿,坐上了龍椅。
王英照例問了一下大家有沒有本上奏。
魏珍說道:「臣戶部尚書魏徵有事啟奏。」
他一出列,一些官員就流露出一閃而過的不屑。
因為在他們看來,魏珍一無功名,二無實績,完全是靠著和新皇的關係上的位,而新皇還說他有相國之材器,讓大家分外反感。
好在現在戶部是個燙手山芋,錢不多,卻要面對各項開支,偏偏太上皇又另有打算,很容易顧此失彼,搞得焦頭爛額。
還好此人本來就是新皇的人,新皇一旦自殺,他也必然被清算,也蹦躂不了幾天,換別的人上任,這多事之秋,不好周旋,大家也不願做第二個林征,給此人威風幾天倒也無妨。
楊晉道:「好啊,朕正想要你也說說你戶部那邊的情況。」
魏珍道:「啟奏聖上,戶部這兩天已收到京城以及京郊各商戶的慷慨捐助,目前初步估算,已獲得無償捐助超過六十萬兩金子,即六百萬兩以上的銀子。」
眾人一片譁然。
「魏大人,當真是六百萬兩?」伍章問道。
「是超過六百萬兩,昨天下午,下官放衙前統計,已經有六百零三千一百萬,而且這只是京郊所收到的捐贈,各地的商戶也在積極到當地衙門捐贈,但目前尚無具體字據,據稱每州所獲贈額也多在五十萬兩以上,也就是說,至少還能再近八九百萬兩銀子。」
眾官員目瞪口呆,不由得暗暗驚嘆,一個人運氣來了,真是擋都擋不住。
此前的商戶全都是愛財如命,別說無償捐贈了,每次加收一點稅,都要跟他們磨盡嘴皮,聽他們各種哭訴。
誰能想到,新皇上來,這些人突然提高了覺悟,把銀子當成水捐出來了。
這時,一個官員出列道:「皇上,據臣所知,說商戶之所以願意捐錢,是因為魏大人答應他們,只要捐夠一定數量的錢,就可以發給他們金銀銅牌,然後商人就能穿高質綾羅綢緞,並且可以見官不跪,不知是不是事實?」
官員們聽得這話,集體變了臉色,一時紛紛搖頭。
「原來是靠這種手段弄的錢。」
「這與國家重農輕商的治理之法背道而馳啊。」
魏珍道:「是事實。」
這時,那官員道:「皇上,臣請皇上斬魏珍首級以謝天下,以正民風,否則,國家危矣。」
此官員話音未落,另外有官員附議道:「沒錯,張大人言之有理,商人見利忘義,抑之是為了防止人心不古,這樣一來,商人地位提升,到時舉國全是逐利之徒,國家危矣。」
「對,這是為了一時之利,而忘了千古大義呀。」
「此法何異於飲鴆止渴,殺雞取卵?」
各官員紛紛義憤填膺,各種敗壞民風,引發大亂,國將不國的大帽子紛紛砸過來,都要求斬了魏珍以正視聽。
楊晉淡淡一笑,說道:「這麼多臣工覺得這樣做該死,那就請各位臣工用高尚的辦法,幫忙解決這一千五百萬兩銀子的問題,誰有辦法就出來說一聲。」
眾人面面相覷。
指責別人的方式不夠道德,這種活人人會幹,但是要他們想辦法解決問題,那可就沒辦法了。
楊晉道:「看著沙漏,朕給你們一刻找到解決辦法,如果找不到,那提出要斬魏珍的腦袋的人都要自打耳光一次,以便告訴自己,說話不能只圖痛快,是要負責任的,如果自己打不了,朕可以讓殿下的武士們幫忙打。」
眾官員紛紛住嘴,一時只剩下了大眼瞪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