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117.伯顏堅持要滅宋(紅色精英冠)
秋天的大都,令伯顏渾身舒爽。此時的大都還是個水草豐美之處,歷史上元代的漕糧,甚至可以一直運到將來的海子裡邊。忽必烈可以站在自己的宮牆上,
圍觀千船競渡的景觀。
而且大都的天氣,不像江東那樣的黏膩。在建康和潤州的夏天,伯顏一度懷疑自己要融化在江東了。
還是大都好啊,天藍水碧,氣候涼爽舒適。如果不是為了滅宋這樣的大業,
伯顏真不願意跑去南方卑濕之地。
按理說,帶著六萬騎兵北返,伯顏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就抵達大都的,況且其中揚州到泗州、楚州這一帶,還是偽宋的國境,經常有團結義勇和地方宋軍的襲擊騷擾。
走到山東之後,伯顏就把大軍交給諸將,讓他們按照正常的進軍速度北上。
反正海都造反,那也是在西域造反,這不是還沒打進哈拉和林呢嘛。
對於阿力麻里那麼遙遠的地方,他們在這裡緊趕一天,慢趕一天的,對於整個大局實在沒有任何影響。況且北方草原民族打仗,也得秋高馬肥才打啊,秋後的馬肥體壯,騎出去幹仗才有力氣。
這會兒正秋高氣爽呢,海都即便要起兵,也是一個月之後的事。
再者伯顏在回程路上想了一路,他個人判斷海都的實力還不足以真正的挑戰忽必烈的大汗之位。即便他有朮赤一系宗王,以及窩闊台一系宗王的支持,但畢竟幾年前海都曾被忽必烈派兵擊敗過,損失很大。
現在無非是拉攏了禾忽,從四面八方包圍了北平王那木罕,而那木罕是忽必烈四子,關心則亂,使得忽必烈覺得要對著海都出重拳。
獅子搏兔仍須全力,論是海都這樣頗有幾分才能的蒙古宗王。
忽必烈大約是準備畢其功於一役,打著調集諸路兵馬,精銳鐵騎,直搗海都的老巢,將海都徹底打死,永絕後患的主意。
要不然也不會把正在南征的伯顏給叫回來,還讓伯顏帶著南征元軍的精華鐵騎。
但是伯顏認為眼下滅宋之事,比之撲滅海都,援救那木罕更重要,也更必須。從軍事上來說,經歷了幾乎四十年的長期拉鋸作戰,南宋已經基本消耗盡了國力,其軍事實力完全無法和當初宋蒙聯盟滅金時相比。
圍點打援的戰術非常奏效,幾乎掏幹了整個南宋的所有氣血,南宋別說精兵強將了,現在連拉上戰場的壯丁質量,恐怕都沒有當初高了吧。
一開始或許還能拉出點地方上的保甲弓手,團結義勇,有些許的操練,也認得些金鼓。現在拉出來的,那就是純純的農民,還老弱間雜。
宋朝如今就是一棟風雨飄搖的破屋,只需要最後的臨門一腳,就能夠徹底的端倒。
可宋國到底是江南大國,有三千萬人口,二百座軍州。只要給宋國兩三年的時間,宋軍雖然拉不出什麼精兵,可是守城的兵馬總能拉出十萬八萬的。
到時候不論是哪裡被修築成了堅城,擋在元軍南下的道路上,就又有可能是一個襄陽。
金國死守蔡州,都打了半年。宋國要是死守某州,憑宋軍的武器和人力,死守一二年絕非什麼難事。
這就引出了伯顏力主繼續南征滅宋的第二個理由,從經濟上來說,元朝廷必須快速滅宋。不滅宋就沒有辦法挽救可危的元朝財政。
除開前述的中統鈔濫發問題已經極其嚴重,元朝廷正在無所不用其極的搜刮北方的財富。最簡單,宰相阿合馬對元朝的鹽業專營制度作出了升級,不再按照食鹽的銷售量徵收鹽稅。(王文統為相時,全元鹽稅七千五百兩白銀)
而是下令按照全國各地的人口數量,州縣的繁榮富庶水平進行均攤。今年我元朝中樞要白銀三萬兩,那麼就全國攤派三萬兩。如果今年要五萬,那就攤派五萬兩白銀的鹽稅。
老百姓買不買官鹽無所謂,反正今年大都要看到五萬兩白銀的鹽稅押解到京。地方官怎麼搜刮,那就是地方官的事了。
正經收稅,阿合馬又嫌慢。於是阿合馬開始收繳民間的舊有各種銅錢,將一枚大錢,改鑄成兩枚小錢,一枚仍舊當一文來使用,很是暴富了一撥。
但即便有阿合馬這樣的大聰明,用盡各種辦法來給忽必烈斂財,元朝的財賦還是連年竭盡,毫無積蓄,只靠超發中統鈔維持。
是以阿合馬大約是整個元朝廷,最堅定的滅宋派。只有滅宋,再掠奪南方的貴金屬,掠奪南方的公田,利用超發的中統鈔掠奪南方民間的社會財富,才有可能讓元朝的財政活過來。
如果不滅宋,隨時,真的就是隨時,元軍就會斷頓,
哪天阿合馬一暴斃,元朝廷少了個能夠左支右出的宰相,別說元軍斷頓了,
元朝廷都得停擺。對於宗王貴族,以及宿衛親軍的賞賜,都將無法支付。到時候,哼哼,連忽必烈的宿衛恐怕都會不滿吧。
宋朝廷雖然現在處於崩潰的邊緣,元朝廷其實也就比宋朝廷好一點。畢竟刀子還是快的,只要刀子快,就能搶到錢,搶到錢就能多維持幾天。
基於軍事和經濟上的雙重原因,伯顏堅定的認為,還是要滅宋,不滅宋咱們自己這個帶元也有可能玩不轉的。
一念至此,伯顏先是向宮內稟報自己回返大都的消息,又立刻派人知會自己的大舅哥安童。也就是如今元朝的中書右丞相,位高權重。
單單是伯顏一個人向忽必烈諫言,忽必烈可能不會聽,假設中書左丞相阿合馬力主滅宋,中書右丞相安童也力主滅宋呢?
等於朝中的兩大巨頭,以及征南統帥都是一致的意見。那麼即便忽必烈還是很擔心海都,也會選擇支持三人的意見。
蒙古嘛,也可稱一句大汗與貴人們共治天下。沒有各路貴人的支持,忽必烈的汗位和中原皇帝位,都坐不住的。
心下定策的伯顏,回返大都賜邸家中,略帶焦急的等待次後忽必烈的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