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意圖識別:如何練就火眼金睛——類思維終極揭秘!
【類秘書模式意圖識別】
什麼是秘書?再沒有人比此刻正在看課程直播的趙老的秘書更加了解這個問題了——
除了短時間內在地方做過一段時間,他一直都在秘書崗位上,甚至做到了廳局級,這個級別的秘書,全國也就那麼一些些,而他是其中之一。
所以,紀弘所說的這個問題,其實他是有心得的,其實也很簡單:
服務要周到,但永遠不要替老闆做決定;手腳要勤快,但時刻要謹記,不要去碰權責之外的東西,尤其是機要。
紀弘的意思顯然也是如此,正如他接下來所說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其實就是某種程度上的基於意圖。
「首先,我是有動作的,我張口了,說明我要吃東西。我伸手了,可能是要人幫我穿衣服。
「而這種基於意圖,就是我們第一代基於意圖的作業系統的模式——它是需要你有前置動作的。
「比如,我把聊天記錄從微信里複製了出來。作業系統通過分析聊天記錄的內容,從而判斷你需要幹什麼,需要打開哪個軟體,需要怎麼去處理等等。
「又比如,某些手機,我把圖片拖到了所謂的平行世界右邊欄,這個時候,我什麼意圖呢?是要轉發到微信?發到微博?還是什麼?
「這就根據你的歷史習慣去搞這個事兒了,但,注意,這個習慣是無所謂的,因為它羅列了一大批的APP放到那,最終決定權是在你手裡。
「這是第一代的基於意圖的作業系統的工作方式。
「那我剛剛說的第二代【類秘書模式意圖識別】是怎樣的呢?」紀弘總結了十二個字:「周到而不越界,勤勉而不逾矩。」
「什麼意思呢?它可以提前做非常多的準備,但是在得到你的授權之前不會行動。它會把所有的事情分析好利弊放到你的面前,但是不會替你做決定。
「就像領導的秘書一樣。」
「嘶~」現場「嘶嘶」聲一片,道理他們都懂,甚至【類秘書】這個詞出現的時候,他們就聯想到這兒了。
但是,怎麼實現呢?
「但是,怎麼實現呢?」紀弘看了看平板,看到了互動中多數人的疑惑:「這太難是不是,秘書察言觀色,那都是多年工作練就的火眼金睛。
「而且,還需要知識豐富,領導要了解的東西,秘書不說全都要懂,但起碼也得知道個八九不離十吧?
「別說是AI了,就算是人,能有領導秘書之才的也不多啊是不是?
「知識豐富這個事兒咱就不說了,AI這顯然是特長。資料庫只要有,但全網都是AI的知識庫,這不是問題。
「問題是火眼金睛如何練就。」紀弘頓了頓:「大家還記不記得開場的時候我說的,今天要講的兩個問題,第二個問題,什麼是意圖,你們現在清楚了吧?」
「清楚了!」全場異口同聲,就連文琛校長都扯著嗓子在喊,一邊喊還一邊笑著:「紀弘,確實有水平。
「那解決這個意圖識別的問題,就是如何練就火眼金睛的問題,」紀弘說道:「就靠類思維AI模型了,甚至,等用上的時候就是第二代類思維AI模型了。
「那麼,就回到了我們開場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什麼是類思考或者類思維模型?我們今天就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類思考模型,是紀弘第一次獲得靈感【人工智慧訓練靈感】的時候總結出來的一種AI模型。
那個時候,根據零散靈感,紀弘掌握的是這種AI的訓練方法。
至於相關理論基礎和基礎技能,他在很長的時間裡也是懵懵懂懂,換句話說,他只會幹,但沒有去深究理論。
而就是這個干——要就是技術的實現和應用,已經體現在了各方各面,可以說,卷耳智能科技能有現在的發展,這個模型是起到核心作用的。
不過,靜下來的時候,他也在思考:這其中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尤其是答應文琛校長講第一課之後,他更是加快了理論基礎的建設——藉助AI查閱了無數相關的資料,並結合自己的靈感以及訓練和應用經驗,形成了今天的這套基礎理論。
「有人認為,進化論其實是一種最優解的算法。」紀弘繼續說道:「在機器學習領域,也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希望通過模仿進化論的自然選擇來使程序進行進化。
「他們有一個核心觀點:地球上的生物可以從無到有,從有到智,再到今天的人。
「他們認為:進化已經產生了許多神奇的東西,但沒有什麼比產生人更加神奇的了。
「那麼,機器學習去模仿這個進化過程,無論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都是不足為奇的,甚至產生智能、產生智慧、產生思維。
「只要無限的堆積算力,就總能在無序中找到有序,在優勝劣汰中進化成長。這是進化學派。」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贊同這種說法,比如,聯結學派,他們就沉迷於研究人類大腦,通過研究大腦是如何學習的,來利用計算機模擬人腦進行學習。
「還有類推學派的像什麼就是什麼,貝葉斯學派的,所有的模型都是錯的,但有一部分有用這些觀點。
「但,伱們發現沒有,現在的AI大模型,它其實更像進化學派的理論:
通過大規模的數據進行訓練、學習。強化學習的反饋,不正相當於進化中的自然選擇嗎?人為的把不好的結果給他噶掉,再重新來過。
「當然,自然界的優勝劣汰,是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的。而且人們在此基礎上,又結合了聯結學派的理論——臆造模仿了「人腦」——就是所謂的神經網絡算法。
「為什麼說是臆造呢?因為人腦是怎麼產生思維的這個問題,科學界現在是沒有明確的結論的——即便有,也只是猜測。
「換句話說,人的思維究竟是怎麼產生的都不知道,那『聯結』的東西當然就是個臆造品了。
不過,臆造的東西聽起來還聽像那麼回事兒的——這就像是臆造一個古董,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來什麼,甚至看著還挺像真的,其實是一個道理。
「那,類思維模型是什麼?」紀弘頓了頓:「不知道有人明白了沒?
「它其實是進化派,但是不是自然進化派。」紀弘說道:
「是人工干預的進化派,就像人們培育良種,雜交是不是比自然進化更快的一種手段?
「Transformer模型其實已經是人工干預的AI進化了,但我們的干預比它更深,也更快。同樣都是人工干預手段,就像基因編輯,是不是要比雜交育種更快也更直接?
「如果你們一直有關注,看過我們的專利公開資料的話,那裡邊微模型的概念,如果對應到基因編輯里,那就相當於是【優勢基因片段】定向表達出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優勢性狀】。
「……」
紀弘繼續繪聲繪色的講著,而體育場已經鴉雀無聲了,只有「刷刷刷刷」記筆記的聲音。
這對他們來說,其實略顯高深了,別說他們,就連偷偷連上國內網絡看課程的微軟和OpenAI的工程師都開始撓頭了。
紀弘肯定知道他們會看這些課,本來就是公開的,但他一點兒也不擔心泄密什麼的。
理論是理論,尤其是基礎理論,和實際操作,那完全差了十萬八千里都不止。
這就像,你跟古代人說什麼基因編輯,他們連基因是什麼都還不知道呢,能聽懂個錘子的基因編輯——就算是真懂了,那也完全沒有上手去做的條件!
紀弘的條件其實也不充分:如果把類思維的【能力簇】類比於「基因表達的性狀和能力」的話,那這所謂的基因現在還是從另一處截取而來的——【能力簇】其本質其實是通過特殊訓練得來的的具有一定智慧能力的AI小模型。
而不是自由操作組合鹼基對來得到【能力簇】——也就是原始訓練的每一個節點都具有【特定的智慧能力或決策能力】。
開始就說了,這需要特殊硬體的支持——存算三維融合晶片算是其中的基礎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