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良心,李有信勸戒冬子沒有任何不純的心思。【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像他這樣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好男人,能有什麼壞心眼呢?
實在是想讓冬子少走彎路,別叫人給耍咯。
白白當冤大頭不說,還壞了事。
更重要的是,香江電影人擠占的空間少一分,那麼能給內地電影人多一分寬鬆的發展空間。
也算李有信穿來,給內地電影市場盡一點綿薄之力。
「李總,香江電影圈沒有你說的那樣不堪吧。」
但既然於冬能創辦博吶,在後來干出一番大事業,也是極有主見的人。
他做出的決定,內心的思想不會輕易做出改變。
「為了個人恩怨,而自毀事業長城,是我高看你了。」
於冬覺得李有信的話危言聳聽。
有點因愛生恨的嫌疑。
並沒有當回事。
「有信你細說,大家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
韓三品沒有出言阻止,反而希望對方暢所欲言。
上回主旋律大片化,與他的思路不謀而合。
這回來,不知有何高論。
「行啊,理越辨越明。」
見冬子不服,旁邊韓三品笑呵呵地看著,李有信決定好好嘮嘮。
跟對方掰扯掰扯。
「香江娛樂圈因為時代發展關係,有先發優勢,使得那邊的明星知名度與待遇超出內地明星。
但是,名氣大待遇高不代表著實力就比內地高一截,只是因為平台好起點高,是特殊的時代背景造成。」
李有信首先從香江演員入手。
著重指出這幫明星有名不是厲害到天下無敵,只是因為當初內地沒發展,信息交流又不發達。
加上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種種因素叫香江明星占據先機。
「在我眼裡,內地娛樂業發展處於農業化時代,香江是半工業化,套在電影上也一樣。」
嗯,於冬皺起眉頭。
前半部分好理解,後面的話他卻不贊同。
「小小的香江,區區彈丸之地卻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便年產幾百部電影,還不成熟不輝煌嗎?」
「數量多,爛片也多,有些十幾二十天都拍完的片子,那也能叫電影?」
李有信忍不住笑了。
都是圈錢的玩意,別想的太高大上。
「這幾年的香江票房榜上,前十你看還有幾部是本土電影,被好來塢打的落花流水稀里嘩啦。
而好來塢電影恰恰是工業化的電影,尤其它的電腦特效幻想大片,已經無可阻擋。」
想起被復聯等超級英雄支配的恐懼,他不禁渾身打哆嗦。
剛看一遍兩遍還好,後面簡直看的快吐了。
除了特效,一無是處。
呃!
於冬想要反駁,然而鐵一般的事實,叫他無從辯駁。
是啊,什麼侏羅紀公園,什麼鐵達尼號,席捲全球,連國內都被泰坦尼克捲走上億的票房。
區區一個香江,同樣無法倖免。
「可是香江演員和導演,還是非常有實力的。」嘴硬的冬子仍舊不服。
「不錯,內地深諳商業電影拍攝的人才還不夠多,這時候很需要擁有大量經驗的香江人參與。」
李有信沒有否認這點。
這也是他說目前內地市場處於探索建立初期的原因之一。
除了經濟水平,還有某些製作環節與人才的缺乏,最明顯是動作指導武術指導,然後是特效製作。
「但你也要看到,香江真正能單抗票房的演員和導演寥寥無幾,我給你數吧,除了成龍星爺外,周潤發算半個……」
他掰著手指,認真說明。
成龍與星爺,是為數不多的票房保證。
有他們出現在影片裡,基本不會虧錢。
「周潤發名氣很大,在香江更有雙周一成的說法,可惜內地他沒有單獨帶隊的成功經歷。
沒那個實力你知道吧。」
特別是周演的什麼《孔子》,賠的底褲都差點沒了,差點把小馬哥、賭神積攢的人氣全部清空。
「香江導演的話,能保證票房的依然還是成龍大哥和星爺,其他名氣大的徐老怪、王家衞、陳可辛等人,名氣大於實力。
所以綜上所述,想請香江演員和導演拍電影賺錢,穩賺不賠的只有兩人。」
李有信笑了,笑容很燦爛。
只是揭露的事實無比殘忍。
「可惜兩人早已不滿足給電影公司打工而是出來單幹,一個星輝一個成家班,人家憑什麼給你打工掙錢,憑你冬哥臉大?
自己掙不爽麼?」
話里澹澹的嘲諷,使得於冬憋的很難受。
看不起誰吶。
你丫說話好幾把傷人。
「自立門戶不假,難道別的電影公司就不能請他們,我不信。」
「當然能請,只要錢到位,一切好說,少林足球不是找的寰宇嘛。」
「你說那麼多,還不是廢話。」
於冬自認為扳回一城,雙眼直視李有信。
年輕人,自己打臉了吧?
「呵呵,我說的是錢到位都好說,要請動一周一成你要給多少片酬呢?
92年拍《家有喜事》的時候周星馳報價已經達到800萬港幣,而那部電影中張國榮才295萬港幣。
從1994年開始,作為香江地區最賣座的演員,他的片酬就漲到了1500萬,誰請的起!」
李有信的話,猶如一把鋒利的刀子,一點點刺破冬子的防線。
請不起請不起!
於冬連連搖頭,面色發白。
想想他借了30萬開的發行公司,再看人家1500萬的片酬,惹不起。
「說完星爺,再說成龍大哥吧。
他在80年代末片酬就達到1000萬,要知道那時候明星的普遍片酬才100萬左右。
前幾年去好來塢之前他就可以拿到2500萬港幣的片酬,這在港星中是獨一份的存在,而且他很早就可以參與電影分紅,主導電影製作發行。」
聽到李有信報出的數字,冬子的臉色發青,青紅不定。
想起剛剛的狂言壯語,有那麼點臊的慌。
即使吹著空調,仍大汗淋漓。
如此情形落在韓三品眼裡,內心暗嘆。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原本在年輕電影人中比較出色的於冬,此時一看泯然眾人矣。
「於冬還是年輕啊,碰見年紀小更老道的有信,顯得太嫩了,高下立判。」
「作為發行公司的老闆,想必冬哥你也知道國內票房冠軍,賣的最好是馮小槓的喜劇賀歲片,堪堪3、4千多到5千萬間。
這一請星爺和成龍大哥,成本壓力得有多大,虧了怎麼辦?」
一句句的話,如重錘敲打在於冬的心口。
令人窒息。
按照電影投資100需要300塊才能回本的收益比,光是兩位大明星的片酬,內地票房幾乎被吞噬。
辛辛苦苦在內地爭得票房冠軍,結果還不夠給一個主演的片酬,想想都覺得好笑。
除了這個片酬,還有其他演員、導演等演職人員的報酬,算起來花費更大。
於冬越算越泄氣。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