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電話,韓三品看向眼前的青年男子。【Google搜索】
笑呵呵道:「於冬啊,等下李有信來,我介紹你們認識。你倆都是優秀的年輕影視人,以後你可以和他常來常往,多個朋友多條路。」
「是是,韓總的教誨我一定記在心上。」
於冬面對昔日的老上司老令導韓三品,態度十分恭敬。
即便出去單幹開,仍不敢有半點馬虎。
「說實話我很佩服李有信,年紀輕輕干出這麼大一份家業,等他來,我想和他探討一下影視宣傳方面的經驗心得。」
最近幾個月以來,李有信頻頻出現在娛樂報導中。
特別是他的「天王過氣」論,可謂平地一聲雷,震驚天下人。
到電影《尋Q》的捐款舉動,再到《風雲》電視劇棄用香江演員鬧的沸沸揚揚。
令他成為最近娛樂圈裡當之無愧的風雲話題人物。
於冬最近耳朵快聽出繭子來了。
在他眼裡,李有信的連番舉動,就是一種造勢的手段。
電視劇《風雲》因為一系列的爭議占據了多少報紙雜誌的頭條,還沒開拍,便吸引足夠多的關注。
賺足了人們眼球。
這樣的炒作手法,比起中規中矩的宣傳造勢,不知強出多少倍。
讓於冬非常佩服,很希望從對方身上偷師幾招。
「除了提前炒熱風雲這部戲外,對於鴻運影視,也是一次成功的GG,讓更多人知道鴻運的實力與大名。」
……
李有信接到韓三品的電話,笑的很開心。
真是想睡覺有人送枕頭,巧了。
他正想去找對方,探探口風挖點人才回來。
開上獵豹車,李有信風風火火闖中影。
輕敲兩下,得到同意後他進入辦公室。
「韓總,好久不見。」進門他親熱打招呼。
隨即意外發現裡面還有人。
年紀二十多三十的男人,圓臉,笑的陽光燦爛。
「原來還有客人呀,那我待會再進來,你們談。」
「誒不用,都是熟人。」
韓三品叫住了李有信,介紹道:
「這是於冬,以前北影發行科副科長,現在出來單幹成立博吶文化公司,主營電影發行業務。
小於干點事不容易,咱們有能力搭把手幫點唄。」
「李總你好,久仰大名了,我是於冬,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合作。」
於冬沒生分,上來緊握住其雙手。
笑的越發熱情。
「哦,你就是博吶於冬!」
李有信不大見過年輕的於冬,難怪臉型有點相似。
「李總知道我?」
聽對方的口氣,於冬感覺似乎知道他的存在。
這叫他有點榮幸。
畢竟此時博吶初創,比起風頭正盛的李有信,誰知道於冬是哪號人物呢。
「哈哈,當然聽說過。」
他的記憶中,這位博吶老總可不是省油的燈。
什麼已婚富豪在瓊省某頂奢酒店秘密約會共度十餘天的小作文,在網絡瘋狂傳播。
漫畫中,「富豪帶著知性女星入住10天前和妻子所住同一套房」「富豪為博紅顏一笑大手一揮給知性女星買了價值1000萬左右的珠寶」等細節惹人遐想。
惹來無數網友吃瓜。
沒辦法,誰叫冬子風流成性,早有前科呢。
當年與老婆合夥創業,還借用了老丈人在金陵等地電影發行的人脈,結果事業發展壯大後,開始和杜小月的扮演者打的火熱。
然後袁麗還囂張地半夜打電話給其原配進行騷擾。
最終夫妻倆在博吶上市前以分手收場。
「你可是中影最年輕的副科長,韓總和我提起你的時候,都非常遺憾沒能把你這位得力幹將留在集團。」
這句話自然是李有信瞎掰。
韓三品哪裡跟他提過於冬。
不過不要緊,韓總老奸巨猾,不會傻乎乎說出來。
「雖然我們中影失去了於冬,但國內多了個人才,你們都是人才,以後應該多來往,相互幫助。」
韓總順勢給昔日下屬拉生意,「你不投拍兩部電影嘛,正好讓於冬這位中影第一發行員代理發行。」
「哈哈,有韓總出面,這事好說。」
李有信爽朗大笑。
他知道除了玩女人厲害,冬子業務能力也很厲害。
於冬當發行員時的發片成績是所有發行員里最好的,原因就是嘴甜、腿勤、能喝酒,26歲時成為中影最年輕的副科長,凱子歌都忍不住驚嘆他喝大酒太過拼命三郎。
去年冬子脫離體質,揣著30萬元創立了博吶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最終他從北影廠的普通發行員,到米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從只有幾個人的民營小公司,到國內前幾的民營電影公司。
這個輝煌歷程,他用了18年時間。
「等我的《尋槍》電影拍完,可以和於總先談。」
李有信清楚,於冬營銷策劃方面很強,擅長媒體炒作。
把電影交給他,不會錯。
「那我先謝謝李總。」於冬也高興。
儘管對方沒把話說死,但他相信以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絕對能拿下。
而且他看李有信崛起不過一年時間,剛開始進入電影界。
值得長期交好,長期合作。
正適合他這種小發行公司。
「我相信韓總的眼光差不了。」
李有信先誇了一句韓三品,然後繼續道:「如果有可能,我們可以更深度的合作。」
既然知道博吶會茁壯成長,成為最大的民營影視公司之一。
他便有投資的想法。
除了製作,繼續完善鴻運影視的發行環節,為以後大舉進軍電影圈做準備。
不過於冬跳出中影創業,李有信想絕對控制估計很難,占股肯定沒問題。
「合作當然可以,歡迎歡迎。」
於冬是個事業心很強的人。
即使後來與保利聯合,又不甘心地回購股權找來其他融資渠道。
只是目前實力所限,他尚未生出後來那麼大的野心。
「我們雙方合作的話,正好優勢互補,我拍片你發行。」
李有信願意採用「我拍片,你發行」的合作模式。
他目前的事業重心放在電視劇製作發行上,電影的製作發行有點分身乏術。
最重要的是,目前國內電影市場依然處於重建期。
比起後世動輒幾億十幾億的驚人票房,一部電影幾百萬幾千萬的票房顯然無法打動李有信。
況且電影票房幾家分成後,到手不過35%,投入大收益小。
投資風險太大,完全不成正比。
與電視劇穩賺不賠一比,簡直就是渣渣。
「怎麼樣,於總。」
「好啊,我覺得很合理。」
於冬看中鴻運的資金背景和製片能力,希望在隨後的合作中,能不斷累積製作經驗。
而李有信十分欣賞博吶的發行運作手段。
當然,知道冬子的事業心很大,他會有做出一定取捨。
如果能在博吶前期擴張需要融資時,取得優勢股份最好不過。
如果不行,那轉手賣掉股份套利也不錯。
兩人達成初步協議,各有收穫。
辦公室內氣氛越來越融洽。
「有信啊,最近你頭條上的有些多啊。」輕鬆的環境下,韓三品開始閒聊。
「哈哈,我都沒空去看什麼報紙,忙的腳不沾地。」
李有信的話倒不是吹牛。
習慣上網搜索資訊的他,重新看報稍有不適應。
「李總,我倒是好奇報紙上寫的是真是假,真沒有香江演員在風雲劇組嗎?」
「目前確定了我、蔣卿卿和趙文卓三個主演,其他有合適的演員再說。」
李有信並沒有正面回答冬子的問題。
呵,韓三品嗤笑一聲。
指著年輕人直搖頭。
「你啊,還挺記仇,就這樣看不慣香江演員嘛。」
「香江明星內地觀眾很認可的,如果不用,確實可惜。」
對冬子的話,李有信不置可否。
他倒差點忘記了於冬這廝最喜歡捧香江電影人的臭腳,並且博吶能發展起來,正有初期代理香江影片發行的緣故。
「於總,聽我一句勸,香江電影已經日暮西山,利用他們賺點快錢可以,但千萬不能被他們所迷惑,替別人掙錢。」
李有信的話,算是對冬子的勸戒。
後世的博吶一直奉行「香江導演\演員+內地製片人/製片公司+商業類型化」的大片模式。
在於冬看來,這一方法論的核心並不在於主旋律題材,而是如何去組織優勢資源,把一部電影各個環節中最優的元素組合到一起。
冬子想的很好,但影視圈這裡面的水很深。
自以為聰明的他,因為一己之私,縱容與助長了香江與台島影視資本的入侵。
大筆的電影投資付了香江明星高片酬和香江製作團隊的報酬,結果票房慘不忍睹不說,還打壓了內地電影人的發展空間。
直到被《十月圍城》坑的半身不遂,吃了多年的教訓,才回過神逐漸掌握主動。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