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統戰東勛

  第238章 統戰東勛

  劉遠生熟悉朝政,丹初自要向他打聽消息:「大家都說,李元胤遙柄朝政,我總是不信。大司馬怎麼看?」

  李元胤比岑丹初還年輕一歲,因是李成棟的養子,奉命提督御營,被視作是東勛在朝中的代言人,地位特殊。

  劉遠生知道二人乃結義兄弟,斟酌詞句,說道:「李元胤縝密謙抑,終日言語不及朝政,未嘗奏薦一文武官吏,惟楚、黔、粵西諸將奏使至,則款結之,為國家收攬外心。

  「只是,袁彭年、金堡、丁時魁、蒙正發等人結交元胤,借東勛之勢,把持朝政,侵侮大臣。行在有個說法,『假山圖五虎』,蓋以元胤本姓賈,故曰假,為五虎所愚而不自知也。」

  這個說法,可與情報局的報告相互印證。李元胤「性忠實而不知政體」,城府不深,容易被人擺布。丹初與他結為兄弟,正可通過他影響東勛。

  東勛集團盤踞廣東多年,已然是地頭蛇,論諸鎮實力,大致可分為兩個檔次。反正之初,有九人被封為伯爵,可被視為第一檔,計有江寧伯杜永和、武陟伯閻可義、博興伯張月、宣平伯董方策、寶豐伯羅承耀、新泰伯郝尚久、奉化伯黃應傑、樂安伯楊大甫、鎮安伯張道瀛;另有范承恩、楊有光、葉承恩、馬寶諸將,被封為都督同知,可被視為第二檔。李元胤為錦衣衛指揮使,加左都督,護衛行在,地位超然。

  如今,李成棟已死了一年,東勛集團缺少主心骨,更加渙散。杜永和把持兩廣總督印,以東勛統帥自居。閻可義素懷忠義,矢志恢復,可惜已經病死。李元胤一無地盤,二無實力,但人心尚在。馬寶最為驍勇,但實力不強,兵馬不眾,地位不高。郝尚久、黃應傑等輩分守潮州、惠州,占據要津,安於現狀,對杜永和、李元胤不大買帳。另有一個楊大甫,原為梧州守將,已被李元胤誅殺。

  這次赤軍出兵粵東,勢必要與東勛打交道。將來,赤軍若要謀取廣東,也得大力統戰東勛諸將。李元胤、馬寶、郝尚久,皆為可戰之才。謀大事,舉大業,不可不早作籌劃。

  丹初問道:「東勛大將楊大甫,原本駐守梧州,為李元胤所誅,此中可有隱情?」

  劉遠生如數家珍,說道:「寧夏王薨後,楊大甫跋扈不臣,軍紀敗壞,駐守梧州,洗劫過往船隻,乃至於『殺黔、楚奏使』,民怨沸騰。

  「去年,韃子鄭親王濟爾哈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寇湖廣。楊大甫意欲降清,縱容兵士燒殺劫掠。今上下旨切責,楊大甫意圖劫駕。

  「李元胤與杜永和、張月謀,以永曆帝的名義邀請楊大甫赴宴,將其縊殺於御船上,並其部眾。其後,羅成耀、董方策、馬寶諸輩稍加收斂,杜永和、李元胤威信稍加。」

  廣西上任巡撫魯可藻以梧州為行轅,馭將有術,楊大甫頗聽其令。魯可藻去任後,余心度接撫廣西,楊大甫跋扈之態漸顯。自楊大甫死後,梧州出現權力中空,被忠貞營所據。忠貞營在梧州也呆不下去,陳邦傅乘虛而入。

  形勢漸漸明朗,赤軍這次東下,主要是打政治仗,而非軍事仗。掐指一算,任務還真不少:把陳邦傅驅逐出梧州,確保赤軍糧道安全;向朝廷投石問路,恤典堵胤錫,營救「五虎」;撫御東勛,爭取李元胤、馬寶諸將;抗擊韃子,確保行在安全,贏取民心……

  根據塘報,清軍直撲廣州,正與東勛爭奪廣州門戶清遠。丹初估計,東勛組織渙散,肯定守不住清遠,便問道:「前線形勢若何?朝廷如何指劃?」

  劉遠生苦笑一下,嘆道:「一言難盡,你知道皇上派誰到前線督戰?」

  內閣輔臣?四個輔政大學士,嚴起恆、王化澄、朱天麟、文安之皆非帥才,難堪大任。

  宗室?向無領兵之例。

  近臣?李元胤太年輕,沒有城府。「馬皇帝」馬吉翔一手遮天,全無將略。太監龐天壽志大才疏,太監夏國祥已經隨扈梧州。

  九卿?連兵部尚書劉遠生都來赤軍催兵了,還有誰能去前線督戰?

  東勛?東勛大將多無鬥志,事到臨頭只想各守汛地。

  滿朝文武,丹初竟想不出一個可以出任前線統帥的人。

  劉遠生一臉悲愴,自問自答道:「上命『馬吉翔改兵部尚書,督守肇慶,曹煜升尚書,與李元胤並留督』。又手詔『李元胤為肇慶留守,督理各營,與馬吉翔、龐天壽、董方策、陳邦傅督兵援廣』。

  「前後矛盾,令人無所適從。杜永和據守廣州富庶之地,擔心各鎮分權,上疏止之,自言可守廣州。李元胤進退失據,留守肇慶。龐天壽倒很積極,督兵三水,意圖威脅清軍側背。陳邦傅一向消極畏戰,汛地丟失,更不敢與韃子交鋒……

  「我這個兵部尚書,也只好退位讓賢嘍。」

  明朝六部權力很大,威望高的尚書可與輔政大學士分庭抗禮。馬吉翔出身京師游棍,一介奸佞,竟也能出任兵部尚書。朝廷名器,可謂賤矣。

  丹初想想就頭疼。這都是些什麼人呀:「馬皇帝」馬吉翔、大太監龐天壽、心懷不軌陳邦傅、胸無城府李元胤……

  赤軍東下援粵,要與這些人並肩作戰,豈不是笑話?去年兩次全州之戰,赤軍與八旗對陣,力戰不退,結果都因友軍不給力,不得不敗退下來。焦璉、胡一青、熊兆佐尚且如此,更何況於馬吉翔、龐天壽之流?

  但永曆帝雖然無能,畢竟代表了朝廷正朔。為了收取人心,赤軍必須東下援粵。

  想到這兒,丹初毅然說道:「大司馬,局勢混亂,我輩更需振作。龐天壽一介閹寺,劉國昌乃流賊餘孽,尚知為國效力,更何況於我輩乎?赤軍此番出兵,還要多加仰仗大司馬。」

  劉遠生只剩一個空銜,在赤軍有個棲身之處已是滿足,連忙說道:「爵帥謙虛,何談仰仗?」

  三月六日,藤縣守軍投降。步兵第四標進駐藤縣,收編守軍。越兩日,丹初率大軍順江而下,直趨梧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