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

  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

  「忠貞營新喪大帥,不便出兵。不過,總兵劉國昌願意援粵,高必正已經許之。我與劉國昌有約,準備在梧州會師,一道晉見皇上。」

  劉遠生眼中泛起一絲希望,又感到疑惑。他已經聽說,「白毛氈賊」劉芳亮已經歸順岑丹初,被委任為赤軍大將。這個劉國昌,難道也要歸順赤軍?

  丹初像是看懂了他的心思,繼續說道:「劉國昌與高必正不和。李自成篡國時,大概與高夫人不和,封高必正為臨朐男,爵位極低。

  「李赤心為自成侄子,倚恃高夫人、高必正,尚不能壓制劉希堯、劉芳亮諸輩。如今,赤心已死,高必正繼領忠貞營。

  「高必正在偽朝為臨駒男,在天朝為鄖國公。劉國昌在偽朝為淮侯,並非順軍元老,在天朝僅是個總兵,如今屈居高必正之下,為忠貞營一裨將,其尷尬可想而知。」

  「哦。」劉遠生恍然大悟,說道:「多謝爵帥釋疑。」照這個說法,劉國昌大概要永久脫離忠貞營了。老天開眼,這些白毛氈賊死得死,散的散,從此難成氣候矣。

  「堵閣老勇於任事,不避譏議,一生鞠躬盡瘁,卻死於瘴鄉。他身後之禮,務必得隆重,方能顯示朝廷心意。大司馬,這是閣老的遺疏,我從閣老嗣子處抄錄而來,請過目。」

  丹初說著,指示秘書拿過一份文稿,交給劉遠生閱讀。

  堵胤錫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堵世明已死,次子堵正明,去年戰死於永興,贈太子太保、右都督。幼子名曰堵武鼎,目前護柩於南寧。

  古人講究落葉歸根,即便明清為敵國,亦不會阻擋死者歸葬。堵胤錫是江蘇宜興人,南寧距宜興數千里,沿途戰亂,想把他的遺體送回家鄉安葬,著實困難重重。

  丹初勸堵正鼎把父親棺柩暫厝於南寧,先辦好身後諡典,再想送葬的事。

  柳遠生讀著堵胤錫的遺疏,不由自主地輕聲念道:「臣但恨以萬死不死之身,不能為皇上畢命疆場,而死於枕席,是為恨也。臣死之後,願為厲鬼以殺賊。伏乞皇上揀任老成,用圖恢復。如國家大事,有李元胤、劉湘客、袁彭年、金堡、丁時魁、蒙正發六人作皇上腹心股肱,成敗可虞,祖宗有靈,實鑒臨之。臣死矣,不勝余憾雲……」

  大臣遺疏,向來為朝廷所重視,若有所要求,只要不是太過分,朝廷一般都會照准。因此,大臣往往會在遺疏中請求蔭庇,甚至還會開口要恤典。

  堵胤錫的遺疏,絲毫不考慮身後事,反而是滿腔的悲憤,尤其對李元胤、「五虎」擅政極為不滿。

  劉遠生收起眼鏡,說道:「堵閣老堅志如城,宵枕無安,卻溘然長逝,遺疏公而忘私,不計生前得失,可敬可嘆。其身後恤典,必貴必重,方能激勵志士。」

  丹初正想借重劉遠生,好增加自己說話的份量,便說道:「我打算上疏朝廷,請按中湘王之例,恤典閣老。大司馬正好可以領銜,好增加奏疏的份量。」

  這,未免過奢了吧?何騰蛟生前擔任督師,位高權重,與瞿式耜、嚴起恆等重臣相睦,死後追封中湘王、中極殿大學士,諡文烈。

  堵胤錫為吳黨,一生好強,勇於任事,在朝中樹敵甚多,與瞿式耜、嚴起恆政見不合。追封他為二字王,能成嗎?

  也不好說。赤軍、忠貞營兵馬雄壯,都願為堵胤錫說話。朝廷吳黨得勢,正要倚重赤軍、忠貞營援救粵東,必須重視他們的意見。

  這件事,不妨賣岑丹初一個人情。劉遠生計議已定,說道:「琢如以為,堵閣老該諡何字?」

  諡號雖只有兩個字,卻是對大臣一生功過的蓋棺定論,是大臣死後最重要的恤典。堵胤錫為文臣,照例該以文字打頭。

  「文忠。」丹初不假思索,說道:「閣老忠誠勤奮,死後仍願化作厲鬼殺賊。諡為文忠,最為恰當。」

  諡法,危身奉上、盛衰純固、臨患不忘國、推賢盡誠、廉方公正、殺身報國,曰忠。

  文忠,是美諡中的美諡,雖然比不上文正,卻也只是稍遜而已。

  從明初至今,只有十個大臣死後諡為文忠,其中有三個還是南明封的。就連張璁、楊廷和、張居正、孫承宗,死後不過諡為文忠而已。何騰蛟死後只是封為文烈,堵胤錫夠格諡文忠嗎?

  丹初卻執意諡為文忠。他與堵胤錫相識時間並不長,只見過兩次面,卻一見如故,對他很有好感,也極為推崇。

  論識見之宏遠、任事之勇敢,南明朝野能與堵胤錫媲美者寥寥無幾。丹初正想倚重他的大才,為將來做一番長遠的謀劃。卻不想,他溘然長逝,真是大夏將傾,巨木先折。

  因為黨爭激烈,堵胤錫屢受詆毀,在南明永曆朝的名聲並不顯赫。何騰蛟、瞿式耜等人死後,還有浙東史派為其揚名。堵胤錫則長期被埋沒,在歷史上名聲不顯。為堵胤錫諡為「文忠」,也算是為他正名。

  丹初也想藉此機會,向朝廷投石問路。行在離赤軍地盤越近,丹初在朝中的份量越重。他是後起之秀,原對朝政不感興趣,現在赤軍羽翼已豐,足以影響朝政。

  這次,正好在堵胤錫諡號上做些文章,藉機敲打朝廷大小臣工。這些人目光短淺,黨同伐異,占據高位,卻毫無作為。

  從歷史上看,孔有德攻入廣西後,朝廷西遷南寧。永曆帝只知逃跑,不圖恢復,群臣絕望。永曆小朝廷瀕臨瓦解,大有樹倒猢猻散之勢:督師瞿式耜、總督張同敞、大臣汪皞死節;大學士唐諴、戶部侍郎張尚、大理寺丞吳德操、廣西巡撫余心度、督糧參議魏元冀等先後降清;兵政尚書劉遠生、僉都御史劉湘客等人避入深山;魯可藻、錢秉鐙、王夫之等人脫離永曆朝廷,返回故鄉以明朝遺民自居;「山中宰相」方以智、禮科給事中金堡等人做了和尚……

  一旦朝廷遷到南寧,丹初將成為舉朝矚目的焦點,赤軍將扛起抗擊清虜的大旗。若不能在朝臣面前樹立威信,還怎麼震懾奸佞,整肅朝政?

  還有那麼多大小臣僚,已對永曆帝絕望,或許正在待價而沽,正可收為己用。若是丹初說話份量不夠,伸張大義不夠堅決,他們還會過來投奔嗎?

  劉遠生深思熟慮,決定接受丹初的建議,說道:「爵帥說得極是,堵閣老追諡文忠,正可蓋棺定論,足以體現朝廷優恤忠臣之意。不過,奏疏之上,還當由爵帥領銜,某列銜即可。」

  他隨即想到弟弟劉湘客,說道:「舍弟湘客,被吳黨所攻,正在錦衣衛大牢……」

  丹初亦與劉湘客相熟,隨即接過話,說道:「湘客常為赤軍仗義執言,我必疏救之,此事不勞大司馬費心。」

  劉遠生在朝中官職為兵部尚書,丹初官職為兵部右侍郎。但赤軍兵強馬壯,劉遠生的分量已不如丹初。丹初肯幫忙,劉湘客必保無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