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

  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

  過了兩天,堵胤錫趕來昭平。岑丹初對他久仰已久,出城十里相迎。

  青山隱隱,綠水悠悠。岑丹初身著一襲武勛衣冠,英姿颯爽,眉眼間滿是期待。

  「爵帥何必多禮?竟出城十里相迎,真折煞我也。」堵胤錫年近五十,仿若風中殘燭,然雙目仍透著堅毅光芒。

  他望著丹初,眼中滿是驚異,上下打量一番,嘆道:「爵帥骨骼清奇,識見宏遠,真乃人中龍鳳也。」

  「呵呵,閣老謬獎。」丹初笑了笑,對道:「久仰閣老大名,晚生本該親自登門拜訪。只因事出緊急,只得去信勞煩閣老。閣老忠於王事,不辭辛勞,這麼快就趕來昭平,某深感佩服。」

  早在桂林時,丹初便向堵胤錫去信,邀請他前來一敘。孫可望逼封秦王,事關重大。堵胤錫接信之後,未作半分遲疑,不懼路途艱辛,不避旁人譏議,立即星夜兼程趕來。

  他也是真是敢說,「人中龍鳳」的話豈是能隨便說的。傳聞他性格直爽,敢說敢做,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

  看他那副消瘦的模樣,仿佛曆經了無數風霜,不知經歷了不少難以名狀之苦,讓人心生憐憫。然見到丹初,堵胤錫仍舊精神抖擻,鬥志昂揚,又令人肅然起敬。

  要知道,堵胤錫是吳黨骨幹,與瞿式耜、李元胤一向不和。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到楚黨的地盤會見楚黨新秀岑丹初,確實需要莫大的勇氣,也需要寬廣的胸懷。

  丹初嘆道:「閣老頻遭厄運,無端受辱,卻不改初衷,為國事奮不顧身,真乃我輩楷模矣。」

  身逢亂世,堵胤錫身膺大學士、總督、兵部尚書等要職,卻屢遭折辱,令丹初深為不平。

  幾個月前,堵胤錫從前線敗退,路過鎮峽關,被軍閥曹志建囚禁,性命幾乎不保。

  好不容易逃離鎮峽關,永曆帝派兵部侍郎程峋前往安撫。堵胤錫拜託程峋,把自己和忠貞營部分將領的家眷護送到梧州。李元胤為阻止忠貞營進入廣東,指使封川守將張祥發炮,把程峋和他護送的家屬座船擊毀於江中。事情鬧到朝廷,永曆帝惟恐得罪東勛,最後竟不了了之。

  到了肇慶行在,永曆帝很重視堵胤錫,令他入閣輔政,參與機務。楚黨卻群起攻擊,說他在湖南「喪師失地」,弄得他灰頭土臉,幾乎難以立足。

  「哈哈哈哈」,堵胤錫仰頭大笑,聲若洪鐘,說道:「吾立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豈會在意這些小小挫折?況且,接到爵帥來信,方知天下尚有知己。哪怕我現在死了,將來亦有人為我主持公道,足矣!」

  這?岑丹初神色一凜,肅然起敬,再次抱拳作揖,說道:「閣老高義,某自愧不如矣。」

  何止是自愧不如?丹初不禁汗顏,換了自己是堵胤錫,說不定早就要撳桌子了,還效忠朝廷個屁呀!

  他揮手指向楊畏知,說道:「閣老,這位是楊畏知楊先生,孫可望派來的正使。」

  「久仰,久仰。」堵胤錫作揖行禮,神色誠懇,說道:「早就聽說楊先生忠勇亮直,恨不能早日相見。」

  楊畏知資歷、威望都不如堵胤錫,連忙還禮,說道:「閣老勇於任事,奮不顧身,才是我輩楷模。」

  寒暄過後,三人上馬,朝昭平城內進發。為了禮儀,又是一番謙讓,最後,堵胤錫居中,丹初居左,楊畏知居後。三人並轡而行,很快便談到了孫可望封王的事。

  岑丹初與楊畏知一唱一和,把降封孫可望為平遼王的密謀和盤托出。

  堵胤錫聞言,會心一笑,仿佛枯木逢春,臉上綻出欣慰笑容,說道:「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我亦有此議。孫可望兵強馬壯,非封王不足以饜其欲,既不能封秦王,至少就得封平遼王。蒙皇上信賴,我還有不少空白敕書,正可拿來應付此事。」

  明擺著,堵胤錫要越過永曆帝,私自敕封孫可望為平遼王。

  楊畏知愕然,說道:「閣老,要不要先請示皇上,再作處置?」

  「來不及了,」堵胤錫斷然說道:「肇慶離昭平數百里,來往請示遷徙時日。皇上沒有主見,身旁多奸佞,群臣皆反對此事。

  「只能先斬後奏了。我在肇慶時,皇上召對,曾當面詢問此事。我當時便建議皇上封可望為郡王,皇上並未反對,只是連聲嘆息,說群臣皆反對,可見他也是動了心的。」

  明朝政治效率之低,已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一件奏疏,處理起來相當繁瑣,典型流程如下:

  內閣先票擬,皇帝若有反對意見就批改或留中,沒有意見的送司禮監批紅。之後,司禮監發還內閣審核,如果內閣不同意皇帝的修改意見,封還;若審核通過,擬旨,發給六科。六科還要審核,若審核不通過,封駁回去重新修改,通過之後,始交六部執行。

  這是正常的情況。不正常的話,不拘御史,所有京官都可上疏言事,就朝政大發意見。

  這種層層牽制、層層制約的制度設計,為黨爭提供了絕佳的溫床。皇帝想乾綱獨斷,簡直沒門。明朝諸帝怠政,與此不無關係。弄到最後,沒人願負總的責任,沒人敢做最後的決策。崇禎帝想與滿清議和、想遷都南京,卻連動議的勇氣都沒有,原因便在於此。

  「也是,」楊畏知附和道:「孫可望還派來了兩位副使,都是西軍宿將,一直駐軍桂林。我若再不回去,必遭他們懷疑。時間一長,皇上封孫可望為景國公的消息也容易走漏。我們再敕封他為平遼王,事必泄矣。」

  「嗯,」堵胤錫沉吟道:「此舉是為公事,非為私利。將來就算事泄,朝廷怪罪下來,由我一人擔當。」

  「呵呵,」丹初毅然說道:「我雖然資歷不深,卻也頗有兵馬,願為閣老分擋責任。」

  楊畏知說道:「皇上聖明,自知閣老拳拳忠心,日後必不會怪罪。況且,我聽說馬吉翔、王化澄皆有私封爵位之事,朝廷從未怪罪。」

  馬吉翔曾盜用御寶,私封廣西土司為伯爵。這種事,大學士王化澄也幹過。後來事情敗露,群臣彈劾,永曆帝下令嚴查。經查明,內閣並無敕封爵位的底稿,馬吉翔、王化澄皆為私封。這可是株連九族的死罪,大家都以為永曆帝要殺雞儆猴,最後卻又不了了之。奸佞如馬吉翔、王化澄者,更加肆無忌憚矣。

  「哎,此事不提也罷。」堵胤錫不想家醜外揚,轉移話題,對丹初說道:「恭喜爵帥,朝廷為鼓舞士氣,決定大封功臣。爵帥練兵有方,戰功赫赫,擬封為定虜侯。不久當有天使官過來宣旨。」

  升為侯爵,丹初自然歡喜。只是,大局崩壞,朝廷毫無作為,也只能拿些空頭爵位鼓舞將士了。

  永曆帝念堵胤錫勞苦功高,封他為光化伯。其餘勛臣武將,根據其功勞、資歷,各有加賞。

  堵胤錫意味深長地看了下丹初,說道:「新興侯也升為公爵,稱宣國公。不過,有識者曰,新興侯的功勞還不足以晉升國公。只因爵帥出自新興侯麾下,朝廷愛屋及烏,特加恩升新興侯為宣國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