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撤退

  第203章 撤退

  次日一大早,天色陰沉,陰雲低垂,空氣沉悶。赤軍從楓木嶺拔營,步兵第二標在前,第四標、輔兵標居中,親兵標殿後,沿湘江東岸向興安方向撤去。

  對岸,明軍已經盡數撤離,留下的只是殘破的軍械、散落的甲仗、倒斃的戰馬,以及那些無聲的屍體。清軍斥候隔江並向而行,明目張胆地監視赤軍。不時有數騎清兵馳過,似乎傳遞著緊迫的軍情。

  大軍撤退,大部分都是步兵,速度不可能很快。從全州至興安一百多里,若是強行軍,勉強可在兩日內趕到興安。

  昨晚丹初睡了個好覺,白天精神煥發,興致勃勃,在馬上談興甚佳。

  「玉祁,今日行軍,作戰局的討論題目是什麼?」

  赤軍制度,行軍必有討論。討論的形式很多樣,若是停下休息,可以哨、隊為單位集中討論;若是行軍途中,可以伍為單位分散討論。

  作戰局雖為赤軍的參謀機關,行軍時亦要討論。作戰局長楊玉祁答道:「爵帥,今日題目是,與韃子野戰時,如何改進空心方陣?」

  這亦是丹初所關注的問題,他欣然加入了討論,與作戰局七八個參謀並轡而行。他們全都親歷過雷公嶺之戰,與滿洲八旗面對面幹過仗,討論起來十分踴躍:

  「可以在方陣內加入輔兵,由輔兵攜帶鹿砦、彈藥。臨戰之前,輔兵取鹿砦置於陣外。這樣一樣,韃子進攻速度將被迫延緩,赤軍可以更好地發揚火力,在白刃戰前更多地殺傷韃子。」

  「空心方陣需要變換隊形,對隊列、紀律要求極高。下一步,得著重加強隊列方面的訓練。特別是,橫陣變成方陣,方陣恢復成橫陣,炮兵轉移至陣內,騎兵從陣內向外出擊,這四個動作得反覆訓練。」

  「親兵標目前編有六個火槍隊,火槍營三個、親兵營兩個、騎兵營一個。總的來說,還是偏少了。方陣有四個面,至少應編九個火槍隊,每個排面布置兩個火槍隊,再留一個作預備隊。」

  「這就得增加親兵標的編制。親兵標為赤軍主力部隊,每戰當先,撤退亦要殿後。目前僅編制兩千五百人,明顯少了。照我看,至少要比步兵標多,編制三千五百人。火槍隊至少編九個,全部採用新式火繩槍,配以刺刀。火炮隊至少編四個,一個衝天炮隊、一個紅夷炮隊、兩個劈山炮隊。」

  「長矛兵對於空心方陣必不可少,但騎兵長矛較短,一般為一丈左右。步兵長矛可長達一丈八尺,但不便配備騎兵,不如交給輔兵營保管,平時放在大車上,臨戰再取出應戰。」

  「不妥,不妥。親兵標士卒皆騎馬,平時不習步兵長矛,戰時倉促使用,武藝生疏,難起效果。況且,大車運送輜重本就緊張,哪有餘力運輸長矛?」

  「空心方陣大小有限,可容納的輔兵、騎兵、炮兵數量有限,更適合步兵使用。對於親兵標來說,臨戰之前,火槍兵、弓兵、長矛兵等都得棄馬步戰,戰馬都得提前收攏起來。或者可以這樣,火槍兵、弓兵、長矛兵在前線組成空心方陣,騎兵、輔兵、炮兵等置於陣後,與空心方陣拉開一段距離。」

  ……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大家集思廣益,充分討論交流,令丹初頗為滿意。

  「諸君親歷戰場,方有此真知灼見。玉祁,你今天抽空寫個摘要,分發各營討論,收集他們的意見建議,後天匯總上來,交給我閱看。」

  「諾。」

  丹初興致很好,騎馬到各營巡視。來到騎兵營,營長何國騶早就迎了過來。

  寒暄過後,丹初問道:「騎兵營今日討論題目是什麼?」

  何國騶為瑤人,文化程度不高,去年南寧之戰時,還鬧了個笑話。他逼殺徐彪,急於告捷,只用白紙寫了個「許」字,又畫了個大大的叉,表示徐彪已死。

  「爵帥,騎兵營下午再討論題目,今天上午主要是識字。田教導別出心裁,用木牌刻字,發放各隊學習。行軍宿營,士卒皆能隨時拿出木牌默記。」

  赤軍制度,每營設教導一人,類似於明軍中的監軍、監紀,但職能更為寬泛,主要負責宣傳、教育、掃盲、監察、考功、銓選等。

  營教導雖不是一營主官,卻可以通過教導這個條線,逐級上書教導局,因此權力漸重。

  在營一級,教導的排名在副營長之下,但實際權力重於副營長,僅在營長之下。營長、副營長、教導,為赤軍營一級軍官。

  在標一級,標統為名副其實的主官,在全標面前有著不容質疑的權威。標統之下,排名依次為副標統、營務處主任、教導,此四人為赤軍標一級軍官。

  何國騶文化程度不高,丹初特意從教導局挑選了一名參謀,到騎兵營擔任教導。

  「田教導?哪個田教導?」丹初問道。

  「就是田源呀,金秀土司田啟的兒子。」

  丹初想起來了,田源雖是土司之子,卻自幼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加入赤軍後,田源被遴選為教導局參謀,辦事頗為得力,是個可造之材。

  赤軍重視人才的培養,除了依靠學堂、教導隊、隨軍夜校,還已著手探索交叉任職,把那些有潛質的人材放在帶兵官、參謀等不同崗位上交叉鍛鍊,以便更好地發現人才、使用人才。

  「以木牌識字,有意思。走,看看去。」丹初來了興趣,何國騶則把田啟也叫了過來,陪同丹初視察。

  丹初接過一塊木牌,只見它用竹片製成,長約兩寸,寬約一寸,正面刻著「地」字,背面用寥寥十餘字作為釋義:「地,與天相對,左土右也,可作土地、田地」。

  田啟解釋說:「爵帥,我營一伍八人,設兩小組,伍長、伍副各領一小組。行軍宿營時,每小組給一竹牌,每日收回,交替輪換。」

  何國騶則補充道:「田教導是個有心人,在伍以下設小組。各小組平時互助學習,戰時並肩戰鬥,組織更為嚴密。」

  這不就是互助小組嗎?丹初覺得這種小組太過超前,尚未在赤軍推廣。沒想到,底下人倒自發創造小組了。

  「很好,」丹初笑道:「騎兵營用木牌教士卒識字,在伍以下結成互助小組,意義重大,值得推廣。何國騶、田啟,你二人就此事寫一個條陳上來,明天拿給我過目。」

  「諾。」

  「我給你們定個討論題目,能否一邊騎射,一邊施放火繩槍?」

  何國騶笑道:「此事我們騎兵營試過,可以是可以,但火繩槍槍管太長,在騎馬過程上裝填子彈非常困難。只有極少數射手能夠一邊騎馬,一邊施放火繩槍。」

  丹初自然知道在馬上開槍的困難,更何況是火繩槍。不過,此事並非不可能,經過嚴格訓練的騎兵,完全可以邊騎馬,邊裝彈,邊射擊。

  滿清中前期,經過嚴格訓練的八旗騎兵,就可以在馬上熟練地施放鳥槍,也就是火繩槍。

  「事雖難,做則必成。等邕寧公司的燧發槍研製成功了,我讓他們再研製一種馬槍,專門配備給騎兵。有此利器,騎兵營對戰滿洲八旗,當更有把握矣。」

  馬槍相比於步槍,主要是採用了短槍管,以方便騎兵裝彈、使用,精度、射程和威力略有下降。

  何國騶大喜,說道:「謝爵帥,騎兵營一定不辱使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