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增設鄉長

  回到永安州,已是盛夏。驕陽似火,潮濕悶熱。

  永安軍出征時為二月下旬,百姓剛剛開始在水田裡插秧。眼下,早稻將要成熟,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杆。蒙江河谷一帶,稻子已經成熟,農民開始搶割稻子。

  一千八百名永安軍,出發時武器盔甲不齊,士卒面帶青澀。眼下,歸來了兩千五百名永安軍,隨軍的大車上堆滿了盔甲和戰利品。經歷了戰火的洗禮,他們換上了精良的武器,臉上寫滿了自信和成熟。

  左參軍俞厚基帶領著一眾官紳,在城外翹首以盼。天氣炎熱,絲毫不能影響將士們的興奮之情。看到永安軍士氣高漲,官紳們無不流露出敬畏的神色。

  「恭喜大帥凱旋歸來,喜得貴子!」

  在俞厚基的帶領下,眾人齊聲賀喜,令丹初頗為高興。

  朱淑鷺為他生了個兒子,剛滿月不久,今天第一次出門,坐轎到城外迎接丹初。

  初為人父,丹初又興奮,又緊張,下馬來到朱夫人面前,小心翼翼地把兒子抱在手中。

  小不點並不怕生,看著陌生的丹初,黑眼珠瞅來瞅去,也不哭也不鬧。

  俞厚基贊道:「大帥,虎父無犬子,這孩子從小就不怕人,將來必成大器。」

  丹初哈哈大笑,轉身對身後的標營將士說道:「本帥也有兒子了!」

  標營將士已有默契,齊聲說道:「恭喜大帥喜得貴子!」

  永安軍重軍歌,重旗號。這句「恭喜大帥喜得貴子」,短短八個字,鏗鏘有力、整齊劃一,令在場官紳頗受觸動。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永安軍走了四個月,已經今非昔比矣!

  小不點似乎被這聲音驚擾,放聲大哭起來。這一哭可不得了,仿佛有著天大的委屈,聲音洪亮,簡直震耳欲聾。

  丹初無奈,只得把兒子交給朱夫人,說道:「這小傢伙,真是不鳴則矣,一鳴驚人。」

  他已經給長子取好了名字,就叫岑洪桂。洪,寓意他有洪武皇帝的血脈,桂,寓意他生在廣西,母親為桂王之後。

  朱淑鷺接過兒子,低聲說道:「夫人身上有喜,不便出城迎駕,托我給你說一聲。」

  「嗯,」丹初心裡有數,小聲問道:「幾個月了?」

  「應有五個月了。」

  丹初心中默默祈禱,但願瞿玄惠也能生個兒子。打天下,兒子是最好的幫手。有了兒子,自己也就有了繼承人,永安軍也就有了主心骨。

  一旁的莫毓芬身上無喜,看著丹初的戰馬盔甲艷羨不已。她一直盼著能到戰場上建功立業,這次並未如願。

  「大帥,你什麼時候帶我上戰場?」

  「待你給我生個兒子,我便許你上戰場。」

  莫毓芬泛起紅暈,沒有說話。

  「你阿公來了嗎?」

  「他來了,但身體不便,在城裡歇息。」

  「很好,我晚上請你們莫家吃便飯,讓他一起參加。」

  回到總兵府,瞿夫人挺著肚子出門迎接。因為懷有身孕,不便守嚴,她未施粉黛,只是穿了個白布鞋,微微一笑,道:「夫君凱旋歸來了。」

  丹初下馬,扶住瞿夫人,說道:「回屋歇息吧,我不在家,有勞你費心操持。」

  瞿夫人笑了笑,說道:「大帥這是哪裡話?」

  她是個心思細膩的人,又低聲說道:「人都叫齊了,隨時可以議事。」

  「很好,讓他們在花廳等我。」

  丹初簡單瀨洗一番,便來到了花廳,左參軍俞厚基、右參軍方以智、知州韋時中、戶書黎貢、監軍何雲等人已經集齊。

  韋時中、黎貢精通吏事,辦事可靠,已取得丹初的信任。俞厚基在永安州籌措錢糧,多由此二人具體操辦。

  「諸位,請坐。」丹初招呼眾人坐下,說道:「今日召集大家,主要是為了著佃納糧之事。我已決定,從此次夏糧開始,在永安州實施著佃納糧。

  「留守已經答應我,把昭平劃為我軍汛地,不久之後當有敕命。我們先以永安州夏稅為實驗,摸索出經驗後,就在秋收時全面鋪開。」

  方以智補充說道:「此次出戰,我軍繳獲頗豐,又增編一個步兵營,戰馬也多了三百多匹,糧草供應緊張。實施著佃納糧,已是勢所必然。」

  眾人面露喜色。永安軍在外征戰四個多月,州里錢糧將盡。汛地即為地盤,有了昭平,再施以著佃納糧政策,永安軍的財政情況將大為改觀。

  「著佃納糧,實為當前第一緊要之事。我與密之商量已久,今日交辦下去,爭取後天發出公文,檄告四方。」

  丹初繼續說道,語氣中帶著堅定與急迫:

  「韋時中,你做知州多年,與縉紳相熟。你負責召集縉紳,知會他們,再曉以大義,必要時,我可以出面。莫家這邊,我晚上請他們吃飯,親自過去遊說。總之,此事勢在必行,不管他們同不同意,我都要立即推行。」

  「諾,」韋時中做官很巴結,也很細心,問道:「職下還有兩個問題請教大帥。第一,寺田、族田、學田、義田等公田,是否一併著佃納糧?第二,稅率究竟定為幾何?」

  「公田為數不少,當然一併著佃納糧。至於稅率,佃農取五成,官府取五成。官府從五成中取出一成,交給田主。

  「公田亦不例外,譬如學田,即租出一成租賦,交給州學。李成棟歸正,時局暫時穩定,當恢復州學,培養人才。」

  回答過韋時中的問題,丹初繼續說道:「著佃納糧能否成功,關鍵在於管田之人。我朝為徵收田賦,設置糧區,為加強治安,設置里甲、廂坊。

  「然而,糧長、里長皆非公職,皆由耄老鄉紳擔任。州縣官無暇親理政務,委之於胥吏。胥吏下鄉,與耄老鄉紳勾結,是以政事日壞,乃至不可收拾。

  「我志在革除弊政,決定把糧區與里甲合二為一,稱為鄉,設鄉長一人,總領鄉政。鄉長之下,仿照州縣衙門,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承辦州縣政務,與村莊百姓直接打交道。

  「與糧區相似,一鄉下轄十村左右。各村莊設村長一人,村長由各村推舉形成,許其自治,但需謹守法令,執行鄉長之令。

  「設立鄉一級政府,對永安軍來說至關重要。老俞,此事由你親自負責,你要拿出全部本事,儘快辦成此事。」

  「諾。」俞厚基凜然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