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治軍之道

  得返廣西,丹初心情好了許多。

  這次出師已有四個月,時間上大大超乎預料。戰時,糧草消耗倍於平時,加之轉運困難,給永安軍的後勤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永安軍尚不能自主,跟著大軍行止不定,糧草沒有定數,應當做足餘量。不可像這次一樣,僅以二月為期,糧草準備不足,後面頗為被動。

  不過,收穫也是很大的。新兵在戰場上得到了歷練,殺了人,立了功,從生澀到熟練,從驚慌到沉著,儼然已成老兵。又從俘虜中擇選精壯,編入部伍,增編步兵第四營。

  永安軍的名號,已開始在明軍中傳唱,以一千八百人出征,返回時已有兩千五百人,戰馬也增加了三百匹。

  若說永安軍已成勁旅,似乎為時尚早。但最起碼,永安軍已能獨立戰鬥,將士臨戰不怯,士卒熟悉旗號,軍官可以指揮部屬編成各類戰陣。僅論旗號戰陣之嚴整,永安軍已經超越了百分之六十的南明軍隊。

  這天,天色陰沉,悶熱潮濕,似乎將有大雨。永安軍沿官道返回廣西,將士結束征途,不為悶熱所苦,士氣十分高漲。

  丹初與俞厚基、馮琳並轡而行,搖扇搧風,一路閒聊。

  忽有斥候來報,說前方十里發現有人械鬥,似為民團。時局紛亂,民間亦組織團練自保。民團互相械鬥乃至仇殺,為常有之事。只是,天將大雨,民團還在械鬥,就不像是械鬥而似乎是仇殺了。

  「再探。傳令各營戒備,防止士兵驚嘩。」

  不久,又有斥候過來報告:「報大帥,一方自稱是張先壁的部下。另一方操著江西口音,自稱是江西義師。」

  江西義師怎麼跑到湖南、廣西交界之地了?

  丹初滿腹狐疑,令道:「再探,抓個小卒過來問問。」

  眼看丹初來了興趣,馮琳說道:「大帥,張先壁不是個好惹的角色,連爵帥也要讓他三分。咱們不要管這閒事了。」

  丹初點點頭,說道:「嗯,我心時有數,先把事情弄清楚了再說。」

  張先壁雲南建水人,崇禎年間活躍於湖廣戰場,與張獻忠鏖戰多年,所部號稱「滇奇營」,頗習戰事。

  隆武二年,隆武帝決定擺脫福建鄭氏的掣肘,御駕親征,前往江西。何騰蛟派兩部兵馬前往迎駕,一部為張先壁,另一部為郝永忠。張先壁能與郝永忠並駕齊驅,由此可知滇奇營之強。

  永曆元年,張先壁守衡山,一度想要火併趙印選、胡一青、王永祚的御滇營。此後,湖廣陷,張先壁退往湘西,與劉承胤交戰。

  彼時,丹初穿越不久,因為一件事,對張先壁有了深刻的印象。劉承胤軟禁何騰蛟,索取督師印信。何騰蛟嘲笑劉承胤,自稱麾下將星如雲,連最孱弱的張先壁都不怕他。就算他奪取了督師印信,又怎麼可能節制諸將?

  「張先壁正在湘西,與馬進忠、王進才等人並肩作戰,收復失地,怎麼會有部下在全、永呢?怕不是,有人假託他的名號,要火併那支江西義師吧?」丹初說著,對不遠處的廝殺更感興趣。

  方以智貴公子出身,又研學佛理多年,內心深處還是很講良知的,說道:

  「不管是張先壁的部下,還是江西義師,都是抗清的力量。攻殺火併,損失的還是自己人。前面斥候說是民團械鬥,料想兩軍人馬不眾。大帥若能調解,當調解之。」

  丹初笑道:「我亦有此意。」

  方以智熟悉時事軍務,嘆道:「自崇禎年間起,朝廷屢次調滇兵出省作戰。黃朝宣的『滇廣營』、張先壁的『滇奇營』、趙印選的『御滇營』,皆為滇兵勁旅。

  「然滇兵為客軍,各營糧餉無著,是以劫掠四方,軍紀之壞甚於流寇。黃朝宣最為驍勇,軍紀亦最壞,去年被孔有德所執,不屈而死。

  「張先壁軍紀好於黃朝宣,又弱於趙印選。自從去歲孔有德入寇湖廣,張先壁聲勢一衰,趙印選倒有後來居上之勢。

  「由是可知,治軍務必嚴軍紀。劫糧於民,無異於飲鴆止渴。」

  馮琳略有微詞,說道:「參軍此言,某不盡苟同。堵閣部標下有一良將,曰楊國棟,成都人,治軍極嚴。諸軍寄食於民,不魘,即掠食於民。

  「唯獨楊國棟嚴禁其軍,樵採不許出郭,軍士劫民即斬,是以士卒羸弱,面無菜色,糧草不繼,約束如故。國棟軍益弱,無親軍之儀。閣部棄置不用,國棟自為軍,無所倚靠。」

  這正是南明軍隊的困境。無糧無餉,只好掠食於民,掠食於民,勢必軍紀崩壞。否則,若像楊國棟這般治軍,士卒早晚也要餓死。

  丹初凜然說道:「我們既不能做黃朝宣,也不能做楊國棟。朝廷政令不行,督師籌糧乏術,各部兵馬糧餉無著,決非長久之計。

  「要想破局,只有兩條路。第一,像堵閣部那樣,以戰養戰,指揮兵馬高歌猛進,不斷攻城拔寨,奪取敵人的糧草錢賦。這條路風險很大,一旦遇阻,糧餉不繼,就有崩潰的風險。

  「第二,像孫可望那樣,取雲南為基地,著佃納糧,刺激生產。如此,方能獲得穩定的糧餉,才能集中精力練兵,才能從容接敵打仗。

  「我之所以急著要回廣西,要回永安,一是要防止糧草不繼,二是要效仿孫可望,把永安建成根據之地,做長遠之計。」

  「哈,」馮琳面露喜色,說道:「永安還是太小了,太窮了,養活不了太多的軍隊。」

  「嗯,幹事腳踏實地,慢慢來嘛。」

  ……

  正在議論之間,又有斥侯飛馬過來,帶來一個眉清木秀的年輕人。

  「報大帥,此人號稱江西義師,特來向大帥求救。」

  身為總兵官,丹初也有了威儀,隨即不動聲色地問道:「怎麼回事,你如實說來。」

  「是,」那名義軍還算冷靜,先行了個大禮,隨即說道:「回大帥,小人是江西義軍劉淑的家丁。劉姑娘為張先壁所擄,義軍解散大半,餘部被張先壁囚於湘西。如今湘西大亂,劉姑娘趁機走脫,在前方被張部兵馬追及。

  「大帥,劉姑娘是忠烈之後,懷報國之心,散盡家財招募義軍,卻被張先壁囚禁至今。懇請大帥出兵援助,小人願以死報恩。」

  方以智神情激動,想起了往事,說道:「大帥,劉姑娘的父親為劉鐸,在揚州知府任上觸怒魏忠賢,下詔獄,迫害致死,崇禎年間平反,諡為忠烈。請立即發兵救援。」

  丹初很受觸動,問道:「對方多少人馬?」

  斥候答道:「應有兩三百,劉姑娘人馬不到一百,已有不支之勢。」

  「傳令,標營立即出擊,解救劉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