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村霸之首

  蔣非把閹割過的小公雞分開裝到竹籠里。【Google搜索】

  他站著環視了一圈。

  宋冬雲家的山頭跟他家的差不多,山上最多的樹木是馬尾松。

  松如其名,修長的松針像馬尾一樣蓬鬆柔軟,翠綠的針葉密密層層,把枝幹團團圍住。

  還有比較常見的苦楝樹,樹上正掛著一串串綠色的果實。

  周圍有幾棵烏桕樹,有的開著黃綠色的小花,有的已經開始結果了,結的是橢圓狀的球形果實。

  它的果實現在是青綠色,成熟以後是褐色的,掰開可以看到裡面有3瓣種子。

  山上生長得最多、最茂盛的草是芒其,一種蕨類植物。

  它是根狀莖橫走,葉片遠生,通常一長就是一片。

  在以前,芒其對大家來說可是個好東西,都爭著搶著割它們來燒火。

  往往只長到幾十厘米高就被割了。

  小孩子則會折了芒其的根枝來玩,抽掉裡面的心,插入混有洗衣液的水裡,拿出來就能吹出泡泡。

  村裡的孩子們很喜歡玩這種吹泡泡遊戲。

  那時想在山上找到一片超過半米的芒其都難。

  村里人不用柴火灶之後,沒有人來山上割芒其了,它們瘋狂地生長,努力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

  每到冬天下霜的時候,大部分芒其的枝葉會被霜打的乾枯。

  待到來年春天,它們才再次煥發生機。

  所以它們即使努力占地盤,也不會擠得別的植物無處生長。

  宋冬雲的養雞場圈出的一塊區域裡,有一大片長得又高又密的芒其。

  雞都鑽到裡面乘涼去了,聽得到「咯咯咯」的叫聲,看不到它們具體躲在哪。

  只偶爾有幾隻在芒其叢里探出頭來,很快又縮回了草叢下。

  圈出的每片區域都有一群大鵝,跟雞混養在一起。

  同一片區域裡的鵝總是喜歡一塊兒活動,一隻往前走,其餘幾隻也會跟上。

  就連停下來休息,它們也不喜歡跟同伴離得太遠,而是在樹陰下靠得很近的趴了下來。

  鵝是群居性動物,就像大雁一樣。

  鵝喜歡群居的生活方式,一般情況下它們很少單獨行動。

  總是成伙結隊地覓食、休息。

  如果有鵝意外離群了,它會發出「鵝鵝鵝」的急促鳴叫聲。

  意思是向夥伴發出信號,問詢在哪裡,當同伴發出回應時,它就會循著聲音奔向大群。

  但這種合群性,並不是說家裡養的鵝都會一起活動。

  鵝的合群性只會發生在它們認為其它鵝是自己同伴的前提下。

  蔣非家裡以前養鵝時,他就發現了。

  同一天從集市上買回來的鵝,到了家裡後,它們會認為其它鵝是自己的同伴,會結伴去覓食。

  後面再買回來的鵝,它們一般不會加入前面的群隊,甚至還會敵視、打架。

  即使養上一年半載,兩群鵝也是各自成群走,不喜歡跨隊互混。

  雞也是群居性動物,可大群飼養,並相處融洽。

  它們也會認得自己的同伴。

  如果把一隻陌生雞放入家裡養的雞群里,它會受到大多數雞的攻擊,直到幾天後才會和平相處。

  但它們不會像鵝那樣,不管幹什麼都要群體出動。

  雞可以單獨覓食,也可以成群覓食。

  還可能群體出動,走著走著就分散了,單純看它們的心情。

  宋冬雲養了大鵝後,發現它們不愧是「村霸之首」,是看家護院的小能手。

  鵝的警惕性很高,不分白天黑夜,它們都對周圍保持著警惕。

  養雞場剛開始養雞那段時間,有黃鼠狼上門光顧,咬死了好幾隻小雞。

  從養了鵝之後,黃鼠狼慢慢就不敢來了。

  因為鵝的聽力很靈敏,它們挑著半夜三更來,鵝也能發現它們,並發出嘹亮的叫聲。

  宋冬雲和老公聽到了,可以及時趕到。

  一聽到動靜不對,黃鼠狼機靈地開熘了。

  黃鼠狼後來還來了幾次,鵝一叫,它們就灰熘熘逃了,再不敢上門來偷雞。

  而且鵝養起來很省心,它們具有很強的條件反射能力,在生活的各方面表現出規律性。

  比如給鵝吃食的時間固定在一個時點,它們很快會形成固定的生物鐘。

  它們出去採食青草,到了中午,自己會找地方休息,傍晚時分也會自動回來。

  ……

  楊師傅接著閹割完一籠小公雞,停下來休息了一會。

  還留在山上觀看的蔣非和宋冬雲跟他聊了聊。

  楊師傅懷念地說起以前閹雞行業輝煌的時候。

  他騎個自行車,腰間別個工具包,后座上綁個小凳子。

  到了一個村里,找個地兒坐下,吆喝一聲。

  需要閹雞的人家就一邊招呼人,一邊回家把要閹割的公雞都抓出來。

  他一隻接著一隻地閹割。

  公雞閹完了,楊師傅也不多耽擱,工具往腰包里一收,抖抖身上的雞毛,趕往下一個村子。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 安裝最新版。】

  一天下來能賺個上百塊,在那時這工資已經算是很可以的了。

  除了收「手術費」,那些切下來的雞子,也是歸閹雞師傅所有。

  大家認為「以形補形」,所以許多人覺得吃雞子大補,能賣出高價。

  他有時賣雞子的收入都能趕得上一天的收入了。

  說起這些事情,楊師傅神采飛揚,眼睛亮晶晶的。

  可惜,讓人傷感的是許多傳統行業都慢慢消失了。

  閹雞手藝沒有專門的培訓,全是靠師承傳授。

  會這門手藝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以前會閹雞的師傅年紀都大了,也沒有年輕人再去學這門手藝。

  閹雞講究的是熟能生巧。

  以前是到了閹雞的時節,師傅們忙的停不下來。

  如今農戶家裡養的雞少了,他們也沒有什麼機會。

  而養雞場有幾百上千隻公雞,如果靠人一個個地去閹,耗費的時間、人力、財力,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大部分養雞場都有自己的技術。

  有用中藥閹割的,還有給公雞注射雌性激素的。

  注射後能夠抑制雄性激素分泌,跟閹雞的效果一樣,省時省力。

  楊師傅喝了幾口自帶的枸杞紅棗養生茶,接著開始工作起來。

  蔣非徵得楊師傅的同意後,拍了一個他閹雞的視頻,發到了朋友圈裡,感嘆了幾句。

  在宋冬雲的山上待了一個上午,蔣非提著竹籠回了自家山上。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