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南北命脈

  劉布的國防部性質,跟大明的兵部相似,但是也有很多不同。

  大明的兵部,掌管兵權,掌管天下兵馬的調動,但是他們不直接的帶兵打仗。

  帶軍打仗是由五軍都督府的將領們率兵去打仗,在出兵之前,兵部發下虎符,將領們憑兵符領兵出發,士兵們只認虎符不認人。

  虎符就相當於兵權的象徵。

  當將領歸來以後,就必須馬上上交虎符,交出兵權,這就是約成俗例,也就是大明以文統武的主要特徵之一。

  這幾乎也是過去兩千多年來調遣兵力的主要方式。

  就連劉家也都在使用虎符的政策,劉家是造反起家的,自然也就防著別人怎麼造反,兵權全部收集在了國防部,由國防部的統帥劉布掌管,在用兵之時,再把虎符分給屬下的將領,他們才可以調動軍隊出征。

  但是劉家目前還沒有五軍都督府,他們還是相當於大明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結合體。

  劉布把他的國防部,劃分為五處,第一處就是作戰處;二代參謀;三處後勤、四處軍備、五處政令,分別對各處進行了分工,這也跟大明差不多。

  劉布的國防部,目前因為是剛開始和戰爭狀態,所以存在一些權宜和暫時,如果當他們大局已定以後,劉布他不會掌管國防部,估計就得實行大明那一種相互制衡的政策了。

  劉布來到了國防部,他們開會,要求參謀處在短時間內製定出一個作戰計劃,然後把這作戰計劃上呈給監國王殿下。

  這一個作戰計劃,自然就是山東之戰,對於他們來說,現在才制定這麼一個龐大的計劃,已經有些晚了,但是這也沒有辦法,形勢逼著他們向前走。

  對於這樣一個計劃來說,華夏軍還是能夠執行的,這就是他們身處南方,可以依託大運河和各處的河道,把他們的兵力和裝備運送到山東各處去。

  而北方的大明,因為其水師力量基本上喪失殆盡,根本就不能夠利用河道和水師作戰,所以在後勤方面,處於劣勢。

  一京杭運河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供王朝政府運糧和調配物資所用,其次才是商業功能。

  京杭大運河開通之後,歷代王朝都對它進行了適當的建設和調整。

  蒙元建立之後,由於京杭大運河時常淤塞,所以對其進行了裁彎取直的做法,而本朝在其基礎上又進行了大量的疏浚和後期建設工作,在進一步開發利用價值的同時,花費巨大。

  當初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定都應天,「江西、湖廣之粟浮江直下;浙西、吳中之粟,由轉運河;鳳、淮之粟,浮淮;河南、山東之粟下黃河」,使得京杭大運河的運輸價值難以凸顯。

  其作用不大,朝廷就缺乏對於運河的重視,成祖朱棣即位之後遷都北京,由於此時大明沿海倭寇為患,海上海盜四起,海運難以發揮實際效力。

  因此,出於運輸兵員、物資等的需要,京杭大運河重新進入朝廷的視野。

  但是,此時的大運河缺乏日常的維護和建設,運河事故頻發,閘漕、河漕的故障更為突出。

  淮、揚諸水所匯,徐、兗河流所經,疏瀹決排,繄人力是系,故閘、河、湖於轉漕尤急。至宣德年間自長溝至棗林閘百二十里,沙土淤塞,漕舟難行。

  漕運乃軍國大事,關係到政權的穩定。為了解決漕運問題,朝廷出台了嚴密的規定用以改善漕運現狀,比如說「淺船用水不得過六拏」、「啟上閘即閉下閘,啟下閘即閉上閘」、「冬閉春啟,蓄水以待運船」等。

  因此,時人以「一閘走一日,守閘如守鬼」來比喻當時的航運政策。

  為了疏浚河道,朝廷大量徵調河工,人數以萬記,比如常設性夫役就有壩夫、堤夫、淺夫、溜夫、閘夫、泉夫等。

  漕河夫役,在閘者,曰閘夫,以掌啟閉;溜夫,以挽船上下;在壩者,曰壩夫,以車挽船過壩;在淺鋪者,曰淺夫,以巡視堤岸、樹木、招呼運船,使不膠於灘沙,或遇修堤濬河,聚而役之,又禁捕盜賊;泉夫,以濬泉;湖夫,以守湖;塘夫,以守塘;又有撈夫調用無定;挑港夫,徵用有時」,「定役夫,自通州至儀真瓜州,凡四萬七千四人」。

  至於花費的金錢,則更是巨大,如嘉靖十四年吏部左侍郎霍韜云:「查徐州雜役,歲共出洪夫一千五百有奇,復有淺夫、閘夫、泉夫、班夫、馬夫等役。洪夫一役,工食銀十二兩,歲即一萬八千兩,其它各役,不可究言……徐州之民,僅二萬戶,雜戶如此,民何以堪。」

  至嘉靖二十三年「漕河夫役,山東獨當其沖,編僉特為繁重……原額均徭編銀四萬九百餘兩,該夫役一萬四千二百餘名,約計雇役該銀一十三萬四千六百餘兩,如往年河道有事之時,又須召募,工食銀兩無從措置。

  大運河的存在,催生了無數的運河城市,產生了運河經濟,實為大明的命脈所在,劉家的起家之地,劉家人有今日的風光,事實上他們也算是大運河中的一員。

  在他們崛起之前,劉家就是運河四大船隊之一,他們能夠迅速的拿下山東,拿下江淮,也與他們依託著有利的地形,快速的調調配兵力有關。

  在這一次的戰爭之中,他們屬於被動應付的,但是他們計劃利用大運河進行反擊,拉回他們之間的差距。

  明軍要攻擊山東各處,只能騎馬或者是兩條腿走路,而劉家軍則不同,完全可以依託運河之便,投送兵力,這樣就令他們的機動力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當然,這幾乎也是沒有選擇的一種辦法,因為劉家的水師實在是太強大了,他們一向使用水師來運送物資,能夠使用水師的和水路的,都會用水路,所以在北方的大明,往往也把他們叫做水耗子,同時他們的物資和倉庫,本來就集中在江河邊,這讓他們運送兵力便資,更加的方便,快速。

  自從進入小冰河期以後,大明這一條命脈的運河,也都經常的冰封,冰封就無法向北輸送物資了,往往冰封期得兩三個月之久,這也就意味著大明每一年都必須在河道冰封之前迅速的往北方運送物資。

  去年比較慘,正是貨道高峰期,劉家造反了,切斷運河,讓南方的漕糧賦稅無法北運,這讓北方的日子極其難過,朝廷就指著米下鍋,結果倒好,全沒指望了,這也是朝廷如此困苦,對劉家反擊乏力的原因。

  冰封主要是山東臨清運河北段或者更北的地區,但是他們南方,雖然是極其的寒冷,但是也沒有冷到河道冰封的地步。

  所以劉家父子,決定利用他們在運河上的優勢,把大量的兵力和人力資源,迅速的運往北方運往山東各大戰場。

  可以預見,在春暖以後,山東戰場將分為三大部分,首先就是北方楊嗣昌,將會從天津衛攻滄州、攻德州,得手以後無論是進攻濟南,還是進攻登萊等地,都進退自如。

  而洪承壽也將會出保定,轉攻東昌府,聊城、臨清等地,河南方向的朱燮元部,也將會派兵攻打兗州府、濟寧等地。

  當然,他們還有其他的各路輔兵和軍隊,相互輔助,相互支援,但真正的主攻方向,應該就是這三大方面。

  這一次明軍是集結了它所能集結的所有兵力,全力以赴而來,也都不給他們以任何的喘息之機,這是不成功便成仁。

  劉家因為他們是兵力相對的少,也只能夠被動的防禦,他們現在,還沒有能力進行戰略進攻的時候。

  在決定雙方命運的時候,劉家盯上的運河,想利用它的便利,來為其調兵遣將,提供便利,但是明軍方面,也盯上了運河。

  許建強向崇禎皇帝上書建議:「打贏山東之戰,關鍵就在於大運河,賊軍必然利用運河的便利快速的運送兵力,如果能夠令運河癱瘓,他們就沒有這方面的便利,前線得不到後方有力的支持,就會被我大軍迅速的打垮。」

  這樣一個建議,還是第一次聽到,這令崇禎皇帝眼前一亮,大運河就是大明的命脈,也可以說是敵人的命脈,其所處的地方,就決定了其決定性的重要性,掐斷它,同樣可以癱瘓敵人,崇禎皇帝問道:「許卿有辦法癱瘓運河嗎?」

  傳統的辦法裡面,要癱瘓運河,只是在幾個關鍵的樞紐和運河閘上埋下炸藥,把它炸爛,你要恢復它,讓它正常運轉,是非常難的事情,就連崇禎皇帝都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這樣出手,確實可以癱瘓敵人的後勤供應。

  如果他們猛攻山東,對方卻得不到來自後方的支援,必定軍心大亂,無以為繼,從而奠定他們的勝局。

  許建強道:」臣自然有辦法,不過不是毀掉運河,而是有一個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