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進展順利

  華夏軍在漢江碼頭,輕易的擊潰了李朝軍隊的總戎軍,把他們的大將李思成殺的狼狽而逃,這可是令李朝君臣為之驚呆了。

  在此之前,華夏軍兵臨城下,他們那是小廟失火--慌了神。

  而現在算是炮仗扔進了螞蟻窩裡--炸窩了。

  朝廷上上下下,所有的文武官員,亂成了一團,不知所措。

  兩大要塞,覺華島和南漢山城,都在華夏軍的進攻之下,看那濃煙滾滾,火光沖天的樣子,應該就是陷落在即,兩大藩屏障盡失,就是他們進攻漢城的時候了。

  漢城的防禦體系,也是依託兩大要塞而展開的,這就相當於巨人的兩大手臂,手臂都被砍掉了,人還能夠抵抗敵人嗎?

  所以朝廷上下的官員,沒有什麼爭議,馬上就達成了一致,迅速的遷都。

  大明的崇禎皇帝有骨氣的很,敵人兵臨城下,寧願身死失國,也不願意遷都,委曲求全的苟活。

  而李朝的君臣們,則是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對他們來說,看見風聲不對,見機不妙,馬上就往北逃,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他們逃跑多,也都不是一次半次了,想當年壬辰倭亂,丙子虜亂的時候,他們都是打不過就逃,迅速的溜之大吉,等到大明的軍隊前來救援,或者是各道的軍隊前來勤王救駕,再反攻敵人。

  在這方面,他們的戰術還是相當靈活的,相對於大明,則是非常的沒有骨氣,為人所鄙視。

  但是他們可沒有這方面的負擔,他們認為活命比任何都要緊,只要人在地就會在,人亡地就沒了。

  在這一點朝鮮上,君臣們他們是有共識的,因為且看大明崇禎皇帝,兵臨城下絕望之下自殺而死,其實他還有很多的地方,還可以召集很多的軍隊勤王救駕,但是他看見首都都丟失了,絕望之下,就自盡了,皇帝駕崩以後,天下臣民的抵抗之心,也就沒有了,迅速的丟了國家。

  現在的大明,雖然還有數個行省,說是在奉大明為正溯,但是已經沒有了旗幟,已經沒有了頭領,群龍無首之下,被華夏軍掃蕩完畢,就是轉眼之間的事情。

  崇禎皇帝自盡大明亡,現在天下大多數地方,都已經認為華夏帝國就是正統,奉其為主,進入新朝。

  李朝不承認這點,其實一方面出自於對大明的感情,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夠趁火打劫,渾水摸魚。

  因為他們發現新生的華夏帝國,雖然強勢,但是他們的敵人也都很多,強敵環伺,四面楚歌,內外交困,這麼多的敵人,意味著他們戰亂不斷,很久時間都沒有辦法顧及到他們,他們最好就是趁此機會擴張。

  如果能把遼東奪取過來,恢復高句麗國的故土,那就是無上的光榮了,這也都是半島許多有志之士,畢生的夢想。

  就相當於中土的政治家,始終有一種大一統的思想,一旦掌管了大權,就要想辦法統一天下,以證明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皇帝就是至尊。

  但是他們這種冒險的想法,讓他們處於非常危險的局面,自己也都料想不到,華夏軍的反擊,會如此的猛烈,如此的兇殘,這麼快就兵臨城下,打得他們落花流水。

  所以李朝的李倧大王上下的君臣,在沒有多餘的選擇,就決定放棄漢城,往平壤方向逃去。

  李朝實行的是三都制,意味著他們有三個腦袋,砍掉了一個腦袋,還有另外兩個腦袋可用,真正的生命力頑強。

  因為不是第一次,所以大家也都非常的熟悉,馬上就收拾細軟,準備走人。

  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迅速的撤退,等華夏軍徹底的拿下了覺華島和南漢山城以後,他們想逃就不容易了。

  華夏軍圍攻覺華島和南漢山城,也都限制了他們極大的精力。

  因為華夏軍的部隊,大多數都是使用火氣,只有使用火器才能夠最大的發揮他們的戰鬥力,所以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的武器運送上來,要把武器運送上來,就得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本來他們的人力,已經用到了極限。

  其他的物資還好說,他們可以分開運,可以分段送,但要把這些兩三千斤的紅衣大炮運上去,非常的難。

  兩三千斤的大炮,至少要四五十個人,才能夠搬得動。

  這道路也都不好走,他們是從海灘上去的,這就也得防止大炮落水沾水受潮,非常的難搞,非常的缺人手。

  以至於華夏軍沒有作戰的部隊,基本上都放下他們的武器,加入到後勤的隊伍之中,幫忙把武器運上去。

  就連鄭芝豹的親衛隊,都派出了一半人馬幫忙,可見他們的人手,有多麼的缺。

  雖然他們攻上了碼頭,但是也都把這裡給炸毀了,在碼頭上的設施也都不多,以至於他們只能用最原始的人力,來把這些物資搬運上去。

  不過運氣好的是,後勤的人員,拿著糧食、鹽巴、銅板去附近的村莊招人的時候,居然招到了不少的人手,這些人手的加入,大大的加快了華夏軍搬送物資的速度。

  華夏軍攻入李朝,攻略漢江附近一帶,令附近一帶的百姓,非常的恐慌,非常的恐懼,有條件的人都往城裡面逃或者是往山裡面逃,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沒法走的,只能夠留在家裡,聽天由命。

  這一種情形,不單止是李朝的漢江之畔,就是在大明許多地方,也都存在。

  每個人都知道戰爭的危害,很容易就會家破人亡,戰爭來臨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避開,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離開的。

  像是有錢人,收拾細軟,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像那些窮人,全部家當就在房子和田裡,根本就走不了,走了就得餓死,進也是死,退也是死,還不如留在原地,聽天由命。

  華夏軍的後勤人員,一家家的去敲開了這些人的門,這些李朝人十分的恐懼和害怕,以為華夏軍是來搶奪他們的財產,殘殺他們的子女。

  不知道華夏軍只是來這裡進行了一番搜捕,主要是搜查有沒有武器或者是收留逃跑的李朝官兵,沒有這些情況,他們就撤走,臨走還在問他們,願不願意為華夏軍效力,如果原為華夏軍效力的,當場就可以得到十斤米和一包鹽。

  這樣的價格,可是非常高的價格,開始這些人是不信的,哪裡有這樣子招人的,這地主家都得破產,不過華夏軍許諾,可以先發俸銀再幹活以後,當地的人就相信了,先把糧食和鹽拿到手再說。

  當有人真正的拿到鹽和米後,這些人就興奮了,他們奔走相告,不用華夏軍去請,他們自己主動的就開始招人來,他們紛紛的把自己的親朋好友和身邊的人都拉來了,有人還擔心華夏軍要不了這麼多人,主動地表示願意降價。

  大量生力軍的加入,讓華夏軍人手短缺的問題,得到了極大的舒緩,因為有了這麼多當地的人作為勞動力,幫助他們把這些輜重裝卸下來,運送上岸,大大加快他們運送物資的同時,也都讓他們把大量的士兵抽調出來,不再做搬運工,而是做回他的老本行,拿起武器,加入戰場,上陣殺敵。

  看見這麼多人踴躍的前來參加華夏軍的隊伍,幫助華夏軍運送物資,鄭芝豹也沒有多少奇怪的,像這種事情,並不少見。

  不要說在李朝這裡,就算是在大明內地,這也都很正常,即使兩支軍隊在同一個地方進行交戰。

  只要你肯出錢,就能夠招募到本地的老百姓,來為你幹活,因為這些老百姓,實在是太窮了,實在是沒事可干,只要你肯出錢,捨得出錢,他們一定就會拼了命地為你幹活。

  這不,一開始華夏軍可是出動了他們的精銳士兵來搬運物資,但是招募到足夠多的人手以後,這些兵就可以抽出來了,甚至他們還可以讓這些民夫,把一些不會水的士兵,從船上背下水,然後一步步穿過海灘,走過了泥潭,背上岸去,只要你肯出錢,就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當然,這也與華夏軍事先做了充足的準備有關,在第一波攻擊的時候,就帶來了大量的糧食、鹽和碎銀、銅板。

  主要就是方便用這些東西來招募當地的人手,幫助他們幹活的,只要你拿出足夠的糧食、鹽和銅板,就沒有招不到的人。

  華夏軍這次是出動了十萬人馬,前來征討李朝,這樣的人馬,拿下這一個地方,完全是沒有問題。

  關鍵就是華夏軍如何的把他的裝備和輜重運送上去,只要把這些東西運送上去,他們就可以確保萬無一失了。

  他們有一個自信,他們所使用的火器,遠遠優勝於對方,訓練和裝備方面,也都優勝於對方,只要正常發揮,就能打垮敵人,他們現在所要做的,不是打垮敵人,而是徹底的把李朝滅了,把這裡併入華夏的統治範圍,這也就是他們在進攻敵人的時候,所採取的戰略如此的奇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