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耶王道:「自阿瑜佗耶王朝第一代王拉瑪鐵菩提稱王之後,我王室世代敬佛禮佛,養佛二百七十年難道換來的是今日亡國之恥?」
伽瑪拉道:「大王慎言。」
佗耶王繼續自言自語的道:「本王沒有辦法了,本王身為暹羅之主,王室子弟,勢不能坐看王室滅亡,為了保住祖業,本王可以不擇手段。王室禮佛二百年,今日遭逢劫難,希望佛門可以和暹羅共同患,我們今日同舟共濟,勝則共享富貴,敗則同赴地獄,僧王有所責怪,就怪本王,如果可以保住王室權位,本王被打落十八層地獄也認了。」
佗耶王說得如此決絕,伽瑪拉是無言以對,今日大王只講實的,不講任何虛的,他只要錢糧,不在乎被打落十八層地獄,如此斬釘截鐵,僧王無法以大義和佛祖相壓,他只好無功而返。
僧王無功而返之後,西洋僱傭兵們他們更加肆無忌憚了,他們本來有一份名單,只向名單上的下手,現在好了,有了佛門與王室共同患難之說後,王室向佛門化緣,獲得銀子財寶之後,用於發放軍響,製造藤甲,購買兵器,沒有像南方一樣掛有滅佛之名,卻有滅佛之實。
某寺主持道:「官家拿盡糧食,我等吃什麼?」
這就簡單了,怕沒有糧食對不對?乾脆當兵吃糧去好了,這些年輕力壯的和尚不是擔心沒有事干,沒有糧吃嗎?
簡單。
都去當兵吃糧好了,部隊裡一直缺人,最缺的就是身強力壯的小伙子。
你們可以專設一營,名曰:佛營。
你說佛門子弟不殺生?也沒有關係,軍隊裡部門眾多,你不當殺人的兵,完全可以當後勤兵嘛,比如生火做飯掏大糞,守門守城守路口什麼的,有的是活計,不用擔心沒事可干。
所以他們不但往寺廟裡洗掠錢財,連人都順便帶走,這叫佛門與王室共赴患難。
有某位大師哀嘆:「沒有滅佛之名的滅佛呀!」
生逢亂世,天下不寧,出家人想安心的修佛,不問世事,專心修佛,這是不可能的,天下大勢一盤棋,又有誰人可以置身度外。
亂世之中,財富就是原罪,你擁有大量的財富,註定是各方覬覦的目標,不論是不信佛的南洋軍,還是奉佛教為國教的北暹羅,他們都不約而同向富裕的佛門下手,誰叫他們有巨額的財富呢?
這些消息是反饋到了米柱這裡,米柱是相當的驚訝,在他的眼裡,暹羅是外強中乾,距離崩潰,只差一場敗仗了,誰知這年輕的暹羅王居然有這一手,用強硬和暴力的手段洗劫了他們奉為國教的佛門,獲得了大量的財富,在即將崩潰之時,穩住了局面,本來米柱認為,北方如此窮兵黷武,底子又是如此的弱,南洋軍只要對他們進行一次外科手術式的打擊,就可以令他們崩潰,誰知這小國王,很有一手嘛!至少比他坑爹的老爹強多了。
通過將矛盾壓力轉嫁,硬是化解了內部危機,這是一個厲害角色,米柱開始讓羅乾象入駐北欖坡府,並且加派了援軍,一旦北軍南下,北欖坡府是必爭之地。
北方貧脊,而且是山高林密,河道縱橫,不過大多是小河小流,中大型軍艦無法進入,這大大的艱制了明軍的機動力和後勤運輸能力,米柱對這樣的地方,不感興趣,不會主動發起攻擊,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敵人大軍主動南下,攻擊他們防守嚴密,並有完整的工事的城市,然後南洋軍出動,一舉消滅其主力,消除其威脅。
所以他們才會有持無恐的發掘前朝王陵,一方面是為了陵中巨大的財富,另一方面是希望可以激怒北方,讓他們派出大軍南下。
現在他們公開的,有組織的發掘王陵,一車車的金銀珠寶往軍營里拉,其所獲遠比預計中多,反正是海軍部一口氣訂了六十艘七百噸戰艦了,陸軍沒有增加師的數量,但他們的部隊卻是全部成了四團制,所部超過了萬人,以前只有總督警衛隊超過了萬人,現在除了騎師,他們另外的幾個師級編制,全部超過了萬人。
騎師規模無法擴大,主要是馬的原因,這是沒有大草原,沒有大型野馬場,無法在這裡大規模養馬,他們在各地的一系列小型馬場,只能免強維持目前的局面,並不能大舉擴軍。
米柱為了擴大騎師,也是煞費苦心,他的騎兵部隊是蒙古人為主,他們是平原作戰的天生好手,蒙古馬的優勢也明顯,但無法大規模圈養,這有什麼辦法?
東南亞一帶的馬,與大明雲南的滇馬一樣,是小種馬,樣子是馬,個頭最多像毛驢了。
書上說:雲南崎嶇山路,個小腳力好的滇馬行走方便。內地的大馬,在那種山路上走,有些小彎怕轉不過身。
在著名的茶馬古道上走貨的馬,個頭就像毛驢,甚至比毛驢還小點。
滇馬小是因為種系,馬的祖先本很小,最早的始祖馬,據說只有狗那般大,後來慢慢進化和馴化,有些變成了大馬,有些相對小種。
滇馬個小,是進化的自然選擇,蒙古草原則有一種人高馬矮現象,這主要是因為營養。
蒙古人吃肉和奶比較多,食物中蛋白質供應豐富,有利於身體長高。而蒙古馬光吃草,蛋白質攝入較其它馬少,個子就相對矮了。
而這一高一矮的在一起,更讓人覺得,蒙古馬的個頭有點小。其實,比起真正的小種馬如滇馬,蒙古馬還算是高頭大馬。
蒙古馬的個頭相對小,肯定與種系有關,蒙古馬就那麼大,但種系的形成中,營養也是重要元素。
蛋白質對生物長個的影響很大,蒙古馬的蛋白質來源,主要是嫩草尖,一年四季吃不同的草尖,所以,要想吃飽且吃得好,需要在廣袤的草原上四處遷徙。
植物新長出的部分,如小草尖和嫩樹葉,都富含蛋白,等到長老化了,就只有纖維素,沒啥蛋白質了。
如人們熟悉的茶葉,茶葉都采嫩葉做的,就因為其中又蛋白質。好茶喝起來有回甘,主要因為有微量的蛋白質或肽溶於水,在柔和人的味蕾。
茶樹的老葉子,就是樹葉,蛋白質都轉化成了纖維素,就不再是茶葉,沒法泡了喝了。
所以,蒙古馬雖然不用吃料,但廣袤草原,草尖嫩葉的數量足夠,可以確保蛋白質的攝取。
當年蒙古大軍西進歐洲,路走得很遠,但一路上鮮草尖足夠,馬吃得飽且好,連續作戰沒有問題。
但到了這裡又不同了,牛高馬大似蒙古騎手騎著毛驢般的馬,跑得不快。
矮小但負重力強的當地馬匹,是一種體高僅一米左右的矮馬種,因能穿行於山地果樹林間而無礙,故名果下馬,這根本不適合蒙古負騎。
本地馬無法補充,只好自己圈養,東南亞當地的草又與蒙古馬吃慣的不同,蛋白質成分,他們只好往草料里加雞蛋,這又加大了成本,這年頭缺蛋白質的可不單止是馬,連人都缺,因為這種種原因,騎師無法擴大,少量從大明運來的,只能補充目前的損失。
他們也嘗試收集本地馬和本地人,組成騎兵部隊,矮小馬矮小兵,與蒙古騎兵一相比,就像大人和小孩的分別,而且完全是詮釋,什麼叫騎兵和騎馬的兵,這些兵只能用於後勤、傳遞消息什麼的,這是目前騎師無法擴大的原因。
不過現在南洋軍整體的實力擴張,又是不爭的事實,南洋很少有大平原,也就意味著爆發大規模騎兵會戰的可能,騎兵是用於襲擾和破壞,攻擊對方的薄弱環節為主。
即使他們能折騰出重騎兵,也沒有什麼用,因為東南亞這些陸權強國,都裝備有戰象部隊,重騎兵再牛,也鬥不過戰象吧?
不過戰象對上了南洋軍炮兵部隊,也牛不起來,即使戰象體形巨大,衝擊力巨大,但也架不住炮兵的輪番衝擊,特別在沙墩府之戰中,蒿貪王準備了一百頭大象,用於衝擊南洋軍戰陣,誰知被南洋軍偷襲,炮擊大營,戰象炸營,戰象沒有發揮作用,反而踩死無數自己人,最後這些戰象沒有被炸死的,也成了南洋軍的俘虜,它們現在在幫忙運送物資呢。
大象本來就是脾氣和順的動物,讓他們幹活,是一把好手,但如果趕它們去打仗,一個操作不慎,就會引來反噬。
不過無論怎麼說,擁有五千騎的南洋軍騎師,依然是地區最強的快速機動部隊,南洋軍最強尖刀。
南洋軍在暹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獲得了大量物資回饋之後,開始第二輪擴軍。
南洋軍第二輪擴軍的目標,是將南洋軍擴大到十五萬左右。
這支軍隊的作戰目標,一方面是抵禦來自中南半島諸國的攻擊,一方面準備他們的南下攻略,準備染指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和婆羅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