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來事情的發展也正如福建巡撫所說的一樣,日本確實快要不行了,大明水師橫掃日本確實可行。
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金學曾在擔任福建巡撫期間大力整頓邊防,增添了大小艦隻數百艘,福建海防銅牆鐵壁。儘管明朝派水師赴朝作戰,但福建水師並未受到影響,相反確是當時明朝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而且,這金學曾也沒閒著,向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間諜,從間諜傳出來的情報顯示,日本很快支撐不住了,退兵是早晚的事。
事實也確實如此,沒過多久豐臣秀吉死了,日本頓時群龍無首,這下金學曾更興奮了,他立刻給萬曆皇帝又上了一道奏摺,做出一個準的離譜的判斷:豐臣秀吉死後,他的部下必然爆發內亂,更信心滿滿發出豪言:倘水陸交攻,殲此鯨鯢,或其時也。趁熱打鐵,一舉滅掉日本!與此同時,明軍也在朝鮮做出部署,抓住日軍急於跑路的心理,在露梁海成功設伏,將日本艦隊近乎全殲。至此,萬曆抗倭援朝戰爭正式結束。
金學曾高興啊,正打算實施橫掃日本的計劃,結果萬曆皇帝發出了停止進攻日本本土的指令,萬曆皇帝見好就收了,皇上下令了,滿心歡喜的金學曾只好放棄,突襲日本本土的計劃就此作罷。
米柱在東廠檔案庫看見這些前朝往事,撫今追昔,只覺天雷滾滾,二十年前的萬曆朝,居然有此奇人,戰略眼光超前的人,恨不得早生二十年呀!
儘管很可惜,可萬曆抗倭援朝戰爭確實讓日本消停了不少,這一消停就是三百年,如果當時福建艦隊橫掃日本,六百年太平都有。
米柱為什麼天價包養李旦,就是對日本和南洋布局,他既然來了,就不想把這些事留給子孫後代,用不知那位牛人說的,老子既然來了,就要為漢民族打下幾百年的戰略安全環境,使後世子孫以漢人血統而高貴自豪,絕不會出現一流女人嫁外國人為上的歪風邪流。
米柱今日的會談,就是和兩位新任巡撫,大談馬鈴薯、番薯、玉米的推廣好處。
以番薯為例,它傳入大明通過多條渠道,時間就是這幾十年,至少有三種可能的途徑。
一是葡萄牙人從美洲傳到緬甸,再傳入中國雲南;一是葡萄牙人傳到越南,東莞人陳益或者吳川人林懷蘭再傳入廣東;一是西班牙人從美洲傳到呂宋,福州長樂人陳振龍再傳入福建。
野生種起源於美洲的熱帶地區,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哥倫布初見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薯(即番薯)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甘薯傳至呂宋,葡萄牙水手將甘薯傳至交安南。自廣東傳入,為林懷蘭和陳益攜來,得自交趾;自福建傳人,為陳振龍攜來,得自呂宋。三路先後傳入,互不關聯,其中林懷蘭帶回來的是番薯,陳益和陳振龍帶回來的均是番薯藤。
《採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自是磽确之地遍行栽播。」
馬鈴薯、番薯、玉米在萬曆年間先後傳入大明,只是先在閩浙兩廣雲貴等地試種,推廣的力度不強,面積不廣。
米柱思其原因,一是統治者不重視,有句話叫食肉者鄙。二則是土地基本盡集中於食肉者中,農民百姓都是為他們打工的,種什麼,用什麼收租,他們說了算,對於食肉者們來說,馬鈴薯、番薯、玉米只是碎口零食,而對於百姓們才是救命糧,他們是不屑食之的。
在這個時代,糧食不但是食用品,還是硬通貨,連官員的俸祿結算都有用之結算的,但人們認的是大米、小米、麥子,可是從來沒有人會接受用馬鈴薯、番薯、玉米這種東西結算的。
要推廣這些東西,最大的問題是,一百姓之家,收入全指地里,交租、生活養兒育女全繫於此,實是絲毫不得有失,他們不敢冒這險。
米柱則是希望藉助明年新帝元年,大赧天下,賦稅減免的東風,向百姓大面積推廣種植此等物,再加上米柱想辦法進行補貼,百姓們嘗到甜頭後,自然就會自行種植,形成不可抯擋的潮流。
米柱現在作為統治者之一,不可避免的是小冰期的問題。
當時整個大明的年平均氣溫都比過去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
米柱在後世史料所知,大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的冬天非常寒冷,它開始於萬曆初年是最為寒冷的,在過去一千年裡是最冷的,在一萬年裡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萬年裡也能排進6-7位,是相當寒冷的,可以說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這是最寒冷的時期。
現在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量減產,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盪和戰亂,長期的饑荒是造成戰亂無限制擴大的根本原因,在歷史上有過幾次小冰河期,前三次小冰河期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明末最後一次人口只銳減一半是得益於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產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救的命。
作為國家政策的制訂者,米柱必須抗天改革才行,他願將李三才家產移交戶部,是有條件的,戶部必須在全國推廣這三樣東西,並且在各州各府的種植必須有百分之十的比例,廠衛則通過覆核種植比例進行查核補貼,解決百姓無糧交租的問題。
萬曆初至現在己五十年,現在又是小冰河期最高峰時期,過去一百萬年最冷的時期,這得有多冷?米柱一個精壯小伙,外出重裘加身,入屋則是火爐子伺候,晚上睡覺則要燒燃地窖,這才可以入睡,否則兩層棉被都會冷醒,米柱算是富家子弟,他不知窮人家是怎麼過冬的。
他只知道入冬後,他們在京城的粥廠就值不應求,每日都有就食者排長隊,甚至有外地百姓來就食的,所以不外乎進食和多穿衣,沒有足夠的熱量,就是死路一條。
米柱在遼東作戰,戰場上失血的士兵,最需要的不是藥,而是進食,能吃東西,有東西吃就能活命,醫院裡的糧食比藥多,這個時代的醫療手段極差,連抗生素都沒有,連感冒都能死人的時代,醫生能做的有限,他們最常見的手段,就是讓醫院保持溫暖和充足的糧食。
據許顯純報告指出,建奴在這一次大戰中,後續的死傷損失更重,己出現殺馬為食的慘況,據他的探子回報,建奴的損失極大,大到無法補充的地步,整個建州哀鴻遍野,他們從開原、鐵嶺、撫順各等瘋狂的掠奪資源,三城的百姓盡徒遷往赫圖阿拉,補充損失,也讓三城成為軍鎮。
米柱也看過東廠的報告,今年11月18日運河就封凍了,要等到明年3月7日,運河才開凍,也就是北運河每年封凍的時間長達110天,這可是京杭大運河呀,南來北往的物資全繫於此,上百萬漕工以此為生,手停口停呀!
而且這己延續了四十多年了,據老人們講,以前北運河冰封期不過五十天左右,現在多了一半。
明朝小冰河時期,極度寒冷驟然加劇,糧食產量驟然下降,這對於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域普遍南移,這導致了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
這樣長時間和高密度的災害極度削弱了大明的國力,災變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萬曆十三年開始變得明顯,但時起時伏,二十年前後(1600)開始驟然加劇,到現在小冰河期中氣溫最為寒冷的時期整整肆虐了20餘年了。
而未來的三十年,才是最冷的時期,大明就是這個時候滅亡的。
當然,此時此刻,還沒有人知道,這是小冰河期作怪,而是因為君王不修德,吏治腐敗,所以上邀天訐,百姓跟著遭殃,萬曆皇帝肆無忌憚的想更換國本,二十八年不上朝,廣派稅監,這是重點攻擊對像,在百姓心目中,萬曆皇帝,是德行有虧之人!
米柱搖頭,皇帝不改立太子、上朝、不收稅,就會讓天氣好轉?那個腦袋被驢踢的,扯什麼機巴蛋?
在米柱心裡,這皇帝其實是對的,除了朱元璋、朱棣這倆變態,誰會在早朝中享受到樂趣?祟禎十七年天天上朝,還不是國破家亡,吊死在歪脖子樹上。
在這麼冷的天,最好是睡覺,有老婆陪著,這就更好了,米柱是很少參加早朝的,特別是成親之後,更有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勢頭,米柱不上朝,急壞了父母,米夫人就批評了楊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