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新武器上戰場

  六月中,寧遠中屯衛左千戶所。

  千戶張柘功看著在遠處遊蕩的蒙古騎兵,不禁因為擔憂而咽了一口口水。

  萬曆三十五年的六月,隨著朝廷趕到北方邊境的局勢趨向緩和,大明終於重開了對朵顏部和河套部的貿易。

  這本來是好事,也獲得了朵顏和河套兩部的認同,但是卻給寧遠的衛所帶來了極大的邊防壓力。

  主要原因是河套部對朝廷報告上雖然只是一個領袖布色圖,但其實在內部又分成河套與河東兩部,當今河套部的首領布色圖其實只是其中河東部的首領,對於河套部沒有實際管轄能力。

  蒙古河套部自己內部已經分成四十二支派,彼此都爭當雄長。

  如今,名義上的河套部首領布色圖已經接受了朝廷的貿易要求,但是除了他的河東部外,河套部的四十二支族長卻各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們已經爭了大半年,彼此之間甚至進行了部落仇殺,如今終於算是分成東西兩部,都以一路諸侯的資格要求重開貢市。

  這些蒙古草原上的王公為了給自己的部族掙面子,一個比一個聲量喊的響,他們甚至不願意接受與河東部的布色圖一樣的條件,而是要在貿易條件上與朵顏三衛的首領綽哈一爭短長。

  朵顏三衛是什麼力量,這些河套部四十幾支的鬆散聯盟又是什麼實力?明朝的邊地官員再是不負責任也不可能答應河套部的要求。

  於是河套部便開始了針對寧遠中屯衛的武裝遊行,壓力便落到了張柘功這些衛所將領身上。

  寧遠中屯衛是大明最早一批在遼東設置的大衛所,下設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戰鬥力也算不錯,但那是糧餉發足並且鼓舞士氣之後的情況,遊牧民族的仗可以隨便打,張柘功作為大明的千戶,要想的就多了。

  用騎兵和遊牧民族對沖當然是趕走他們的好辦法,但前提是有朝廷的明文。

  現在朝廷並沒有要求他這個寧遠左千戶出關游擊,所以張柘功不敢動騎兵——沒有批文的情況下私自出關去打蒙古人,損失的馬匹很可能是報不了帳的。

  一匹馬就是上百兩銀子,衝上兩個回合,張柘功家世世代代組建的親兵隊伍就得賠進去,用自己的錢打朝廷的仗,憑什麼?

  此刻,如果視線中的那群蒙古人真的衝擊了他的監護所,張柘功能做的打算就是堅壁清野守住千戶所的衛所城,衛所本就有守邊職責,衛所兵在衛所城上戰死了,朝廷肯定是要賠的,張柘功也不用付擅開邊釁的責任。

  他的千戶所早已經把衛下百姓收攏進衛所城中,可惜的就是視線之中那一片鬱鬱蔥蔥的屯田。

  三月份種的春小麥,眼見再過大半個月就能收穫了,衛所城能把衛所兵保護起來,卻沒有辦法把即將收穫的麥田也包進城牆中。

  這群核桃部的蒙古騎兵幾個衝鋒,肯定要跑到位所城旁邊的村莊中搶掠不說,定也把衛所的麥田給踏壞了。

  衛所城外那一片麥田,其中水好田多的部份全都是張家的祖產呀。張柘功作為寧遠中左所的千戶,實際也是中左所最大的地主,至於這些世世代代居住此地的衛所兵,在當兵之餘,也是衛所田中的佃戶。

  「這些韃子怎麼就衝著中左所來了呢?中右所王大成他們的城防不是更破嗎?搶他們去多好呀!」想到麥田的長勢,張柘功就恨的咬牙切齒,半個月前剛看的課,今年雨水不錯,他還想著今年能每畝多收兩斗租子呢。

  張柘功越想越急,連拍夯土城牆,現在就盼望著錦州那邊能給個出兵的命令,有了錦州的命令,他再出兵去和蒙古人作戰,損失人命就不需要他負責了,要不然他還真只能看著蒙古人毀壞他的莊稼。

  這時一個明軍的令兵急急忙忙的騎馬來到城下,後頭還追著幾個蒙古騎兵,張柘功連忙讓人放吊籃去把令兵吊上城牆。

  「千戶大人,徐總督的命令下來了,打得過就打!」

  寧遠中屯衛的中心就是錦州,如今三邊總督徐三畏正在錦州坐鎮,那可是整個遼東都司的最上級,一個唾沫一個釘的主。

  「徐都督英明!」張柘功高興不已,他沒打算和蒙古人死戰,但窩在城裡看對方毀壞自己的莊稼總是不好受。

  徐三畏的話就是准許他出去試試,能把蒙古人嚇走是最好,打不過的話,退回城中,徐三畏也給他兜底。這絕對是很體恤下屬的命令了。

  中左所的百戶陳渤是張柘功的姑表侄兒,披掛走上城樓,問張柘功道:「叔,用什麼兵?」

  張柘功道:「挑二十輕騎護我周全,不要用材官,另外的全用衛所中的火器兵和長槍兵,編二百人為一營,你和王百戶各領一營,列陣而行。」

  材官就是明軍之中有編制的射手,全都是拿箭餵出來的,寶貝的很,張柘功一個都不讓上前線。騎兵也很值錢,但為了保護張柘功自己的安全,他決定帶上二十多騎,這已經是最低限度。

  重甲騎兵的甲冑甚至比騎兵本身的價值還要高,反正也不是要去衝擊步兵方陣,張柘功索性就讓騎兵把甲全都放在城裡,如此哪怕騎兵戰死了也能避免鎧甲的損失。

  剩下的人就是火器兵和長槍兵了,張柘功對他們能殺敵沒抱什麼希望,只用他們來壯聲勢。

  想了想,張柘功又囑咐說:「別把咱們囤的好軍械使上去,最近不是新送來了一批勞什子空心彈和線膛槍嗎,讓那些火器兵都用新槍!」

  「好嘞。」

  陳渤嘴上應好,心中卻不禁腹誹,心想張柘功是真摳。他們的千戶所是有好槍的,那是前兩年參加過萬曆援朝之戰在朝鮮戰場上換裝了一批鳥槍。明軍的制式鳥槍故障率相當高,在戰場上使用過程中壞了不少,等張柘功等人撤回遼東時,他們剩下的火器已經全是淘汰過一輪後優中選優了,是從朝鮮戰場上帶回的一批寶貝。

  陳渤心想這回張柘功卻是沒打算用好槍老槍,而讓火器兵舉著新火器上戰場,故障率也不知有多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