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何愛一河不愛天下百姓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何愛一河,不愛天下百姓

  這一番話說出來,不寒而慄的何止張軒一個人。☜✌ 6❾ˢ𝐇Ǘ𝕩.ᑕ𝑜𝐦 ♠♔

  張家玉臉色蒼白,跪倒在地,說道「臣誤國家大事,罪該萬死。」

  張軒將張家玉攙扶起來,說道;「無妨,此事到底是何等情況,朕不知道,卿也不知道,只有試過之後,才能知道。」

  「這不過,是朕一個猜測而已。」

  張家玉說道「即便如此,也是臣考慮不周,即便黃河泥沙不能堆積長江下遊河道,但是三水匯集在一起出海,長江下游決口之事,必然頻發,而江南乃是國家錢糧所寄。總要萬全才是。」

  「陛下,不修運河,分而治之,實乃高瞻遠矚。」

  「只是」

  張軒說道「治水之事,總就要你來做的,有什麼事情,無需吞吞吐吐的,直接說便是了。」

  張家玉說道;「只是耗費太過巨大了。」

  「臣估算將淮河與黃河分開,就需要重新挖掘一條淮河入海的河道。這粗粗一算,也少說要五百多里。」

  「淮河水屢屢成災,這河道也不能太窄。」

  「黃河河道也要重新清理才能用。」

  「這是兩項大工程了。其餘各地的堤壩,水道的疏浚。都需要費大工夫。」

  「朝廷可以支撐嗎?」

  張軒聽了一時間沉默了。他不用算,就知道這是令他頭皮發麻的數字。

  因為他的計劃說起來好聽,其實本質上,就是重新梳理,乃至重建淮河水系的大工程。⑥⑨ⓢⓗⓤⓧ   .⃝ⓒⓞⓜ

  這個工程有多大。

  就請看共和國的治理淮河工程就可以了。

  九幾年才淮河通海總渠,修建完成。這才算是將淮河治理工程,畫上一句號。那已經是建國之後四十多年了。

  中間雖然有反覆,但是淮河治理一直在進行之中。

  建國之後,外國人認為中國人絕對做不成的事情之中,就有淮河治理。

  可以說共和國

  建國之後,淮河的局面,與而今張軒面對的淮河局面,有所差異。

  共和國淮河體系有各種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黃河決口,也就花園口之事,但是張軒面對的棘手之處,也不下於花園口。

  總是總體來說,或許比共和國時期的問題輕鬆一點,是因為最少運河黃河體系,並沒有多糾結三百年,為治水埋下更多的隱患。

  但是科技發展的不同,也讓張軒的治水計劃,需要徵召更多的民夫,更多的軍隊。

  這是一個讓張軒都感到有些眩暈的天文數字。

  張軒都不是怕花錢,而是朝廷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將精力投在治水之上,那麼北邊的戰事,就根本沒有好精力投入進去了。

  「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張軒說道。

  張家玉說道「臣只能大該估算一下,按今年北伐所耗的物資來說,一個北伐是不夠的,兩個北伐大抵夠了。」

  張軒說道「不。還不夠。💚♢ ❻❾𝐒ᕼ𝐔𝔁.𝐂𝕆m 😲💞」

  「一不做,二不休。既然下工夫治水,就不要圖省事。這一次治水,不單單要將黃河與淮河各歸各道。也要將兩淮水利給梳理好。」

  「兩淮之地,在古代也是天下繁華所在,而今卻一年不勝一年,乃至江南遠勝江北,一江之隔何至於此。」

  「蓋因水利之故。」

  「淮河一通,河南,兩淮皆為沃土,這一次治水,就是本朝的鄭國渠。」

  「即便我一輩子完不成,子孫也要繼續做。」

  「張卿,朕現在給你一個反悔的機會。如果你答應下來了,從今天開始,到治水完成之前,朕不準備調你離開兩淮了。」

  「朕前半生功業,就在天下逐鹿,朕著先鞭。橫掃諸侯,奄有天下,朕後半生功業,就在此處了。」

  「治理好黃河,淮河,令中原百姓無受水

  患之害。」

  張家玉聽得熱血沸騰,說道「臣遵旨,從今之後,我張家就從廣東遷過來,如果治水不成,這裡就是我張家玉的埋骨之地。」

  張軒說道「好,。這天下興亡之大事,就交給張卿了。」

  張家玉並沒有辜負張軒的期望,不過,他也沒有做好這一件事情。張家玉為了治水,走遍了兩淮所有的地方。歷時三年,才提出了完整的治河方略。

  那時候朝廷也在北伐之後的財政窘境之中走了出來。

  張家玉立即開始動工治河。

  張家玉擔任兩淮總制,總共十年。最後生生累死在河堤之上。 .🅆.🄲

  而張家玉並非第一個以勞累死在兩淮總制位置上的人。第二個擔任兩淮總制的乃是周昌。

  周昌擔任兩淮總制,卻是因為周昌的出身缺陷。

  周昌在昭武后期完成了朝鮮化省之事,將朝鮮一國正式歸為朝廷治下,為海東省。勞苦功高,但是卻不可能入內閣。

  因為昭武年間科舉完善了,雖然沒有非翰林不得入內閣的規矩,但是內閣大臣總要是進士出身。

  周昌知道他雖然被封東海侯,但是在官場之上走到了。所以在張家玉死後,自請為兩淮總制,沿著張家玉規劃的方向進行著。

  期間也發生了,昭武三大案之一,王進才案。

  就是周昌掀起的。

  因為北伐之後,在昭武中期還有一些大戰,比如收復西北,鞏固遼東,與緬甸聯合征繳明永曆帝,並在南洋上與西洋人爭鋒。

  但是如北伐這樣的大戰,再也沒有過了。

  而大量的軍隊投入兩淮的治河工程之中。

  特別是兩淮本地的縣兵,幾乎沒有訓練任務了,都是治水的任務。

  自然有大量的物資,不,應該是每年幾乎朝廷一半的財政投入。幾乎是金山銀山一般,聽過戶部,工部,樞密院等部門流入兩淮。<

  br>

  王進才長期擔任樞密院同知,在軍中大有人脈,侵吞了不少治水款項。但是因為王進才乃是張軒的舊部。下面的人不敢告發。

  周昌忍無可忍,才當殿向張軒稟報。

  張軒令傅山親自查處,牽連侯爵七人,伯爵十人,子爵,男爵,不計其數,至於文官牽涉其中的更加不少。

  樞密院為之一空。

  乃至李定國在這樣的風暴之中也受到了牽連,向張軒請辭,張軒批准他辭去一起職務,只擔任講武堂教授一職。

  後來分析,雖然王進才案,乃是一場反腐引起的,但是也將朝廷之中大部分出身草莽的將領都掃平了。

  被處死的不多,但是大多都不能掌權了。

  而賀虎頭也正式成為樞密使,朝廷上下實權將領幾乎清一色的講武堂出身。而太子張安,也是講武堂畢業的。

  種種陰謀論暫且不提。

  周昌本人也沒有在兩淮總制上面完成這項大工程,在王進才案十五年後,勞累而死。令朝廷不得不選出第三任兩淮總制。

  第三任兩淮總制,乃是大夏宗室出身,名為張遷,講武堂出身,也是打過仗的。成為最後一任兩淮總制。

  在兩淮總制任上二十餘年,終於將兩淮治水的大工程完成了。

  最後,讓從信陽以下,直到大海,水道暢通,幾乎各個村落都有水渠灌溉,以至於河南,兩淮一下子成為了產糧大省,不下於湖南湖北兩省的產糧區。

  而且兩淮地區對大夏張家最為擁護的地方。在後來的各種風波之中,兩淮地區從來是皇室的基本盤。

  只是當張遷修成的時候,張軒早就不在位了,連張安也垂垂老矣,正在培養太子登基之事了。

  這是很久很久後的後話。

  卻是從而今張軒與張家玉的一番談話開始的,一段持續五十多年治水工程,歷經三代人,也是張軒後半輩子沒有完成的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