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赫圖阿拉之戰
王輔之心中思來想去終於下定了決心,以大夏山西總兵官,平陽侯名義在臨汾起兵,斬殺臨汾知府,隨即連落數方,正式起兵。.•°¤*(¯`★´¯)*¤° 69𝔰𝓗𝔲𝓧.¢𝐨ᗰ °¤*(¯´★`¯)*¤°•.
傅山此來,也沒有將希望完全放在王輔之身上。
故而,王輔之一起兵,山西各部紛紛響應。
一時間山西烽煙四起。
而曹宗瑜聽聞之後,也派出數百軍官潛渡黃河,投奔王輔之。
有這一批軍官的幫助,再加上傅山的號召之下,山西各路人馬匯集臨汾,一時間,王輔之擴軍數萬,能戰之兵也過萬人。
山西一亂,北京與關中之間的聯繫,真的被切斷了。
這個時候李國英不得不與吳三桂妥協。
吳三桂已經按著北京的命令,進入關中。
但是此刻北京對關中鞭長莫及,李國英所部人馬,並不在吳三桂之下,之上李國英資歷比吳三桂淺薄。
他並不甘心為吳三桂之下。
只是而今局面之下,不得不忍一時之氣。
以大局為重,兵渡過黃河進攻臨汾。
而北京一派一支人馬前往太原。
山西一地,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太原。
不過北京人馬捉襟見肘,不可能多派。只能多徵召當地人馬。只是太原人馬也抽調不少人馬,前往洛陽。
甚至周輔之也是太原原來的駐軍。
只能多徵調蒙古人。
只是蒙古人的軍紀從來是問題。而邊地與蒙古之間的關係本就複雜。
立即有不少當地人與因為蒙古人的原因更加對東虜離心離德。
這樣一來,清廷對山西的統治更加風雨飄搖。
山西烽煙其實是一個導火線。
李雲龍傅山兩人在北地的經營,絕非是山西一地。山西王輔之反正,影響的絕非一地,山東一地也有不少百姓起義。
山東一時間也紛亂之極。
這些人未必是清軍的對手,即便王輔之這邊,面對關中清軍的進攻,也只能避戰。畢
竟匆匆拉起來的隊伍,也就是王輔之麾下的老底子,堪堪一戰而已,其餘的連搖旗吶喊也未必夠格。
王輔之這邊尚且如此。更不要山東那邊了。
嘗嘗有百餘騎的清軍將數千,乃至萬餘所謂的義軍給擊潰。大部分都是烏合之眾。
不過如此一來,清軍本來短缺兵力,更加捉襟見肘,連蒙古人也調的差不多了,畢竟蒙古人也不全對清廷服帖的很。
所以蒙古人也不能抽空。
這個時候,一直小心翼翼的鄭成功開始建功。
一群人千餘人在深山老林之中行走。
馬得功就其中,他騎術之精,並不在其他人之下。
他是鄭成功麾下少有的騎兵將領,不過算起來也不是鄭成功嫡系,他是遼東人,原本乃是清軍麾下一員,駐守浙東,鄭成功攻南京的時候,見鄭成功船隻遮天蔽日,於是投降了鄭成功。
那知道鄭成功在南京城下一敗凃地。⑥⑨ⓢⓗⓤⓧ .⃝ⓒⓞⓜ
他這個降將因為不被信任,反而沒有參加最重要的戰鬥,保全了性命。
但也僅僅是保全性命而已。
在戰後,鄭氏步兵大加消減,馬得功自然也沒有地方安置。而且剛剛開始的時候,錢謙益案鬧得極大,不知道多少人被牽連。
馬得功本想投奔夏朝,但是見了這樣的情況,自然也收起了心思。安心在鄭家做一個客卿。
畢竟做一個客卿雖然沒有權利,但是鄭家給他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鄭家別的沒有,就是有錢。
只是上一次大敗之後,鄭成功痛定思痛。一定要有自己的騎兵,才能在遼東大地上行得通。於是乎鄭成功想起了馬得功。
馬得功過來之後,鄭成功就派的整合麾下投靠的各部落,並徵收當地為兵,主要是騎兵。
而今北路進攻,就是在馬得功負責下。
不過,深山老林之中道
路難行,大隊人馬行軍尤其困難,於是乎馬得功將這些人都分開了,前後相隔數里,馬得功所部不過是全軍一部而已。
他們從鴨綠江上游進入深山老林之中,啃著乾糧,喝著冷水,一步步跋涉近千里,終於快要到了他們想要的地方。
這個地方,不是別的地方,就是赫圖阿拉。
而今的赫圖阿拉。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
說重要,這裡畢竟是愛新覺羅家的祖地,愛新覺羅的先輩都葬在這裡,但是說不重要,這裡有遼東戰略要地,瀋陽,遼陽,都是無法比的。
馬得功襲擊赫圖阿拉的計劃。
正是鄭成功苦思冥想制定的。
自從開戰以來,鄭成功雖然步步為營,一步步的吞噬東虜的地盤,固然在海軍壓陣之下,清軍也拿著夏軍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遼東畢竟是清軍的老地盤,達素這個人也不是笨蛋,與鄭成功屢次交手,知道而今北京是沒有能力支援他了。
所以他用兵,就可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持重。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這個樣子,讓鄭成功所有計劃,都胎死腹中。
就好像是男女談戀愛,男方醞釀了不知道多少感情,卻發現女生就是不摘下口罩。
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打仗,也是兩方的事情。
達素就是不出戰,鄭成功除非硬攻清軍營地。但是清軍火器並不少,更不要說牛莊之戰,還丟下不少火器。
強攻的話,傷亡太嚴重,鄭成功也接受不了。
原因很簡單。
在張軒的戰略規劃之中,李定國與鄭成功兩路都是偏師。
李定國還有一個先發優勢。雲貴雖然貧瘠,但是也能給李定國補充兵員。
但是鄭成功這邊就不一樣。
樞密院那邊已經給鄭成功暗示過了,他可以在朝鮮,日本徵兵,但是國內的兵源他是一個也不要想要了。
鄭成功剛剛到朝鮮的時候,還對自己有獨立徵兵的權利很高興,但是而今卻有些深惡痛絕。
原因很簡單,從南邊補充兵力,雖然時間慢了一點。補充過來的也是沒有見過血的新兵,但是這些新兵都是訓練過的。
與夏軍軍中訓練,可以無縫對接。
只需稍稍磨合,就能恢復戰鬥力。
而徵召朝鮮兵,日本兵,乃至遼東本地兵馬,補充進去,不僅僅無助於夏軍各部戰鬥力的提升,反而有害。
他只能自己抽調一些軍官訓練之後,才補充進軍中。但這也是一個麻煩事情。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他的士卒是打一個少一個。
這本是這個時代的常態。
各軍麾下精銳,本來就是打一個少一個,想要補充不知道多長時間了。但是鄭成功在張軒麾下打仗,死傷多少,補充多少,都已經習慣了這一點。
如此自然要好好節約兵力。
想辦法讓達素沉不住氣。
如何讓達素沉不住氣,無非是幾種辦法,誘之,激之,迫之。
誘之,激之,這些辦法都用過了,達素一點反應都沒有。只要迫他出戰了。
怎麼迫,鄭成功就想到了赫圖阿拉。
赫圖阿拉畢竟是東虜的舊都,哪裡還有不少愛新覺羅祖輩的墳墓。只要一把火將赫圖阿拉給燒了,祖墳給刨了。
鄭成功不信,達素還能無動於衷。
即便他無動於衷,北京也會無動於衷。
即便北京也能容他如此,達素相信北京不對一有一點責罰嗎?
這個時候達素不想辦法將功補過都不行了。
除卻打一場勝仗,達素沒有別的辦法,洗脫罪名,而今即便他真沉得住氣,寧肯不要赫圖阿拉,也要穩住陣勢,而夏軍決計不會先退縮。大不了將瀋陽以北都納入掌控之中,徵召各部落為兵,就好像是清廷的捕野人一樣。有夏軍的武器,再也自己些的武勇,整合好兵馬再南下瀋陽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