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軒收拾殘局的時候,在川南的李定國也堅持不下去了。•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絕非虛言。雖然由滇入川的道路,被多次整修過。但是大軍行動依舊非常艱難,更不要說,各處山勢險要,易守難攻了。幾近寸步難行。
吳三桂手腕不錯,整合了川南明軍,將十幾萬明軍都納入麾下。這樣一來,明軍在中華大地最後一支成建制的武裝力量,就消失了。雖然有傳聞,說永曆在滇南出沒,但是一時間也沒有在乎他。吳三桂得了這些助力之後,人敵兩熟。再加上四川的特殊環境,自然占據了優勢。
說起來,如果來攻的不是李定國,先鋒不是楊景新的話,這些明軍或許不會那麼容易投降吳三桂。
畢竟,不管是是李定國之前的大喜軍,還是楊景新父親楊展,都與這些明軍將領有深仇大恨。楊景新藉助楊展留下來的人脈,招攬人手,連破數關。但是等吳三桂與這些明軍聯合之起來。就不好辦了。
如果不是為了牽制吳三桂,李定國早就退兵了。
原因很簡單,進乃深山高谷,而後面千里轉運,穿梭於山嶺之間,運一石糧食,消耗就快要一石了。
雖然孫可望在雲南也積累了一批糧草,但是雲南這樣的地盤,又能積累出多少糧食,更不要說在群山之中糧食轉運的難度。孫可望當年積攢的家底,早就不能維持了。
在李定國的命令之下,貴州還向大軍補貼了一些糧食。
這一部分糧食,其實算不上貴州,他真正一方,應該是湖南姚啟聖。69🅂🄷🅄🅇.🄲🄾🄼
貴州的糧食產量,似乎比雲南還要悽慘一點。李定國即便是刮地皮也沒有地方刮去,只好給貴州土司打欠條了。李定國大敗孫可望,李定國在貴州威望正隆,再加上李定國保證,這一批糧食,能從湖南補充過來。
這才能維持下來。
不過,這運糧進入貴州,也是需要時間的,想來能拖延一
段時間。要知道東征之戰,兩湖是征餉的重地,姚啟聖也被銀子糧草逼得走頭無路了。如果不是為了顧全大局,這一批糧食萬萬不可能撥給李定國的。
但是即便如此,姚啟聖也難,只能在次序上做些手腳。給他爭取一點時間。
即便如此,李定國也在山中選了不少平地,用來屯田,雖然山中少有平地,但是這裡已經是南方了,氣候雨水都不錯,三個月足夠收一季,雖然荒地種出來的東西不多,但是足夠補貼一下軍中糧草。
吳三桂見李定國似乎糧食短缺,並不是沒有想趁火打劫的意思。只是李定國早有準備,狠狠的給了吳三桂一下,吳三桂麾下數名大將,都差一點折在李定國手中。
吳三桂知道李定國的成色之後,就有掂量出自己,定然拿不下李定國,乾脆與夏軍對峙。
這漫長的對峙,持續了一個多月。
雙方看似沒有大戰,但是李定國沒有一刻不在想迂迴到吳三桂身後,想在群山之中,找出一條路來,恰巧吳三桂也打同樣的主意。«-(¯`v´¯)-« 6➈Ⓢħᵘ𝕩.Ⓒᵒ𝕞 »-(¯`v´¯)-»於是乎在戰場附近大山之中,於是乎雙方大戰僵持,小戰不斷。
在這樣的戰事之中,清軍仗著地面熟悉,而夏軍之中,卻有很多土司兵,擅長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雙方也僵持在一起,不分上下。
雖然這綿延數十日的小戰,對李定國與吳三桂都是有好處的。
因為這樣的戰事,對他們兩位都是整合全軍的好機會。
李定國剛剛掌控全軍,但是軍中還有不少孫可望的人手,需要一一安排,而吳三桂剛剛接納明軍降兵,也是要清理的時候了。
這樣的戰事對他們兩人整合全軍,都有好
處。
不過,在安慶大勝清軍傳來之後,李定國就鬆了一口氣,準備安排退兵的事情了。
至於劉文秀,艾能奇等人這種戰事,他早就不想打了。
李定國退兵的動靜,也瞞不過吳三桂。
甚至吳三桂知道夏軍在安慶大勝之後,就知道李定國退兵僅僅是時間問題了。但是他心中沒有一點高興之意,臉色陰沉,似乎是他打敗仗了一般。
不過,在吳三桂看來,這比他打敗仗的影響還大。
吳三桂知道,自己這裡敗的再厲害,也不過是將四川讓給李定國。
四川雖然重要,但是在天下局面上,僅僅是一個重要籌碼,但還影響不了大局,但是安慶之戰的勝負,卻左右了天下大勢。讓吳三桂內心之中不由的感到一絲擔心。
那就是清廷的運勢盡了嗎?
吳三桂心中忽然有一個念頭,他說道「來人,去對面下帖,就說我邀請滇王一敘。」
「是。」立即有人答應下聲。
吳三桂軍法嚴厲,在軍中從來是一言九鼎,沒有敢反駁。
立即有人將名帖下給了李定國。李定國本不想去,他知道軍心疲憊,此戰無功而返。全軍上下歸心似箭。李定國也不想久留,只是想如何也不能弱了氣勢,吳三桂敢來下帖,他李定國連露一面的勇氣都沒有了嗎?
李定國一口答應下來了,說道「明日巳時陣前相見。」
第二天一早,兩處青山交相逼近,一條河正從兩山之間蜿蜒而過,這一條大河湍流不息,一堆堆浪花堆積,就好像是岸邊的雪。而河岸東側有大片大片的河灘地,不過總體來說,還算平坦。足以做交戰之處,要在群山之中找到這一段還算可以的空地,卻也是極難的。
甚至雙方被迫把兵力份散到四周群山之中,未
必沒有戰場難尋的原因。
李定國與吳三桂彼此之間並不是沒有見過。只是大多是遠遠的看上一面而已,而今雙方各帶數名騎兵靠得如此之近,卻還是沒有過。
李定國一拉韁繩說道「平西王想見我一面,卻不知道有何要事?」
雙方都是藝高人膽大,李定國的武藝放在全天下也是一等一的,而吳三桂當年也是勇冠三軍的猛將,雖然而今很少親自動手了,但對自己的身手還是相當有自信的。
故而兩人說話,就好像嘮家常一般。吳三桂說道「不過仰慕滇王英雄無比,想見一面罷了。」
李定國說道「而今可是見了?」
吳三桂說道「果然是龍鳳之姿。」
李定國說道「既然見了,我事務繁忙,就不留了。告辭。」
吳三桂說道「滇王留步?滇王執掌西南數十萬大軍,何必屈於張軒之下?隔斷驛道,閉關自守,未必不是一個大理的局面。滇王如果這樣作,我定然上書朝廷,為王爺請封,從此之後,這偽滇王變作真滇王,未必不可?」
李定國冷笑一聲,說道「平西王為了不閉關自守,用平西王換一個真蜀王?」
「陛下對我恩重如山,方有而今的李定國,忘恩負義,還是人嗎?」
「當然了,平西王對這忠義兩字,向來未解。我自然不強求了。」
「王爺想見我,我卻不想再見王爺。告辭。」
吳三桂聽了,臉色陰晴不定,看著李定國遠去的背影,眼睛之中恨不得噴出火來,殺意凜然。蓋因李定國捅在吳三桂痛腳之上了。背叛明朝,投降清廷,是他身上擦不掉的污點,平日但凡有人提,吳三桂必殺之。眾人都知道乃是逆鱗所在,不敢多言,今日從李定國口中再次聽到。一時間怒火衝天,幾近不能自制,好一陣子才按捺住殺了李定國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