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蒙古部落重新依附大明,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盧象升不敢怠慢,當天晚上便寫成奏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上奏朝廷。這些都是侯恂所率領的平叛大軍在信陽被紅娘子揍得死去活來時發生的事情。不用說,崇禎接到這份捷報自然是大喜過望,天雄軍進駐宣大銀川一線後,就再沒有發生過韃子破邊而入衝州撞府的煩心事了,反倒是天雄軍動不動就數百上千的殲滅韃子,一次斬首幾百級上千級看上去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可是半年時間累計斬首多達九千級就有點兒嚇人啦!現在連蒙古的小王子都過來依附了,天雄軍真的是太給他長臉啦!在上朝的時候,心情極佳的天子把奏摺拿給群臣看,掩飾不住笑意「天雄軍守土有功,進駐九邊半年多來寸土未失,韃子聞風喪膽,朕真的很高興啊!」
群臣齊聲祝賀,大家說笑了一會兒,吳宗達出班啟奏,說「皇上,天雄軍把邊境守得滴水不漏固然是好,但是他們屢屢越過邊牆攻打蒙古部落,是不是有點不妥?」
崇禎擰起眉頭「怎麼個不妥法?」
吳宗達說「韃子貪狠如狼,狡詐之極,實乃大明的心腹大患!這些年來漢蒙之間的關係有所好轉,一度聯手對抗建奴,這對大明有百利而無一害,而天雄軍卻屢屢越過邊牆攻打蒙古各部,甚至進占他們的牧場,微臣認為,這大大不妥!」見大老闆的眉頭越擰越緊,「不爽」這兩個字幾乎是大寫加粗的寫在臉上,他心裡也有點兒打鼓————崇禎可聽不得有人說那兩根擎天柱的壞話!但是既然已經出頭了,就不能縮回去,他硬著頭皮說「天雄軍以集滅散,以鐵杵舂卵之勢將靠近邊牆的韃子一一殲滅,固然快意,但是韃子可是很記仇的,邊釁一開,只怕永遠寧日了,微臣認為,肅毅侯還是行事謹慎些好!」
他應該慶幸楊夢龍現在正老老實實的呆在信陽,如果楊夢龍也與他同殿上朝的話,百分之百要動手把他抽成豬頭了。去你媽的,明明是人家跑到我們的地盤來撒野,到了你嘴裡怎麼就變成擅開邊釁了!崇禎也聽得滿心不爽,然而文臣集團並不打算給他開口的機會,吳宗達敲了開場鑼,王應熊馬上又跳了出來,說「還有,肅毅侯說林丹汗之子額哲要與大明結盟,微臣認為,此事萬萬不可!」
崇禎臉都黑了「為何不可?」
王應熊說「林丹汗與建奴可是死敵,這些年來建奴對他窮追猛打,將他從遼河套一直攆到了河西走廊,還是不肯罷休,眼下林丹汗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人馬所剩無幾,如果大明收留了他們,建奴豈肯善罷甘休!再者,林丹汗所部自去年便多次破邊而入,劫掠延安府、銀川府,屠戮邊民無數,實乃我大明之大敵,收留一個大敵,激怒一個大敵,實在太不理智了!」
崇禎按捺著性子問「那依王愛卿之見,該如何應對?」
王應熊不加思索,脫口而出「自然是讓天雄軍發兵,一舉將林丹汗所部擊滅,將額哲斬了!如此一來,邊牆被破之仇報了,又不會激怒建奴,豈非兩全其美!」
一幫文臣連連點頭「王大人真是老成謀國,此乃萬全之策!」
崇禎把目光投向溫體仁「溫愛卿有何見解?」
溫體仁悠悠說「微臣認為吳大人、王大人所見不無道理,眼下大明雖已稍安,然而湖廣叛軍勢大難制,建奴蠢蠢欲動,形勢依然危急,天雄軍實不宜有什麼過激的舉動。就算不動額哲,也不應該與他結盟,萬一真的因此而激怒建奴,可就得不償失了!」
傅宗龍怒聲說「溫大人見解何其迂腐!眼下東江軍揀選精銳編練新軍,漸見起色,登萊新軍虎踞登萊,其水師縱橫海上,實為旅順強援,河洛新軍橫絕江漢,絕了湖廣叛軍北上的念頭,更大力重修秦直道,為天雄軍後援,自南陽出發到銀川,十餘日即到,天雄軍橫絕塞外,胡馬聞風喪膽,可以說,自成祖之後,我大明之軍威未嘗如此之盛!籍此良機,天雄軍不恩威並施,吸納蒙古諸部與建奴在大草原上分庭抗禮,更待何時!」說到這裡,老頭子幾乎是指著王應熊的鼻子在罵了「擊滅林丹汗部、斬殺額哲之言更是愚蠢之極!林丹汗雖已落魄,然而畢竟是蒙古大汗,並曾與大明聯手對抗建奴,雖有破邊之過,但當務之急是對付建奴,此許過節,姑且放下又如何?與林丹汗結盟,借林丹汗之威名,天雄軍可以輕易招攬大批蒙古精騎,然後以夷攻夷,能一舉蕩平蒙古固然是好,就算無法一舉蕩平,也能讓蒙古草原殺得血流成河,最終元氣大傷,此乃千載難逢之良機,為何諸公就是看不透?」
王應熊冷笑「傅大人固然豪情滿懷,然而未免有點一廂情願了!蒙古豈是那麼好打的,太祖、成祖時期大明兵威何其鼎盛,猛將如雲,謀臣似雨,常遇春、李文忠、馮勝、傅友德、藍玉……哪個不是不世名將,成祖更是七征大漠,每次發兵數十萬,然而結果如何?太祖、成祖尚且無力征服蒙古,眼下大明國力衰微,兵微將寡,有何資格奢談徵服蒙古!」
傅宗龍厲喝「天雄軍以區區三百鐵騎和兩千新附軍便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全殲鄂爾多斯部七千精騎,若計劃周詳,補給充裕,憑什麼就打不下蒙古!如果天雄軍打不下蒙古,那再加上河洛新軍呢?再加上登萊新軍呢?能不能打得下?」
此言一出,眾文臣盡皆啞口無言。
是啊,三百破七千,鐵打的事實!天雄軍眼下已經擁有三千槍騎兵,河洛新軍也有兩千五百之數,再加上留在錦州一直沒什麼大作為的那一千槍騎兵,足有六千之多,再加上數量眾多、剽悍健銳的輕騎兵,再加上多達數萬之眾的新軍步兵,憑什麼就一定打不過蒙古人!?
崇禎終於露出了幾分笑意,說「傅愛卿之言壯哉!我大明就該有這等氣慨!」
一幫文臣全跪了下去,叫「皇上,三思啊!」
崇禎擺擺手,說「別說了,朕意已決,與林丹汗結盟,聯蒙抗金!」望向傅宗龍「傅愛卿,此事非同小可,得有個有份量的人出面,不知愛卿能否為朕勉強一行?」
傅宗龍拜了下去「此乃臣的榮耀,老臣求之不得!」
固執而好大喜功的天子沒有給群臣更多說話的機會,這事就這樣敲定了,這讓溫體仁等人極其不爽。但不爽也沒有辦法,崇禎一旦作出了決定就很難改變,這位登基以來就一直麻煩不斷,屢屢遭受喪師失地之恥的天子,太渴望能夠建功立業,洗雪前恥了,盧象升為他了這樣的機會,他毫不猶豫地抓住了!
雖說下定了決心,但是崇禎心裡還是覺得溫體仁等人的話也是有幾分道理的,王應熊、吳宗達等人都是老成穩定之人,進取心是沒有了,但不失為謹慎,自己是不是應該也考慮一下他們的意見?這種念頭讓他陷入了長時間的遲疑,甚至有些後悔太快作出了決定。巧得很,就在他思索著要不是再叫傅宗龍、溫體仁、王應熊等人過來商量商量的時候,當值太監送來了侯恂兵敗信陽,一萬三千精兵全軍覆沒的壞消息。崇禎頓時暴怒,差點把那份奏摺給扯了個粉碎!這太丟臉了,官兵雖說也沒少打敗仗,但是一次性損失一萬多精兵的慘敗即便是在關外也不多見,更別提是跟流寇打了————事實上,在崇禎十一年之前,明軍最頭疼的不是如何擊敗流寇,而是如何追上他們,咬住他們。明軍被流寇成千上萬地殲滅是發生在崇禎十一年之後,那幾年裡為了對付破邊而入的後金大軍,明軍把自己最後一點野戰力量都拼清光了,終於輪到流寇吊打他們了。現在才崇禎七年,離流寇吊打明軍還早著呢……不對,流寇已經不復存在了!形勢一片大好之下,侯恂卻在信陽那個小地方弄出了這樣一場慘敗,崇禎那個惱怒就別提了!信陽民變又不是陝西民變,信陽叛軍更不是縱橫西北數年的高迎祥大軍,侯恂怎麼就能弄出一次全軍覆沒的慘敗來呢?真是太佩服他了!
勉強冷靜下來之後,崇禎喃喃自語「看來這幫文官也只是嘴皮子功夫了得,真讓他們料理軍國大事,只會弄得一團糟……不行,這事不能聽他們的,否則只會被搞砸!」
皇帝已經下定了決心,這意味著在天雄軍征服蒙古高原這一盛事上,文臣集團基本上只能靠邊站了,而事實也證明,崇禎那持續了數年的好運氣還在繼續,這對他,對大明,對天雄軍,對河洛新軍,都是件好事。
就是不知道他的好運還能持續多久?
s誰無虎落平陽日,待我風雲再起時!沉寂了十二年的女排終於走出了低谷,風雲再起,在里約重回世界之巔,把我們已經失落了十二年之久的東西全拿了回來,真是太好了,十二年的等待,都值得了!也祝福已經拿膩了銀牌的美國女排換牌成功,拿到了一塊銅牌!
s昨天停電了,沒看到直播,真他奶奶的!供電局,祝你全家死一戶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