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河洛風雷 四十九 謀劃

  崇禎五年七月初三。

  萊州城已經被圍困了六個月之久,糧食耗盡,城牆在叛軍火炮轟擊之下多處崩塌,危殆到了極點,而明朝內閣仍在為是招是撫扯皮,誰也說服不了誰。這一天的早朝,崇禎提出調河洛新軍入山東平叛,抱病前來參加早朝的兵部尚書孫承宗馬上贊成,但是周延儒、溫體仁等人一致反對,聲稱河洛新軍開鎮未久,貿然讓他們千里遠征,難保不會再來一次吳橋兵變,還是以招撫為好。主戰派和招撫派爆發激烈的爭吵,雙方僵持不下。這時,萊陽籍著名書法家、戶部右侍郎劉重慶發動死諫,一頭撞死在金鏖殿的朱紅大柱上。他的死震驚了明朝君臣,崇禎終於下定了決心,對叛軍採取零容忍態度,調集大明的精兵強將,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平定登萊叛亂!

  在歷史上,平定登萊叛亂的主力是關寧軍,只是由於楊夢龍攪局,關寧軍在大凌河戰場的損失遠比歷史上要沉重得多,到現在都沒能恢復元氣,顯然是沒有辦法作為主力了。山海關總兵吳襄和長子吳三桂率關寧騎兵一千五百人乘船南下,箭頭直指膠東半島,這一千五百騎兵將會成為一支出色的奇兵,絞殺叛軍。

  崇禎最為欣賞的天雄軍還在舔傷口,考慮到大凌河一戰,天雄軍死傷過半,崇禎說什麼也不好意思再去調天雄軍主力了,只是讓天雄軍出動一千火槍手前去配合各軍平叛。這一千火槍手將會讓叛軍聞風喪膽。

  此時明朝最能打的部隊就那麼幾支,天雄軍和關寧軍都沒有辦法打主力,這個主力只能由銳氣方張的河洛新軍來充當了。兵部給河洛新軍的命令是出動步騎軍四千人,在兩個月內趕到膠東半島,加入明軍的作戰秩列。在三大主力中,河洛新軍的路途最為遙遠,必須要在兩個月內從中原腹地一路跑到膠東半島,路程達到兩千多里,對於每日行軍速度普遍只有五公里的明軍而言,這種千里行軍是不可思議的,讓他們從南陽走到煙臺,他們能走上一年!不過,河洛新軍在馳援遼西戰場時所表現出來的強悍的行軍能力讓崇禎對他們充滿信心,他堅信這支鐵軍不會讓他失望的。

  對於楊夢龍那暴強的攬事上身的本事,方逸之發現他除了翻白眼之外,什麼也做不了了。他倒是很想掐死那個二貨,奈何手無縛雞之力……

  舞陽大營里,許弓、韓鵬、戚虎、薛思明、王鐵錘、徐猛、鍾寧、曹峻……一溜的猛將濟濟一堂,戚破虜這個小屁孩也身披鐵甲,板著個臉,像模像樣的,只是臉上的稚氣出賣了他。楊夢龍看著這些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將領,沉聲說「兵部的命令都下發到你們手裡了,該幹什麼,你們都清楚了吧?」

  眾將領齊聲喝「清楚了!」

  楊夢龍用手在地圖上比劃著名,說「從南陽到登萊,兩千里不止,這樣的千里遠征,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我從不懷疑我們能夠以壓倒性優勢將那些該死的叛軍撕成碎片,我最頭疼的,還是如何在最短時間之內趕到登萊……大家都幫忙出出主意,該怎麼做才能在最短時間內趕到登萊?」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戚虎身上。這個老頭沉吟半晌,用手指敲擊著桌面,說「確實令人頭疼啊……去年馳援遼西,朝廷嚴令沿途州府大力配合,我們得以日行百里,火速趕到了錦州,但是這次恐怕不會有這樣的好運氣了。如果光靠兩隻腳走路,按日行四十里算,我們是可以在兩個月內趕到登萊的,只是那時已經人困馬乏。再者,我們也不可能連續數十日,每天日行四十里,走得越遠,糧食供應越困難,總不能讓士兵們餓著肚子走路吧?」

  徐猛憨頭憨腦的說「沿途的地方官吏會給我們準備糧食的!」

  戚虎冷笑「他們確實會給我們準備糧食,可惜,我們必須在他們境內停留兩天,他們才會管一天的飯!」

  徐猛呃了一聲,想到得餓上一整天才能吃到飯,他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明朝文官從不輕易將糧食發放到武將手上,都掌握在自己手裡,直接做成飯供應軍隊,說這樣武將就沒法貪污了————倒是他們貪污起來卻更方便了。大軍遠征,沿途地方官吏自然要管飯,不過為了避免士兵們吃得太飽,撐著了,他們一天只管兩頓飯,而且必須在一個縣停留一天以上,當地官員才會為軍隊糧食,如果你是飛毛腿,一天之內穿過了兩個縣,對不起,餓著吧,誰也不會管你飯的。這套科學的、嚴密得讓武將欲哭無淚的制度把武將起兵造反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想想吧,必須自己花錢向兵部買裝備武裝自己的部隊,必須死乞白賴的跟地方官吏扯皮才能讓自己的士兵每隔一天吃上兩頓飯,武器、糧食、軍餉都不在自己手裡,你還怎麼造反?想死也選一種好看點的死法吧。楊夢龍對這種奇葩的制度的評價是自廢武功!它讓明朝的將領喪失了千里遠征的能力,更讓明軍士兵喪失了鬥志,不到萬不得已他們絕不願意離開駐地,因為離開駐地就意味著他們要挨餓了————當然,就算呆在駐地也免不了要挨餓的,但至少不必每天趕路不是?指望這樣的軍隊開疆闢土,還不如指望母豬上樹來得現實些。

  必須指出的是,這是明朝中葉以後的事情。在明初,大明整體上保持著開拓進取的勢頭,一路打到貝加爾湖畔,覆滅了北元,而在海上,鄭和七下西洋,讓大明天威廣布於大洋,赫赫大明,令人敬畏。但是打從這套奇葩的制度付諸實施之後,形勢急轉直下,明朝的邊境防線一直朝著腹地退縮,北京昌平便成了明朝對抗蒙古的前線,如果像今天這樣將昌平劃為北京的一個區,明朝君臣肯定會驚呼「韃子兵臨城下矣!」

  一個國家一旦崇文黜武,就不大可能再打什麼勝仗了。明朝中後期可不是崇文黜武那麼簡單,簡直恨不得把軍隊給解散了!明朝之亡,有一半是亡在這奇葩到極點的制度上的。清朝同樣繼承了這一制度,於是,在鴉片戰爭中,當清朝水師以劣勢裝備迎戰縱橫七海的英國海軍的時候,老百姓就在岸邊看大戲,看到清軍開炮屢屢偏離目標,老百姓發出陣陣嘲笑和噓聲……

  楊夢龍用手指敲了敲桌面,說「還是那句話,別指望地方官吏供應糧食了,指望他們,還不如指望母豬上樹!我們自己帶糧食,如果不夠,再花錢從沿途老百姓手裡買。一句話,多帶武器,多帶銀兩,少帶糧食,這樣一來,行軍速度就大大提高了。」

  韓鵬說「怕就怕沿途百姓家中也沒什麼存糧了,到時候有錢也買不到糧食啊。」

  楊夢龍說「老百姓家裡沒有,那些地主家裡會沒有?有錢能使鬼推磨!我的計劃是徵集四百輛四輪馬車,一百輛裝載糧食、武器,三百輛用來載人。一輛四輪馬車可裝載十名士兵,三百輛,裝載三千人綽綽有餘。駱駝拉車每日可行六十到七十里,我們少算點,日行五十里,四十日內便能抵達登萊!」

  戚虎問「還有一千人呢?」

  楊夢龍說「還有那一千人自然是騎兵。把我們的槍騎兵通通拉上去,就算沒打上仗,這種千里行軍對他們也是一種很好的煅練!」

  眾人一陣興奮,看來楊夢龍要重現去年閃電戰,帶領他們去創造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行軍紀錄啊!戚虎反覆推敲了很久,最後點了點頭「可行!四百輛四輪馬車我們完全徵集得到,也有足夠的騾馬、駱駝,按每車兩千斤算,帶上七十車糧食,已經足夠我們吃到登萊了。」說到這裡,他嘆了一口氣「可惜現在的運河都淤塞得不成樣子了,無法通航大船,否則乘坐大船沿運河東進,消耗遠比陸路運輸要小得多,也快捷得多!」

  楊夢龍對此也很無奈。自古以來,水運一直是最便捷、最划算的運輸方式,自秦漢起,歷代帝王開鑿了一條條大運河,連接黃河、長江、淮河等水系,這一條條大運河就是古代中國的血管,源源不斷的向帝國中樞輸送血液,成就了北方千年之久的繁榮。但是隨著黃河泛濫,河沙淤積,再加上運河疏浚不力,自宋代之後,這些古老的運河一條接一條被淤塞,喪失了漕運能力。明朝定都北京,漕運東移,中原、關中的運河徹底喪失了戰略意義,明朝再沒有下過大力氣去整治這些內陸運河了。如果內陸運河依然暢通無阻,河洛新軍完全可以在洛陽上船,沿著運河直達山東,這是何其的便捷。可惜現在這些運河都塞得不成樣子了,讓幾千士兵乘船東進就是開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