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濃霧中,韋老大站在金山衛的碼頭上,等待著買家的到來。
金山衛是松江府東南面的一個衛所,毗鄰東海。衛所的海岸上有幾個海港,因為遠離市鎮,所以歷來是違禁出海者的樂園。
不過今天這裡停泊的不只是兩艘私自出海的通番船,更有五艘煙囪高聳的蒸汽輪船。蒸汽輪船上裝滿了白花花的遼東米麵,準備傾銷給來購貨的買家。
韋老大在碼頭上等了一會,有些無聊,朝旁邊的連長韓老頭問道:「連長,為什麼我們的米麵要賣到南方來?」
韓老頭坐在一個高台上,將旱菸煙杆在腳底上敲了敲,說道:「這還用問?今年六省一鎮大豐收,王爺的糧倉里堆滿了保護價收購的糧食,不賣到南方來,難道都拿去餵豬?」
韋老大摸了摸腦袋,說道:「餵豬也好啊,多養些豬吃肉多好?何必把白花花的糧食賣給士紳?」
韓老頭冷哼了一聲,說道:「餵豬用紅薯,用糧食餵豬不划算。現在糧食太多,王爺已經下令讓台灣今年起不准再種水稻,全部改種高產的紅薯餵豬了。等明年吃紅薯的豬長肥了,豬肉價格會更便宜。」
「不過今年六省一鎮多出來的幾千萬石糧食,還是要賣一部分到南方來。否則爛在糧倉里太可惜了。」
韋老大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六省一鎮面臨嚴重的糧食問題。
不過這個糧食問題不是糧食太少,而是糧食太多。經過近十年的開發,天津和山東的耕地面積都是倍增,加上遼東的幾千萬畝旱田,加上台灣的水稻田,六省一鎮的耕地面積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數量。
加上今年年景特別好,從南到北都是風調雨順。於是各地產出的糧食就堆滿了糧倉,市場上糧價暴跌。
對於產業化經營農莊的「服務隊」來說,糧價暴跌還是可以承受的,只不過是利潤下降的問題。但是對於一些耕地面積有限的小民來說,一年到頭就指望著拿糧食換鹽換布,若是糧價暴跌,日常生活開支就面臨很大問題。
所以李植不得不動用財政資金進行保護價收購,維護市場上的糧價。
這樣一來,民間的存糧問題全部集中到了官方。幾千萬石的糧食迫切需要出路。
實際上,糧食過多的問題並不是李植碰到的特定問題。在人類的歷史上,任何一個開疆拓土的國家往往都是農業大國,往往都會遇到糧食過多糧價下跌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因為強勢的大國往往會通過戰爭開拓疆土,而且開拓的疆土往往是地廣人稀的地帶。這樣一來,在新的領土上糧食產量往往會暴增,最後強勢國家往往會成為農業大國,不得不大量出口糧食。
比如後世的美國,幾百年來不斷地打擴張戰爭,從小小的十三塊殖民地為起點,從法國、西班牙、英國和墨西哥手上不斷掠奪領土,最終成為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巨大國家。因為通過幾百年的侵略得到了大量的耕地,美國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每年美國出口的糧食,以億噸記。
在李植穿越前的二十一世紀,美國的外交官每日和其他國家談的,就是威逼利誘要求其他國家降低糧食進口關稅,允許民間大量進口美國農產品。
李植面臨的問題,和美國差不多。李植需要用糧食交換國外的物資。朝鮮和日本當然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更大的市場,還是人口近億的大明南方。
和朝氣蓬勃的六省一鎮不同,大明的江南此時仍然處在明末的死循環中。因為士紳的統治,社會秩序正在一點點崩潰。不但田賦被壓在辛苦耕耘的小民身上,民間的豪取強奪同樣十分常見。官府衙門打官司完全看誰有權勢,弱勢者的產權完全沒有保障。
任何一塊蛋糕端上來,都是有權勢者的盛宴。至於誰創造的蛋糕,根本就無人問津。
在這種混亂下,新田開發就變成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維護現有的水利設施,甚至養肥現有的土地都越來越少人做,糧食產量不斷減少。
據明末湖廣文人筆記《苑亭雜記》記載,崇禎十六年在湖廣永州府,「稻米價每石四兩七錢,小麥每石三兩七錢」。可見明末不僅北方生產崩壞,南方的糧價也已經漲到了非常誇張的程度。
這麼高的糧價,自然是有人吃不飽的。在士紳統治的江南,雖然大規模饑荒尚未出現,但糧食的短缺依然常見。每年青黃不接糧價最高的時候,底層百姓吃不飽挨餓的事情,十分常見。
碼頭上,韓老頭吸了一口煙,說道:「南方的百姓被士紳欺壓,吃不飽飯,也是可憐。王爺把廉價的米麵賣到江南來,讓百姓在青黃不接的時候能多吃幾口飯,也是做一件好事。」
韋老大好奇地問道:「南方的士紳不是都仇恨王爺嗎?這幾千萬石的糧食經手誰個賣出去?」
韓老大又吸了一口煙,說道:「知府知縣煽動一下情緒,咒罵幾句王爺,讓南方士紳捐幾百兩銀子出來拯救自己的命運,士紳們是願意的。但是這動輒利潤幾萬兩的大宗糧食,讓糧商們為了天下士紳的利益不做買賣,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士紳們有那麼高潔的操守,這大眀就不會烽火四起了。」
「這家不做買賣,自然有那一家願意做。我們這糧食買賣在各省的偏僻海港交易,糧商買了糧食去販賣也不聲張。百姓吃到了廉價的糧食也不問哪裡來的。這不就得了?」
韋老大聽了韓老頭的話,似乎想明白了,點了點頭。
等了半個時辰,濃霧漸漸散去的時候,接頭的糧商來了。
上百輛運送物資的牛車拖來了交換糧食的物資。牛車上最多的是天津急缺的硝石,足足裝了幾十車。也有棉花,生絲,鋁土礦等常用物資。
三個穿著上好潞綢的大商人騎在高頭大馬上,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一到了碼頭上就急沖衝上船驗貨。
韓老頭遠遠地看了看那幾個商賈,罵道:「急躁貨色!」
將煙杆在土墩子上一敲,韓老頭說道:「走,任務來了,去看看四川運來的硝石貨色怎麼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