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輔弼大臣基隆行

  能夠令素來有日本寬永時代「輔弼大臣」之稱的喜多證逼得揚言要在秦浩的大將軍府門前剖腹自盡,以死相要挾,可以想見事情的嚴重性。

  喜多證跪在府門口地上,上身無衣,一身細緻的白肉被寒風吹過,起了無數的小疙瘩,腿旁邊放著一柄肋差,身後的家臣雙手拄著一柄長刀站立準備充當他的介錯人,用手中的長刀斬下喜多證的頭顱。

  有人跪在眼下東海權勢熏天,轄管新竹、基隆、琉球、神戶諸地的大將軍秦浩門前,不由得不令素來好熱鬧的國人圍觀。

  「這跪著的老傢伙是誰啊?」

  「不認識,但是看來頭不小!」

  在轅門附近的一眾閒漢們,在外面圍了一個厚厚的圈子,指點議論,不過大部分不認識喜多證。

  「『輔弼大將軍』喜多證,扶桑後水尾殿下的大臣!」

  借著端午時日,前來奔走於大將軍門下的各級地方官員,試圖同大將軍府的同僚們喝喝酒、敘敘舊,不少人都認識見過喜多證的畫像。

  現在基隆盛行一種畢卡索的西洋畫法,據說是大將軍弄出來,那種畫技實屬了得,眼睛、鼻子、耳朵,甚至臉上幾顆痣都給你畫的明明白白。

  自然而然,畢卡索的西洋畫法也成了各級軍官、官員們互相識記的手段。

  基隆一地五十萬民眾,各級官員就有三千多人,這麼多人不可能都面見過秦浩,而畫像就是他們瞻仰的最好方法。

  「喜多老中,你在扶桑也算是有品級有體面的人物,如何卻使出如此無賴的手段?」

  鼓樂聲中,轅門大開,秦浩在數十名親兵的護衛下來到大門前,朝著紛紛向自己跪拜行禮的眾多官員百姓拱手施禮後,施施然來到了一副視死如歸毅然決然表情的山田守護守喜多證面前。

  「大將軍,不能答應外臣的要求,那麼不但外臣要剖腹以謝罪於我家大殿,便是外臣的隨員,也有一半人要在大將軍府門前剖腹謝罪!」

  「嘖嘖嘖!這大節根底下的,你在我門前弄得血污遍地,死屍橫陳,多不吉利?再者我可是占據了神戶,和你們的幕府關係可是不好,最近還聽聞幕府將軍德川家光說要收回神戶,不知可有此事?!」

  喜多證能夠做到老中的位置上,也絕對不是浪得虛名之輩,聽秦浩話語語氣中的意思,立刻一躍而起,向前跪爬幾步。

  「外臣不敢,這神戶乃是大殿領地,若是大將軍需要,自然雙手奉上,至於幕府將軍出言不遜,望大將軍海涵!」

  人精喜多證立即就感覺到了秦浩和德川家光的關係不是很融。

  針尖對麥芒!

  如此也有利於大殿的計劃,喜多證再次跪拜,放言高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幕府將軍不是扶桑的大殿,他不能代表大殿的意思,還望大將軍明察秋毫。」

  喜多證的意思很明顯,我出使基隆,不是代表幕府,而是代表大殿陛下,和德川家光不是一伙人。

  秦浩欣許的點了點頭,親自接喜多證到會客廳。

  原本還以為攻伐扶桑,有違人道,沒有藉口就去打別人,從古自今就是暴政,不過現在有人送上門來,自是最好。

  剛到了會客廳,喜多證立刻一躍而起,向前跪爬幾步,「國事艱難,大廈倒傾,外臣乞求大將軍施以援手,救助大殿陛下。」

  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自集權式的封建制度,也就是君主制、帝制是在唐朝傳入日本的,日本歷史上有個有名的「大化改新」就是將唐朝的先進社會制度傳到了日本。

  理論上這個時候日本已經進入了封建社會,但是日本的天皇卻未能做到集權。

  分封式的封建制度,也就是封王建制,在日本稱為「幕府」,其實際領袖是日本的「征夷大將軍」,由日本的武將源賴朝建立的,就是日本歷史上的鎌倉幕府,時間大概是在宋末元初年間。

  到現在都過了四百多年了,你現在才說大廈倒傾,是不是有點過分。

  果然太祖說的不錯,扶桑鬼子要區分對待。

  有些鬼子根本不說人話!

  秦浩表示完全沒有聽懂喜多證的話,依舊閒情的喝著茶,還和一旁的幾個侍從有說有笑。

  這下可把喜多證逼急眼了,我好歹也是一國大臣,不說這還跪著你呢,你就這樣待客。

  總是內心鄙夷,但眼下時事就是如此,喜多證無可奈何。

  醞釀片刻,跪著爬到秦浩腳下,聲淚俱下:「大將軍,你是懸壺島外,不知德川家光如何囂張跋扈,目無尊長」

  「喜多老中,這是你們的國事,我也不好插手,你還是回去吧。」

  國事?

  秦浩這一話,讓喜多證醞釀許久的感覺瞬間塌方。

  神戶可是有基隆的駐軍,我出使來的時候,一路海途可是沒少被你的海軍檢查。

  種種跡象,都表明了基隆對扶桑的態度。

  可眼下秦浩不承認,喜多證也不敢捅破這層窗戶紙。

  大將軍要打幕府,大殿也想打幕府,本應該一拍即合,出使以來如此艱難,這點是喜多證沒想到。

  秦浩冷冷地看著地上惶然的喜多證,虧你還是輔弼大臣,這點眼力勁都沒有,看來是真的老了。

  「雖是國事,但也是家事。」喜多證終究是反應過來。

  家事?

  怎麼承認扶桑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大將軍,此次來時大殿對下臣說過,願意將興子殿下嫁與大將軍。」

  「還有這等好事?!」

  喜多證說的興子殿下,秦浩也是略有所聞,興子是後水尾的小女兒,也是扶桑倒數第二位女皇,可以說她能上位純屬意外。

  這就不得不說在日本歷史上不亞於大化改新、本能寺之亂,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一場宮變。

  那就是著名的寬永之亂!

  寬永之亂,起於關東的和泉、河內、山城三地,這裡本屬於天皇直領,但當時的德川家光想要征伐平叛,但是手中沒錢,於是他就打起了關東三國的主意。

  沒有任何懸念,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在眾多大臣的支持下成功的取得了三國守護一職。

  但這好日子也沒過多久,不知是三五年後,還是七八年,秦浩有些記不清了。

  反正是一年秋季,關東和泉、河內、山城三地原本沃野千里的土地先是洪澇,隨後又是半年無雨,百姓們顆粒無收,鬧起了大饑荒。

  可是德川家光仍然按照舊例徵收年貢,並將交不起年貢的數名農民殘酷處死。

  若是一般的處死也就罷了,大家都是見怪不怪了。

  若是,當地的藩主不處死幾個逃稅的農民,那才叫人奇怪呢。

  但是,好死不死的是,這些處死的農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他們是秘密信仰天主教的教徒。

  德川家光逮捕了這些教徒之後,便要為他們舉行「踏繪」的儀式。

  所謂「踏繪」,是指將刻有耶穌受難像的木牌扔在地上。讓懷疑為教徒者用腳去踩,肯乖乖從命的定非天主教徒,判處勞改;若是不肯,就將被處以火刑。

  那年被抓的這群教徒都是有著堅定信仰的,全都拒絕舉行踏繪,無一人背叛組織。

  於是,他們便被處以火刑。

  這一年倒沒有,但仇恨的種子種在了三國的基督教徒心上,再加上當年德川家沒有進行賑災,還在背後搞鬼,不讓一粒糧食流入關東,坐地起價,提高糧價。

  在德川家光看來,關東的百姓不是自己的子民,餓死了也和他沒什麼關係。

  當年關東百姓餓死了三層,好巧不巧,第二年又是大饑荒,德川家還是老樣子,不賑災,繼續提高糧價。

  本就活在死亡邊緣的三國百姓徹底斷絕了生的希望,然後那些基督教徒開始散步信仰。

  於是乎整個關東地區開了洋洋灑灑的「饑民大叛」。

  事實證明,所有國家都會發生起義,尤其是百姓活不下去的時候。

  起初,德川家光還以為是一場小小的叛亂,沒太在意,手下人也沒有匯報,但他看到不屬於德川家的旗幟出現在領地內,他開始慌。

  一面招募軍隊,一面開始控制輿論。

  對於裝備精銳的德川大軍,缺衣少食的叛軍們自然是一擊即潰。

  平定叛亂後,自然是宣告天下自己的責任,但德川家光很雞賊,他把平叛的功勞全歸到自己身上,叛亂的原因全歸結到後水尾身上。

  遠在京都的後水尾表示很難接受,當初可是你要三國守護的,除了饑荒也是你不去賑災的,現在出了這麼問題,就推到我身上。

  是個人都不能接受,作為大殿的後水尾也是一樣。

  德川家光告示發布的第一天,後水尾就糾集大臣,想要攻打德川家,會議剛結束,就被人通知給了德川家光。

  當晚後水尾就被外面的刀槍的聲音吵醒,剛出門,就看見德川家光提著幾個兒子的首級。

  這一晚後,後水尾的男嗣就死絕了,只剩下了一個被外出姑母家的興子。

  不知道是不是那一晚被嚇到了,還是怎麼的,後水尾出家了,興子幸運的成為了女皇,不幸的是她一生未嫁,後水尾家就此斷絕。

  「我答應你!」深知日後發展的秦浩,當仁不讓。

  「大將軍英明!」喜多證的眼神禮露出一絲狹桀。

  「不知大將軍何事出兵關東,我也還回去稟明大殿,喜迎王師。」

  「什麼?出兵關東!?」秦浩開始裝傻,「本大將軍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

  「諸葛玄,你聽見本將軍說了嗎?」

  「微臣不知。」

  「陳虎,你呢?」

  「沒聽過?」

  「這倒是糊塗了!老中大人,你是從誰口中聽說的,本將軍給你去找他。」

  「大將軍,剛剛可是你親口答應的啊?」喜多證是又氣又急。

  「我只是答應你娶興子殿,又不是答應你出兵。」

  「這?!」喜多證啞口無言。

  「此事不要再議了,喜多老中還是回去吧。」秦浩開始不耐煩的開始攆人,「送客!」

  「大將軍?大將軍?」喜多證還是不死心的纏著秦浩,直到侍衛將他拉出府邸,他才消停。

  他在基隆又待了半個月,每日都朝大將軍府投拜帖,卻始終毫無音訊。

  看出秦浩的態度,後水尾也不再提剖腹自盡,以報大殿的戲碼,帶著十數名侍從灰溜溜的坐船回去。

  「老傢伙終於走了。」看著基隆海關送來的船票,秦浩滿心歡喜。

  喜多證果真難纏,半個月的死乞白賴,險些讓他受不住了,要不是最近兵員調動的狀帖頻繁,需要一一簽閱,這占地十幾畝的將軍府還真是待不住。

  「主公,我就怕喜多老中回去後,不送婚帖過來,豈不是」諸葛玄有些擔心。

  「你啊,是不是最近公務太多,把腦子燒壞了。」秦浩無奈得搖了搖頭,「送不送來又有什麼關係,打過去不久什麼都有了嗎。」

  秦浩也不傻,現在娶興子只是一個公主,完全沒有好處,只有等後水尾幾個兒子全死了,興子才能出頭。

  這個是自己未來媳婦的位置,秦浩誓死給她爭取過來。

  等到幹掉幕府,再讓人幹掉後水尾,這扶桑不就是自己這個上門女婿的了嗎。

  至於出兵還是要出兵的,但絕不會是喜多證口中的關東,而是先九州、四國,後本州。

  「這次戰事還需要你在後方統籌兼顧,一切軍械物資備齊,這是我軍的命脈。」

  「不知主公決定三人誰位主帥,我也好前去交接。」

  諸葛玄說的三人即是韓咸、陳虎、趙昶,當前也只有這三位最有資格帶兵一方。

  此次出征的有順天營五營,計五千人;戚家營三營,計三千人;還有海軍三千人,加上各類工程兵、民夫,合計兩萬多人。

  這麼軍隊,對於主帥的選擇也是一種苦難,順天軍主帥韓咸行事穩重、統軍有方,戚家軍陳虎驍勇善戰、作戰豐富,海軍的趙昶則是有勇有謀,當初他提議偷襲廈門就讓秦浩刮目相看。

  三人任何一人都能勝任,文韜武略誰都不差,但選誰都不可。

  「算了,他們三人我一個也不想用。」

  「主公,您要親征?」諸葛玄試探性的問了一句。

  「自然,與其糾結,不如自行!」

  上次去神戶,秦浩還沒有體會扶桑女子的溫柔,這次怎麼招也給試試看了,倘若一切進展順利,都不定還能在京都和自己未來的妻子興子見上一面。

  不管她是美是丑,為了霸業,秦浩終究是要接納的。

  男人嗎,自古三妻四妾,再正常不過。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