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幾千里之外,英王阿濟格正在詛咒著劉永錫:「雖然都是豫王的錯,但這劉小賊也著實可恨,如果不是這劉小賊我早就班師回朝了!這次沿江東進又要親率十萬大軍,這次如果不把劉小賊與越人殺得片甲不留,恐怕又不得不班師!」
旁邊的吳三桂也是一個標準的遼東人,與阿濟格一樣不怎麼適應湖廣風土,因此他的說法也跟阿濟格差不多:「英王,等平定了江浙,這次南征您當居首功,班師回朝的時候才能一言九鼎,畢竟連豫王辦不了的事情您能辦得漂漂亮亮,大清國缺了誰都可以唯獨不能缺了英王您!」
在另一個時空,阿濟格在掃滅流賊李自成招降左良玉餘部之後已經連下六十三城,覺得已經是天下已定了,因此攝政王與朝廷的班師詔書還沒到他就直接班師回朝,而回京之後多爾袞就跟這個最喜歡自行其是的同母弟弟阿濟格算總帳,直接把他削成了英郡王。
但是由于越明崛起江上,讓只想儘早班師回朝的阿濟格只能留在湖廣、江西之間,甚至不得不派出黃澍與兩萬援軍東進,但是他一直覺得豫王阿濟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是怎麼也沒想到多鐸竟然這麼不爭氣,把整個浙江都丟給了明國不說還折損了數萬將士。
結果就是充當先鋒的黃澍所部幾乎全軍盡沒,而後繼跟進的兩萬餘名清軍也處處遇到大麻煩,可以說是處處受挫,而現在英王阿濟格終於決定打起精神全力東進。
他去年進兵陝北的時候就有八萬兵馬,而一年來滾雪球般的勝利更是讓全軍膨脹到二十萬之眾,再加上朝廷派來換防的清軍,現在的阿濟格可以說是信心十足,只要他大舉東進一定能夠輕鬆解決越明軍。
但在這件事上他沒有過於積極,事情都是多鐸這個不爭氣的兄弟惹出來,但哪怕是再大的禍事,多爾袞一定會幫多鐸把事情遮掩過去,而且他立下再大的功勞也是一個功高蓋主的結局,功勞越大,多爾袞與北京城的那些親貴就越眼紅。
但是吳三桂這麼一說,阿濟格覺得這次東征必須辦得漂漂亮亮,一定要讓京城那些看不起自己的大人物刮目相看:「平西王說得不錯,這件事也只有我阿濟格能辦而且還能辦得這麼漂亮,我覺得十萬大軍還不夠,最好用十五萬大軍平定江南!」
阿濟格口中的十五萬大軍雖然包括了作為前鋒的兩萬之眾,但是對於阿濟格來說他已經把能調走的部隊都調出來了,特別是作為戰鬥核心的八萬老部隊都將隨阿濟格東下,如此不是京師已經派來了一支換防的清軍,阿濟格根本抽不出來這麼一支大軍。
吳三桂表現得特別積極:「豫王與肅王在江南應當還有十來萬人,加上英王這十五萬大軍,哪怕這位越國公有通天本領也是死路一條!」
阿濟格也有同感,雖然越明軍僥倖勝了多鐸兩回,但是他阿濟格出馬形勢自然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次東征他會讓全天下都明白沒有他阿濟格擺不平的事情,大清朝缺了誰都可以,唯獨不能缺了英王阿濟格。
只是阿濟格雖然已經下定決心,一直沉默不語的智順王尚可喜卻是突然開口道:「大軍東征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東征之後,湖廣既有偽明巡撫何騰蛟,又有流賊餘部號稱數十萬,會不會出現意外?」
阿濟格卻是大笑起來:「這件事我已經打聽清楚了,湖廣如果只有流賊餘部,我當然不敢東進,只是何騰蛟在南國是第一流的正人君子,他與馬士英都沒法合作,何況是流賊,有他在湖廣坐鎮,大軍完全可以放心東進!」
何騰蛟是貴州黎平人,而馬士英則是貴陽人,兩個人本來應當是鄉黨合作愉快,但是弘光朝何騰蛟處處為難馬士英斗得水火不可開交,他對貴州鄉黨尚且是這種態度,更不要說與大明有著滅國之仇的流賊李自成餘部,到時候肯定是勢成水火相互拆台。
事實上何騰蛟雖然聲外在外,但不管用人還是用兵都是純屬添亂的存在,有他來牽制李自成餘部湖廣自然可以安枕無憂,因此那邊的吳三桂說道:「英王所言甚是,有何騰蛟在,湖廣自然可以安枕無憂,而且我聽說這位何巡撫現在已經歸附福州的偽唐王,怎麼可能為浙人效力!」
尚可喜也聽說過這件事:「確實有這種說法,我大清果然有天命在身,閩浙聯手尚且不敵王師之威,何況現在閩浙爭立,這位何巡撫是恨不得我們與越明打得越厲害越好,怎麼可能會讓流賊來挖我們的牆角!」
阿濟格聽到尚可喜都這麼說自然是越發驕狂大笑起來:「沒錯,我大清果然有天命在身,我阿濟格也有天命在身,等我平定了江南班師回朝,看誰敢說個不字!」
伴隨阿濟格的一聲令下,十餘萬大軍已經沿著長江以潮水之勢殺往下游,而此時的湖廣巡撫何騰蛟正想著怎麼利用招撫的機會徹底解決遍布湘鄂的流賊李自成餘部。
而號稱數十萬的大順軍餘部在一連串的失敗之後根本找不到下一步的方向,雖然實力龐大但是已經找不出第二個李自成來領導他們,因此不管是李過、高一功還是田見秀、袁宗第都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只能先走一步算一步。
倒是多鐸、豪格與李成棟已經想到了下一步該怎麼走,現在洪承疇信心十足地說道:「這樣的謀略對別人恐怕都沒有什麼效果,但是唯獨對劉永錫有效!我已經查清楚了,這位劉永錫雖然是越王、天下兵馬大元帥,而且也是個風流人物,但是用兵與流賊並無區別,每戰必身先前卒親臨一線,甚至只帶數十騎衝殺在最前線!」
豪格對此也是深表贊同:「這確實是妙策,只要解決了劉永錫這賊子,金華賊便不足為患,而此前入浙受挫,完全是因為不了解金華賊的底細,現在我們對金華賊了如指掌,破賊指日可待!」
豪格這話雖然說得有些誇張,但從某種程度來說依然是反映了實際情況。
雖然越明軍中有很多統領萬人與數千人的將帥,但是這些將帥中的多數人雖然不是庸才,但是也沒有太多本領,越明軍之所以屢戰屢勝,關鍵還在於劉永錫這個靈魂人物與劉永錫建立的完整體制。
不管是流賊、官軍還是義軍,只要納入了劉永錫這套軍事體制戰鬥力就能突飛猛進,甚至可以憑藉兵力優勢與資源優勢戰勝清軍,但他們只要脫離了這套軍事體制就依然還是原來不成氣候不堪一擊的流賊、官軍與義軍。
而且更重要的問題在於雖然大家都覺得越明小朝廷立國不正,監國皇后、監國公主與越王兼兵馬大元帥的組合不倫不類,絕非大明正統,但是事實證明監國小朝廷是中興事業的唯一希望。
而且越明小朝廷的體制運行得相當流暢,按行政效率遠遠勝過了弘光小朝廷與軍政對立的隆武朝廷,因此不管是民心、軍心還是天下讀書人都認為越明小朝廷才是大明真正的正統所在。
當然也有一些聲氣君子自許清高,不但不願意與朝廷全力配合,反而處處非議朝廷,但是這些聲氣君子很快發現本朝與前朝完全不一樣,非議朝廷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多,甚至不願意為朝廷出力都是一宗天大的罪名會牽連家人與宗族,幾位喜好結社非議朝廷的清流更是吃盡了苦頭,因此大家都明智選擇為中興事業盡力。
雖然大家還會痛罵閹黨、罵建虜與自己政治上的老對手甚至罵秉政的幾位相國,但大家都非常聰明,對監國皇后、監國公主與越王都是讚不絕口。
朝野的政爭自然不象前朝那樣勢如水火,完全在一個可控範圍之內,而所有這些軍事、政治體制都是劉永錫一手建立起來。
南京的清軍更是最近處於一種被東西夾擊的被動態勢,東線的松江府已經為明軍所攻克,西線的徽州府、寧國府投向浙江加上邢勝平大舉西進之後,南京上游幾乎盡為明軍所有,因此多鐸、豪格與洪承疇的目標已經不再是盡殲明軍,而是怎麼樣解決劉永錫這個越明軍的靈魂人物。
而現在他們終於想到了解決劉永錫的神謀妙策,一個個都是歡呼雀躍,只有多鐸在劉永錫手上吃過大虧現在仍然是心有餘悸:「劉永錫這賊子奸滑至極,就怕他不肯上鉤!」
洪承疇卻覺得多鐸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這怎麼可能!劉永錫之所以能成事,不就是因為他接收了興平伯高傑遺產與女人,現在興平伯舊部起事,他怎麼可能不去接應,我覺得不但偽越王要親自過來接應,恐怕那位邢夫人也會一起過來!」
但這正是多鐸最擔心的問題:「但高傑這些餘部……未必全都可信啊!」
洪承疇的信心比誰都要足:「別人或許不可信,但李成棟與高進庫是絕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