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藍隼計劃

  「在斯坦福教書。」

  「那怎麼才能邀請他加入?」

  何小峰仔細思考了一下,面對這樣的技術大牛,金錢的作用已經很小了。他在斯坦福教書,曾經從事過那麼輝煌的事業,名和利都有了,能吸引他加入星漫公司的理由不多。

  「他是火星專家,能吸引到他加盟,只有一種辦法。」

  「什麼辦法?火星計劃,我們已經有了。」何小峰說道。

  「就是火星計劃,必須是有實際可行性的火星計劃。」

  喬森可不管何小峰是不是老闆,毫不留情面地說道:「你做到那個ppt我看過,糊弄外行還差不多,在專業人士看來,就是你自我意淫的妄想。」

  何小峰點頭,欣然接受了這個說法,他本來就是意淫出來的PPT,給普通觀眾看的。根據傳播學理論,這種自嗨式暢想,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我們要制定一個長遠的計劃。」

  ......

  麥克火箭製造車間內,數十位工程師,圍繞發動機殘骸進行研究。

  喬森等人著重研究渦輪泵,火箭發動機的開發成本超過一半都是用於這個渦輪泵,它同時還占了火箭發動機製造成本的大部分。發動機研發的時候它最燒錢,製造的時候價格也最昂貴。

  渦輪泵是液體火箭發動機中高速旋轉組件,也是發動機重要組合件中,唯一一個高速旋轉類機械。據統計,在火箭發動機發生的故障中,約有一半左右發生在渦輪泵中。

  一周後,喬森得出結論:「麥克a型發動機潛力很大,它的性能參數雖然不是最優異的,但仍然是超越了一大票煤油發動機。它本身借鑑了RD-170設計理念,減化很多地方,使得這台發動機更加輕便。」

  「喬森,它的潛力在哪兒?」

  何小峰不懂,這不是從NASA倉庫撿的一台廢鐵麼,現在又說它潛力大,NASA為什麼不自自己繼續研發,而是扔進了垃圾倉庫。

  「眾所周知,發動機需要渦輪泵,驅動燃料進入燃燒室燃燒。所有的液體火箭芯級發動機都至少擁有一個預燃室,需要點燃少量燃料驅動渦輪泵的運轉。」

  喬森說完,將一張巨幅的藍色圖紙掛著背景板上,用磁鐵片貼在四個角,固定住圖紙。

  「眾所周知,可是我不知道啊?」江晨溪小聲的嘀咕。

  何小峰枕在江晨溪肩上,附耳說道:「渦輪泵相當於抽水機,用兩個管子,從燃料池子和氧氣池子裡抽出液體,灌入一個叫燃燒室的池子裡,這是火箭的基本原理。預燃室可以理解為小型燃燒室。」

  「哦,我明白了。」她清晰感受到男人的鼻息吹進耳朵里,痒痒的,白皙至極的臉蛋上,抹上了一層紅暈。

  眾人沒有注意到這倆人在幹啥,目光都盯著喬森,喬森用紅色雷射筆,標記出渦輪泵的一處連接管道旁。

  「處理預燃室廢氣的方式上,劃分了兩種模式:分級燃燒循環模式、燃氣發生器循環模式。

  大部分煤油發動機都是採用的分級燃燒循環模式,而這台發動機採用的是燃氣發生器循環模式。

  區別就在於:分級燃燒循環模式,將廢氣統統壓入燃燒室,再次進行燃燒,來獲得更大的燃燒效率和比沖。

  而燃氣生器循環模式,是直接將廢氣進行了排放,進而簡化管路設計,減少發動機的干質量。」

  喬森指著管道說道:「大家請看這裡,分級燃燒循環發動機,這裡通常會有一個管道,它會將未完全燃燒的廢氣導入燃燒室,而這台發動機就沒有這個管道。」

  分級燃燒這種複雜的設計,固然能發動機達到最高效率,越複雜的設計研製難度越高,發動機可靠性、穩定性越低。

  我們不需要土星五號那樣的發動機,這台發動機足將5噸載荷投入LEO(近地軌道),1.5噸載荷投入GTO(地球同步軌道)。」

  何小峰拍手叫絕,要知道華夏神州三號火箭,LEO運載能力也只有6噸,已經吊打了全世界95%的國家。

  如果星漫公司真能投送5噸有效載荷,進入近地軌道,哪些質疑何小峰的人,驚訝得想立刻日電風扇。

  喬森的一席話給了何小峰全新的靈感,何小峰是做網際網路企業起家,網際網路產品有個特點,講究產品的快速性和疊代性。

  做火箭公司為什麼不能用網際網路思維呢?

  目前的航天工業,本質上是官營手工業。依靠國家資源、集中進行大規模作坊式生產,產品研製周期長、疊代緩慢、新技術應用謹慎、研發人員冗餘、每次發射時背負著政治任務,容錯率差。

  星際漫步者公司沒有這些負擔,完全可以集中力量先研發一款成熟的火箭,然後進行工業化大規模生產,降低火箭製造成本的同時,搶占全球衛星發射市場。

  何小峰現在有的是錢,完全可以大膽嘗試新技術,快速疊代火箭產品,火箭研製團隊會越來越多,研發力量也越來越強。

  在團隊建設方面,採用扁平化的管理結構,對職工加強績效考核,提升員工薪資待遇,提高團隊研發容錯率。

  顛覆航天工業領域,比顛覆網際網路領域成就更大。

  發動機項目研究小組決定,以麥克a型發動機作為藍本,在它的基礎上升級優化。

  星際漫步者公司,召開高層會議,在喬森、安道源、李謙高管商議下,啟動「藍隼計劃」。

  2002年前,研發藍隼1號運載火箭,並且進行試射。

  2004年前,要將藍隼1號火箭優化定型,同時組建超級工廠,大規模生產藍隼1號火箭,積極搶占全球衛星發射市場。在藍隼1號的基礎上不斷升級疊代,研發藍隼2號、3號、4號等。

  2009年前,研發出驍龍貨運飛船。

  2010年前,研發出一款可重複使用的火箭。

  2011年前,研發出一款重型藍隼運載火箭,近地運載不低於60噸,地球同步軌道不低於25噸,火星軌道的運載能力不低15噸。

  2012年,發出驍龍載人飛船,並且進行試射。

  2015年,研製定型,最終版可重複使用的藍隼9號,並且進行載人飛行。

  2016年,驍龍載人飛船進行繞月飛行。

  ......

  2025年,驍龍載人飛船進行火星環繞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