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

  第774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

  第774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

  周魴的回答,讓呂岱眼中的期望之光漸漸消散。

  呂岱不會懷疑周魴騙他,另外周魴的回答,亦符合孫權素來的性格。

  可在之前,呂岱難免會抱有一絲期望——期望孫權能夠多有寬容之心。

  目光緊緊盯著身前的周魴,呂岱臉帶憂色,他知道眼下能幫他的或許只有周魴。

  「子魚。」

  呂岱先是換了一個親近的稱呼。

  「柴桑乃我軍後路,攸關岱之性命,岱又豈能坐視柴桑丟失?」

  從周魴剛才的話語中,呂岱以為周魴在懷疑他的忠心。

  為了不讓周魴進一步誤會,呂岱直接跟周魴說出了他必救柴桑的另一個原因。

  你可以懷疑我對陛下的忠心,但你總不可能懷疑,我會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吧。

  在說完這番緣由後,呂岱看向周魴,希望能從周魴臉上看出認同的神色。

  可周魴卻一直在沉思著,不知道在想什麼。

  「子魚在思慮什麼?」

  呂岱不解地問道。

  呂岱的話,將周魴從沉思中驚醒。

  周魴深深看了呂岱一眼,他緩緩答道:

  「我在想永安城內的韓綜。」

  剛聽周魴說完,呂岱還有些不解。

  周魴怎麼會突然提到韓綜。

  可稍稍一轉念,呂岱就不由得沉鬱填胸。

  好傢夥,周魴這是話中有話,他是在暗示自己可能抱著與韓綜一樣的想法。

  的確沒人會懷疑呂岱不愛惜自己的性命。

  然以當下的局勢,愛惜自己的性命,就一定要救援柴桑嗎?

  若能學韓綜.

  莫說性命保得住,恐下半生的榮華富貴也有了保障。

  周魴的話讓呂岱氣急的同時又無可奈何。

  呂岱不敢再繼續解釋了,生怕越描越黑。

  見到呂岱急切又憋悶的神態後,周魴眼睛一轉,嘆了一口氣說道:

  「呂公,你我兩家有姻親,我怎麼會不信任伱的忠心呢?」

  周魴的妻子張氏,與呂據的妻子是同族。

  「可我身為使臣,方才在眾將面前,我不能講私情。」

  周魴的這句話,讓呂岱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接著呂岱又聽周魴繼續說道:

  「而呂公你想想看,我在永安城外都會有所誤會,更何況陛下遠在建鄴城內?

  近年來,陛下越來越雄猜,有多少大臣因受陛下猜忌而被貶斥?

  這些事都是你我親見的。

  你在意的不應該是我怎麼想,而是陛下會怎麼想!」

  在私下時,周魴不像剛才在眾將面前那般凌厲。

  而周魴的話,讓呂岱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

  周魴說的,正是他擔心的。

  「岱之所以一直遲遲不發兵,是在擔心糜暘尚有後手。

  況為防被圍點打援,縱使岱要出兵,亦宜緩不宜急。

  至少要與子衡的援兵同時到達,方是萬全之策。」

  見哪怕自己未曾告誡,呂岱都能想到「宜緩不宜急」這一點,周魴臉上露出笑意的同時,內心中卻忌憚不已。

  你不急,我哪來的富貴?

  擋人富貴,如殺人父母呀!

  「呂公!

  你素來知兵,你的顧慮不能說不對。

  可你知兵,陛下知否?」

  周魴問出了一句,答案眾所周知的問題。

  「在陛下眼中,他要的很簡單,他要柴桑無憂,他要看到有忠誠良將勤王。

  至於其他的事,根本不在他的考慮中。

  若是建鄴城中尚有良將在,他們可能還會勸導於陛下。

  可大吳良將,當下有哪幾位在建鄴城中?

  以往要是張公」

  提起張昭,周魴下意識地嘆息連連。

  張昭在朝的時候,身為淮泗官員魁首的他,的確是呂岱在朝中的支持。

  只是如今在呂岱的記憶中,張昭與孫權還處於決裂的狀態。

  周魴提起張昭就嘆息還有著另一層用意。

  正所謂兔死狐悲。

  你的政治領袖張昭因得罪孫權,都直接被孫權封死在府內。

  要是你再違逆了孫權的意思,你的下場難道會比張昭好嗎?

  周魴的言語暗示是有用的。

  在聯想起張昭的下場後,呂岱不由自主的打了一個冷戰。

  冬天的江風雖冷,卻比不上孫權對老臣的手段更讓人心寒。

  在周魴的步步引誘下,呂岱陷入了無邊的惶恐之中。

  若無前例,周魴再怎麼說,呂岱斷然不會有這種感覺。

  可呂岱可以參考的前例卻太多太多。

  在久久的深思後,呂岱似乎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呂岱對著周魴深深一拜請求道:

  「岱想上書一封給陛下,還望子魚能代為傳達。」

  呂岱知道眼下能幫他的唯有周魴,概因周魴是孫權的使者。

  若周魴未至永安還好說,周魴已至永安他若私下裡給孫權遞送奏疏,這無疑是在藐視孫權的權威。

  唯有讓周魴替他轉呈奏疏,方是合情合理的事。

  聽到呂岱的請求後,周魴略一思量便答應了他。

  見周魴肯相助,呂岱不由得大喜。

  「子魚真乃國之干臣也!」

  呂岱與周魴在一旁私下交流了許久。

  眾將雖都好奇他們在說什麼,但也只能在心中默默猜測。

  待到呂岱帶著周魴回到眾將身前後,眾將本以為呂岱會下達整軍備戰的命令。

  沒想到呂岱卻對著眾將說道:

  「使者遠道而來,待使者好好歇息後,再一同商討進兵方略。」

  呂岱的話,引起了東吳眾將之間不小的騷亂。

  東吳眾將本以為,剛才周魴的言語都那麼犀利了,呂岱恐再也不敢有所拖延。

  結果

  眾將不由得將目光看向周魴,只見周魴這時臉色陰沉,想來他剛才私下裡與呂岱談的很不愉快。

  沒有讓眾將過多注視,周魴隨後就領著親隨朝著吳軍大營走去。

  看著周魴離去的背影,許多吳將心中隱約出現了不詳的預感。

  呂岱為周魴安排的營帳很寬敞。

  臨近深夜,周魴的大帳內依然閃著燭光。

  看著周魴沉思的模樣,他的胞弟周益不由得疑惑道:

  「兄長今日為何要答應呂岱所請?」

  周魴父母早逝,從小就是他一手將周益拉扯大,兩兄弟間感情深厚。

  周益是知道周魴的隱秘的。

  周益的疑問,將周魴從沉思中驚醒。

  周魴看了一眼不解的弟弟,臉上帶著一些笑意問道:

  「那你覺得為兄該怎麼做?」

  聽到周魴的詢問後,年紀尚輕的周益頓時開口答道:

  「兄長既為孫權使者,何不直接請出節杖,強令呂岱出兵?」

  周益的話讓周魴笑著搖了搖頭。

  「你呀,將事情想的太簡單了。」

  「雖說孫權口諭一事,孫權因不想外傳,而使柴桑軍心動盪,故目前只有我一人知道。

  可呂岱不是蠢貨,若是我直接假傳口諭,或者直接以使者權威強令他出兵,正所謂凡事過猶不及,呂岱心中定然生疑。

  他一旦生疑,許多事就會超出我的掌控之中。」

  「你仔細想想,我今日雖未對呂岱言明陛下口諭,但在其他方面,哪一點又可以落人話柄?

  不止不會落人話柄,恐怕現在呂岱還會對我感激不已。

  我只有表現的比任何人都忠誠,才能戰勝真正的忠臣。」

  周魴的話引起了周益的深思。

  只是周益還是不明白,為何周魴要答應幫呂岱遞送奏疏。

  「就算兄長想取得呂岱的信任,也不該答應幫他轉呈奏疏。

  想那呂岱定然會在奏疏中,向孫權言明他的顧慮。

  一旦這封奏疏送到孫權手中,兄長未曾向呂岱言明口諭的事不就暴露了嗎?」

  一想到這,周益臉上滿是憂慮之色。

  而周魴在看到周益臉上的憂慮之色後,卻情不自禁地大笑起來。

  「你看過《史記》,你可知道郭開這人?」

  「郭開?」

  郭開的事跡在《史記》中篇幅不多,正常就算有人看過《史記》,也不會特意去記得他的事跡。

  「當年趙國名將廉頗慘遭趙王貶斥,後來趙王后悔想召回廉頗效命。

  郭開恐廉頗回國與他爭權,便設下了一條妙計。」

  說著說著,周魴想起歷史上郭開的做法,感覺受到了不小的啟發。

  「不讓趙王使者見廉頗是下策,讓趙王使者成為自己的人,才是上策!」

  當周魴這麼說完後,帳外呂據的聲音就傳入。

  聽見是呂據親自到來,周魴起身出帳外相迎。

  看到呂據後,呂據鄭重的從懷中掏出一封奏疏交到周魴的手中。

  「家父有言,望子魚珍重這封奏疏。」

  呂據的話讓周魴凜然。

  周魴鄭重地將那封奏疏收起,然後對著呂據承諾道:

  「世議請放心,呂公今日所請,魴一定辦到!」

  見到周魴鄭重其事的樣子後,呂據便放心的離去了。

  待呂據離開後,周魴帶著那封奏疏回到了帳內。

  坐下後周魴在周益驚詫的目光中,直接將那封蠟封好的奏疏打開仔細看了起來。

  等看完奏疏中的內容後,周魴輕笑出聲:

  「老將就是老將,想法果然有獨到之處。

  人人都將目光放在柴桑上,他卻能隱約在擔憂著永安城外的大量軍資。」

  周魴毫不吝嗇地對呂岱誇獎了起來。

  可等誇獎完呂岱後,周魴臉上的笑意漸漸消失不見。

  幾抹冷色掛上了他的臉龐。

  「可惜,可惜!」

  望著身前的燭火,周魴將手中的奏疏一端放了上去。

  火苗很快在奏疏上跳躍起來。

  看著手中漸漸被火焰覆蓋的奏疏,周魴的眼神越發冷厲:

  「大司馬不允許,東吳有這麼老辣的人存在!」

  「哈氣!」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最近天氣冷了,糜暘有時總是會控制不住地打噴嚏。

  難道是有人不時在念叨自己?

  還是有人在借著自己的名頭在為非作歹?

  想到這,糜暘摸了摸下巴處越來越長的鬍鬚,難免有點擔心起來。

  名頭被利用倒無妨,事情不要被辦砸就好。

  見到身前的糜暘有些失神,董允一直不住的咳嗽著。

  可再怎麼咳嗽,董允發現糜暘都沒回過神來。

  實在沒辦法之下,董允直接低沉地喊了一聲道:

  「大司馬!」

  在董允的這聲低喝下,糜暘才從思索中驚醒。

  「啊,休昭,你繼續念,孤聽著呢。」

  看著手捧詔書的董允站立身前還未離去,糜暘終於回了這麼一句。

  董允與糜暘相交不淺。

  以往劉備每有詔書要給糜暘,都是以董允為使者。

  劉禪繼位後,很好的延續了這個傳統。

  而今日董允念的詔書中,本來也沒多麼重要的內容。

  大致可翻譯為:

  「表兄又立功啦!」

  「那朕賞!」

  「什麼,吳狗竟敢入侵我國疆土。

  看朕寫詔書罵他!」

  當然這封詔書中,劉禪還貼心的為糜暘打了一個補丁。

  近來沙摩柯為糜暘立生廟的事傳到長安,這引起了長安一些大臣的疑慮。

  立廟是帝王專屬,臣子怎可染指?

  而當一些彈劾的奏摺送到劉禪面前後,劉禪很生氣。

  「蠻族禮儀不與華夏同,有何可奏?」

  劉禪把那些彈劾糜暘的大臣罵了一頓,又專門下了一道詔書,為沙摩柯的行為作解釋。

  今日劉禪的詔書正好送到糜暘這裡。

  等董允念完詔書後,他便走近幾步,對著糜暘輕聲問道:

  「相國讓我問大司馬:你欲滅國邪?」

  聽到董允轉述的話後,糜暘笑了出來。

  見糜暘不回答,還在那裡笑,董允有種想扶額嘆息的衝動。

  都當大司馬的人了,性情怎的還和以前一樣。

  其實不止諸葛亮想問糜暘這件事,就是包括董允在內的一眾朝臣,都很想知道糜暘到底想幹嘛。

  長安距離荊州甚遠,一些消息傳遞自有先後順序。

  原本從荊州傳到長安的軍情是,永安守將韓綜要舉城投降,大司馬要派兵接應。

  這一點,長安朝野都是能理解的,不能寒了忠臣之心嘛。

  而後來曹魏為協助陸遜,派兵攻打義陽郡,這讓長安眾臣也很淡定。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嘛。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軍情送到長安後,長安眾臣很快就發現了不對勁。

  怎麼一時之間,義陽、公安、柴桑三地皆有戰事?

  這局勢變化的也太快了!

  從一場局部戰爭,演變成國運之戰,竟不到半年的時間。

  就這變化,誰看了不心驚?

  饒是諸葛亮也坐不住了。

  面對董允的詢問,糜暘無辜地說道:

  「相國怪錯人了。

  是曹休,陸遜狼子野心,孤只是「被動」反擊。」

  糜暘以為他的解釋,會讓董允接受。

  豈不料董允在沉吟一會後說道:

  「相國說,若大司馬擺出一副無辜的模樣,那就恰恰證明一切都是大司馬暗中謀劃的。」

  董允的話讓糜暘語噎。

  這天沒法聊了。

  見糜暘語噎,董允為諸葛亮帶上了最後一句話:

  「相國讓臣轉達:長安沒錢。

  請大司馬自行克制點。」

  見關係匪淺的人,能說出這麼「無情」的話,糜暘感覺心被傷了。

  「孤又沒想向長安要錢糧,孤自己想辦法!」

  就在糜暘傷心的時候,一道急報送到了他的手中。

  當看完急報後,糜暘臉上的「傷心」瞬間煙消雲散。

  「孤的糧庫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