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千聲虎賁在殿外齊齊回應劉備的聲音傳入大殿中後,大殿中的益州大臣瞬間嚇得面無血色。【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這一句話在場的大多數大臣是聽過的。
縱算是沒有聽過這句話的大臣,當年他們也曾經歷過這樣的場景。
那一年劉備的白髮還未如此繁盛,就在那一年,許多益州世家倒在了劉備的君王之怒下。
當年那血腥的一幕,哪怕是時至今日,依然還有許多大臣覺得歷歷在目。
因此現在儘管劉備相比往年顯得更加蒼老,但當他手舉長劍高喊出「虎賁」二字的時候,大殿中的許多益州大臣都下意識忽略了劉備頭上的白髮。
他們心中都浮現出一種恐懼到極點的寒意。
天子雖老,卻尚能拔劍矣。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更多的益州大臣跪伏在地。
他們紛紛哭嚎著請求劉備明察。
只是縱使大殿中哭喊的益州大臣再多,這並不會延緩大殿外的虎賁的行動。
上千虎賁在這一刻只會聽從劉備的召喚。
就在上千虎賁發出回應的片刻後,一隊隊手持利刃,身披精甲的虎賁在糜威的帶領下,徑直的沖入大殿中。
不一會兒,整座明德殿就被明晃晃、冷冽的刀光所包圍。
而當這一幕發生後,整座大殿內的哭喊聲,求饒聲更是越發響亮。
那陣陣騰空而起的響亮的哭喊求饒聲,似乎就要將明德殿的頂蓋給掀翻了一般。
看著那些剛才還滿嘴國家大義的益州大臣,現在卻紛紛如一條條咬人的惡犬一般,在遇到危險時向他搖尾企饒,劉備心中的怒意就愈發濃郁。
這就是他大漢的「眾正」!
劉備不理解,他當年就已經給過他們一次機會了,但他們為何還不珍惜。
劉備更加不理解,為什麼地位,榮譽、金銀他從來不曾吝嗇給過他們,但他們為何還不滿足。
劉備之所以會召開這場大朝會,他便是意識到,最近大漢發生中的風波既是針對糜暘,也是許多益州大臣休養生息數年後,對他的統治發起的一種另類挑戰。
所以其實早在這場大朝會正式召開之前,劉備就有想過要拔劍威懾彼等。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些益州世家已經糜爛到這種程度。
糜爛到沒辦法再對他們報有任何期望的地步。
既然如此,劉備也不是個會猶豫的人。
劉備看著跪地的許多益州大臣,他看向糜威朗聲下令道:
「凡籍貫屬於益州本地的大臣,盡皆帶走下獄待審。」
雖然剛才糜竺只是念了譙瑜的罪證,還有許多益州大臣的罪證未曾明示,也未經過審核。
但是看眾多益州大臣這副恐慌無比的表現,就可見大多數益州大臣多數都是心中有鬼的。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為以防萬一,只能將所有的益州大臣都暫行關押。
等後續廷尉審核完所有的罪證,再將一個個益州大臣定罪,到時候若真有無辜被關押的益州大臣,再行釋放就是。
況且就算沒有其他的罪證,益州世家講究一個世代聯姻,同氣連枝。
在掌握著巴西譙氏謀逆鐵證的情況下,還怕審訊之下得不出其他益州世家的罪證嗎?
而當劉備的這聲命令出來後,離的劉備近些的益州大臣在聽到這個命令後,馬上嚇得想要一步步膝行至劉備身前求饒。
只是面對這些膽大包天的益州大臣,糜威可不會有絲毫客氣。
糜暘雖不是他的胞弟,但糜家二代就剩糜威與糜暘二人。
再加上糜竺與糜芳感情極好,所以糜威對糜暘是當做胞弟一般疼愛的。
過去的時日中,這些益州大臣百般詆毀糜暘,早已經讓糜威的肚子裡憋滿了憤怒。
現在見整治這些益州世家的時機已到,糜威又豈會放棄這個大好的機會呢?
於是在看到那些益州大臣的動作後,糜威馬上指揮一部分虎賁上前將那些益州大臣率先帶走。
在虎賁上前帶走那些益州大臣的時候,還有幾位益州大臣認不清局勢想著反抗。
面對這些腦子有坑的益州大臣,糜威可絲毫沒有慣著他們毛病的習慣。
在糜威的暗示之下,負責押走那幾位益州大臣的虎賁馬上舉起刀鞘,狠狠敲擊了幾下他們的背部。
在劇烈的疼痛之下,那幾位益州大臣終於放棄了掙扎,乖乖的任由身後的虎賁將他們帶走。
只是大殿中不僅這幾位益州大臣有反抗的跡象,還有許多益州大臣還覺得自己乃是豪門冠族出身,又身居清貴高位,所以面對上前將他們帶走的虎賁表示的極不配合。
世家子弟,豈可辱於傖徒之手?
可是在看到這個現象後,還未等糜威發令,劉備就臉色變冷,對著大殿中的眾多虎賁厲聲下令道:
「盡皆待死之輩,何疑之有?
若敢有反抗者,就地斬殺!」
當劉備的這個命令被眾多虎賁聽到後,虎賁們精神齊齊一震,他們手上的動作瞬間變得粗魯起來。
甚至有許多虎賁已經不再是用刀鞘對著那些益州大臣,而是用刀刃。
而眾多益州大臣在聽到這句話後,全身的精氣神被瞬間抽走。
一位位益州大臣猶如死狗一般癱倒在地,任由虎賁將他們一一從大殿的地上拖走。
在格殺勿論的威懾之下,虎賁們將眾多益州大臣拖出大殿的進度大大加快。
不久之後大殿之中瞬間變得空蕩起來,大殿中原本響亮嘈雜,令人生厭的哭喊求饒聲,也頃刻間消失不見。
只是目前在大殿之中,還有一位益州大臣遲遲未被拖走,那人便是譙瑜。
譙瑜之所以未被虎賁們拖出大殿,不是因為虎賁們沒看到他。
只是因為目前在眾多益州大臣中,他是唯一一位被明證有謀逆之心的。
其他益州大臣還需要被拖走下獄待審,譙瑜是不需要這個步驟的。
等待他的不是審判,而是論罪。
當其他的益州大臣都被拖走之後,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譙瑜的身上,就連劉備也是如此。
看著心如死灰的譙瑜,劉備的臉上很明顯的流露出厭惡之色。
劉備本想直接下達對譙瑜滅族的詔令,但他的這個想法卻被諸葛亮所阻止。
諸葛亮上前對劉備建言道:「陛下,滅一易,滅眾難。」
當聽到諸葛亮的這番建言後,劉備馬上就反應過來諸葛亮說的是什麼意思。
要想憑現在的罪證將巴西譙氏滅族是完全足夠的,只是劉備與諸葛亮苦心謀劃這一場大朝會,要的不是單單針對一個家族。
他們君臣二人要的是,藉助這場大朝會讓整個益州世家遭受到一場重創。
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就不能暫時對巴西譙氏進行滅族。
因為儘管糜竺帶來的箱子中有著許多益州世家的罪證,但是那些罪證還未經歷過系統的整理。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並不知道有哪些益州世家被掌握了罪證。
也不清楚那些被掌握了罪證的益州世家,他們犯下的罪是否能夠將他們打的一蹶不振。
所以暫時譙瑜不能被滅族,只要劉備一日不下達對巴西譙瑜滅族的命令,那麼譙瑜的心中就還會抱著期望。
有著期望,諸葛亮接下來才能藉助巴西譙氏這個點,再輔助糜竺帶來的那些罪證,從而將整個益州世家的勢力一步步瓦解。
在明白了諸葛亮話語中的含義之後,劉備馬上就改變了主意。
劉備在眾臣面前下令道:「譙瑜謀逆,下獄待斬。」
說完這個命令後,劉備接著又下令道:「令虎賁上譙府捉拿一干譙氏族人,皆下獄待審。」
癱倒在地的譙瑜知道自己已經難逃一死,所以他在聽到劉備的第一個命令時,他並沒有什麼反應。
可是當他聽到劉備想要對譙氏整族下手後,他的臉上立即就浮現了恐慌之色。
他情急之下就想向劉備求情,可是還不等他求情的話語說出口,他就已經被身後的虎賁給硬生生拖拽出大殿之外。
而糜威在得到劉備的命令後,馬上帶領著一批虎賁從大殿跑出,朝著宮門外快速趕去。
等到暫時處理完益州大臣的事情後,劉備便手持長劍一步步走到劉巴的身前。
若說益州大臣的謀逆之舉讓劉備感到憤怒的話,那麼劉巴與他們同流合污的舉動,卻讓劉備感到有些痛心了。
劉備知道劉巴一直不是真正忠心於他。
只是他自認為他對劉巴也算信重,並且充分地給予了劉巴施展才華的機會,他不明白為何劉巴會執迷不悔。
今日若不是有著劉巴的相助,益州世家一開始是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的。
而劉巴在見劉備舉劍來到他身前後,他的臉上很快浮現了畏懼之色。
只是性格清高的他,很快就恢復了鎮定。
當他當日做出那個選擇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失敗之後會是怎樣的下場。
大不了一死而已。
為了心中的信念而死,劉巴覺得無愧。
劉備在來到劉巴身前後,他壓抑著怒意問劉巴道:「朕欲定天下,而子初專亂之。今日行事,令朕痛心,豈乃人臣之分邪?」
大殿中的眾臣都從劉備的話語中聽出了,憤怒與傷心的情緒。
諸葛亮看著劉備與劉巴二人,不由得在心中嘆了口氣。
他勸過劉巴了。
而面對劉備的指責,劉巴只是開口言道:「順君小忠,護國大忠,外戚專政,取禍之道,臣今日所為皆是出於一片公心。」
可劉巴不說這番話還好,一說這番話劉備心中的怒意更甚。
「外戚專政,或為取禍之道,然你不見孝武之衛霍乎!
臣若有二心,雖非外戚亦可亂國,就如今日那些逆臣。
臣若一心為國,縱身為外戚亦可上匡君主,下衛百姓,如今日之衛尉。
一切豈可只因身份,而過於憂慮善忌?
孟德之道朕不是不懂,只是朕不屑為之!
你為漢室宗親,卻不能與朕同道,朕感到很失望。」
在說完這番話後,劉備舉起手中長劍,一劍朝著劉巴得頭上砍去。
劍動風隨,眾人皆知劉備乃是劍法大家,在這麼近的距離之內,劉備若想取劉巴性命,劉巴是決計躲不開的。
可就在眾人以為劉備身前即將血濺五步的時候,出乎眾人意料的是,當劍光閃過之後,劉備斬下了的是劉巴頭上的冠帽。
當象徵官位的冠帽被劉備斬下落地之後,劉巴的長髮瞬間披散,整個人顯得狼狽至極。
「尚書令劉巴身有舊疾,無法歷事,著免去劉巴尚書令一職。」
「從此之後,你就好好待在家中養你的心病吧。」
劉備的第一句話是說給世人聽得,第二句話則是他對劉巴的告戒。
換做曹操或者是孫權,劉巴的行為可能都構的上死罪。
只是劉備不同,他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大漢能有如今的國力,劉巴在其中功不可沒。
況且劉巴還是漢室宗親。
所以儘管知道劉巴不是忠心於他,儘管劉巴犯了君臣之間的大忌諱,但劉備最後還是決定饒劉巴一命。
而劉巴見劉備只是將他貶謫,而並未取他性命,他在有些意外的同時,整個人變得失魂落魄起來。
披頭散髮的劉巴在劉備的寬恕之下,一步步地朝著大殿外走去,很快的他那落寞的身形便消失在大殿中的眾人之中。
在劉備處理完劉巴的事後,諸葛亮便對著劉備告退,隨後領著眾多臣僚也離開了大殿之中。
今日大漢發生這樣的驚變,有許多善後收尾的事需要他及時去做。
而等大殿中的人走了差不多之後,糜竺看著臉露笑意緩緩向他走來的劉備,他好似看到了當年他與劉備初見時的場景。
那一年,曹操屠徐,徐州牧陶謙四處求援無人相救。
那一年劉備還是一位小小的國相,可是就是這樣的他領著三千士卒不遠千里疾馳到徐州,為徐州百姓守護著生命的門戶。
當時的他與曹操力量上完全不對等,但他卻沒有絲毫懼怕,他為的是什麼呢?
他當年所為的,便是他今日所正在做的事。
想到此糜竺的臉上也流露出了笑意。
數十年來一切都沒變,真好。
但就在劉備即將走到糜竺身前時,再也支撐不住身體的糜竺,在劉備慌亂的眼神中,直直的倒了下去。
「竺願立誓,日後必傾盡一切匡扶使君。」
這是數十年前一位年輕人在劉備面前許下的誓言。
劉備不曾改變,他亦沒有。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