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

  在糜暘回成都的第二日,約莫亥時時分,一輛樸素的車駕行駛在寂靜的示恩里中。【Google搜索】

  車輪滾動的聲音響在寂靜的深夜裡巷之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這時與後世不同,後世的這個時間點可能正是夜生活的開始,但在漢代,亥時時分已經算是深夜。

  示恩里的大部分人都已經安睡,唯有少部分未睡的人聽到了這車輪滾動的聲音。

  他們在聽到這聲音後,臉上瞬間浮現明悟之色:這是葛公下值了。

  在漢代,官員的休沐及上下值時間有著清晰的規定。

  一般來說,漢代官員的休沐時間是上四天休一天,而上值時間大約是早上的卯時,下值時間是申時。

  卯時大約是早上5點至7點之間,這是一天中日出的時間段,亦是公雞報曉的時候。

  而申時則大約是日落前的一個時間段,大約是後世下午的15時至17時之間。

  雖然各地因為地域不同,對官員的上下值有著不同的規定,但大多數的上下值時間不會與上面的相差太多。

  成都城中的官員,大多也都是按照這兩個時間段上下值。

  但惟有一人例外,那人便是諸葛亮。

  諸葛亮自從署理大司馬幕府之事後,因為身兼軍政要務,加上劉備對其信任有加,所以諸葛亮的公務一直很多。

  特別是最近兩年以來的漢中之戰與荊州之戰,不僅嚴重損耗了益州與荊州的民力,更讓本就事務繁多的諸葛亮,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許多。

  足兵足食,四個字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猶如泰山壓頂一般,讓整個大司馬幕府中的官員透不過氣來。

  單單拿漢中之戰來說,漢中之戰從建安二十二年至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持續了將近兩年之久!

  劉備為了爭奪漢中,動用的所有兵力加起來近有七萬之眾!

  這還不算其餘數量巨大的民夫。

  漢中之戰中,定軍山一戰讓法正與黃忠名聲大噪,天下聞名。

  但當時劉備與法正乃是繞過重重山嶺,才到達定軍山的。

  而負責將糧草,兵力繞過重重山嶺,從成都源源不斷送往定軍山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以一州之力,完全憑藉著個人的出眾才能,冒著種種艱難,冒著種種不可能,始終保證著劉備大軍的後勤無憂。

  可以說,若無諸葛亮,絕對沒有最後漢中一戰的勝利。

  相比於曹操,曹操擁有著天下間最富庶、最廣大的地域,他手下亦有著聞名天下的理政大才。

  但曹操親率大軍於三月到達漢中,五月就開始撤軍,僅僅堅持了兩個月就開始放棄漢中。

  不是他意識不到漢中的重要性,亦不是他害怕劉備了,只是那綿長的後勤線及內亂四起的中原,令他不得不選擇暫時放棄漢中。

  以一州之國力,力抗中原河北之國力,諸葛亮早就在漢中之戰時,就解鎖了他的這個技能。

  而諸葛亮能夠完美完成,劉備給他的足兵足食的任務。

  一方面除了他有著出眾的政治才能之外,另一方面是因為他事必躬親的做事態度。

  自諸葛亮署理蜀中軍政以來,他事無巨細必親自過問。

  而且為了保證事情沒有疏漏,他一定會將每件事都安排的清清楚楚的才會下值。

  這一點,與當年的輔政名臣霍光有著相似之處。

  謹慎,一絲不苟。

  因為他的這番處事態度,他所處理的每件事務從無差錯,但也導致了他每日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府。

  坐在馬車中的諸葛亮正在閉目沉思,哪怕是下值了,他腦海中依舊在思考著,今日安排的事務是否有疏漏之處。

  在諸葛亮的思考之間,他的車駕已經到了軍師將軍府之外。

  相比於安漢將軍府的高大輝煌,軍師將軍府就顯得頗為簡陋樸素。

  在車駕到達軍師將軍府之後,諸葛亮在車駕外僕人的提醒之下,從思慮中醒轉過來。

  而後諸葛亮掀開車簾,從車駕上緩步下地。

  在位高權重的軍師將軍的車駕隊伍中,唯有一名老僕及數名甲士而已。

  那老僕乃是當初諸葛亮躬耕南陽時就陪伴在他的身旁的童子,十數年過去了,當年的童子亦已經是中年男子。

  至於那數名甲士,乃是劉備見諸葛亮總是深夜回府,特地配備給他的護衛。

  諸葛亮在落地之後,命他身旁的這位僕人先去休息,而後他自己一人踏入了府門之中。

  軍師將軍府邸占地並不廣大,裡面的建築亦大多都是尋常木料所建造,也無高樓亭閣以及花園等遊玩之所。

  很是簡單樸素。

  當年劉備入主益州時,曾賞賜給諸葛亮黃金各五百斤,白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有著如此豐厚的賞賜,諸葛亮要想修建一座金碧輝煌的府邸,可謂簡單至極。

  但諸葛亮生性澹薄,不愛奢華,所以當初劉備賞賜給他那麼多金銀財帛之物後,他雖然沒有拒絕,但並沒有將那些金銀財帛用在自己身上。

  受之,再充入國庫,以為百姓之用。

  這件事在成都中只有少數幾人才知道,相比於當世的名士動輒推辭賞賜養名的手段,諸葛亮的作為更顯得坦然無私。

  諸葛亮在進入府邸後,並沒有行走多久,就到了府中的大堂之外。

  飯食他早已在官署中就簡單吃過,他現在來大堂,並非是為了進食,而是為了讀書。

  諸葛亮出身名門望族琅琊諸葛氏,雖然他3歲喪母,8歲喪父,但他自小由叔父諸葛玄教養,在叔父諸葛玄的影響下,諸葛亮從小就養成了好讀書的習慣。

  他每日早晨醒來之後或每晚入睡之前,都一定要誦讀典籍。

  這個習慣,及至今年,諸葛亮已經持續將近二十年了。

  至於諸葛亮不回寢室讀書,乃是在這個時間,他的夫人黃月英早已入睡。

  而讀書必須掌燈,諸葛亮不想打擾黃月英休息。

  當諸葛亮來到堂外之時,他今日卻意外的發現,他的大堂中竟然亮著燈光。

  難道是伯松?

  在詫異之下,諸葛亮撩起衣擺,走上台階邁入了大堂之中。

  諸葛亮在邁入大堂之中後,他便見到了他的長子諸葛喬與夫人黃月英這時都在大堂之中。

  而在大堂之中還有著一個人。

  那人正是糜暘。

  糜暘正坐在大堂中的一處,手中拿著一本書籍在聚集會神的看著。

  大堂中灰暗的燈光映照在糜暘的身上,將他在地上的影子拉的老長。

  只是糜暘的影子因為他身軀的端正,卻並沒有發生一點扭動。

  看到這一幕,令諸葛亮想起了當年他在崇文館中教學劉禪的場景。

  那時糜暘作為劉禪的伴讀,亦如今夜這般,安安靜靜坐在一處聽著他的教誨。

  眼不斜視,身不彎曲。

  而諸葛亮的出現,亦被正對大堂門口而坐的黃月英而察覺。

  見到諸葛亮歸來,黃月英立即端起一碗一直在溫熱著的茶湯,走向諸葛亮。

  黃月英在來到諸葛亮身前後,將手中的熱茶遞給諸葛亮,而後她對著諸葛亮輕聲言道:

  「子成申時末就到了。」

  諸葛亮接過黃氏手中的茶湯喝了一口,然後他意識到糜暘在大堂中,竟已經等了快兩個時辰。

  在喝完手中的茶湯之後,諸葛亮溫言讓黃月英與諸葛喬早點去歇息。

  這時糜暘亦已經發現了諸葛亮的歸來,他連忙起身來到諸葛亮身前對其一拜言道:「葛師辛苦了,深夜叨擾,還望見諒。」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

  面對糜暘的下拜,諸葛亮伸手扶起糜暘,而後對其言道:「無妨。」

  糜暘申時末就已經到達他府中,其實算不上深夜叨擾,只是他回來晚了而已。

  在諸葛亮扶起糜暘之時,諸葛喬與黃月英就已經離開了大堂之中,只留下了諸葛亮與糜暘。

  因為諸葛亮的相扶,所以糜暘與諸葛亮現在近在遲尺。

  這麼短的距離,哪怕是在堂中不太光亮的燭光之下,糜暘也看到了諸葛亮鬢角處的蒼白。

  看到這一現狀,糜暘的目光中有著擔憂,他對諸葛亮言道:「葛師乃國之柱石,還望保重身體,不要操勞過甚。」

  諸葛亮今年方才四十,放在後世,四十歲的男子乃是社會中的生力軍。

  但在古代,四十不惑,四十歲已經算是慢慢步入老年了。

  面對著糜暘的關心,諸葛亮臉上浮現笑容,他讓糜暘坐下,而後他亦來到糜暘對面入座。

  在坐下後,諸葛亮對著糜暘言道:「世事艱難,漢室未興,吾怎麼能不竭心盡力,盡忠職守輔助大王呢?」

  「吾操勞些無礙,只要能輔左大王興復漢室,那一切都不算什麼。」

  在說完後,諸葛亮面露笑意的問糜暘道:「子成方才為何阻止伯松前往官署喚吾,讓吾早點歸府呢?」

  諸葛亮知道糜暘到府之後,黃月英乃是知禮之人,是不會讓糜暘苦苦等待的。

  所以想來黃月英應該是有打算,讓諸葛喬前去喚他的。

  但最終諸葛喬並未出現,那就可能是糜暘所阻了。

  「今日吾從武庫中點齊甲胃之後,便來到葛師府上拜謁。

  那時已經是下值時間而葛師尚未歸來,這足以說明葛師為國事所耽誤。」

  「國事為重,私情為輕,這是葛師往日教導過我的。故而我沒有讓伯松前去尋喚葛師歸來。」

  糜暘之前有聽聞過諸葛亮,是最晚下值的大臣。

  但沒想到的是,為了操勞國事,諸葛亮竟這麼晚歸來。

  聽到糜暘這麼說,諸葛亮點了點頭。

  諸葛亮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他眼中有著欣慰。

  糜暘雖然喚他葛師,但相比於法正,他並未與糜暘有過正式的拜師之禮。

  他與糜暘之間的師徒情分,大多是因為他教導劉禪時,順便教導糜暘結下的。

  所以糜暘與他之間的師徒情分,並不牢固。

  糜暘一直將他當做老師,更多的體現的是糜暘尊師重道的品德而已。

  但雖然不是正式的師徒,諸葛亮對於糜暘亦是有著喜愛的。

  諸葛亮於建安十三年為劉備效力,至今已經將近十四年。

  從當年的困局新野一縣,到如今的臥龍騰飛於大漢西南大地,在這十四年的時光中,糜暘與關興等人一般,是他一路看著長大的。

  再加上糜暘性格有仁孝之風,哪位長輩會對這樣的晚輩不喜歡呢?

  因為糜暘的仁孝,諸葛亮曾在與諸葛瑾的往來信箋之中,誇讚過糜暘。

  而諸葛亮出於對糜暘優秀品德上的喜愛,在糜暘去年取得公安一戰的勝利後,更是逐漸轉變為了看重。

  在喜愛與看重之下,現在諸葛亮對糜暘的感官相當不錯。

  與對馬謖的情感幾乎相當。

  諸葛亮看向糜暘問道:「今日子成特意前來拜會,應當是不止看望吾這麼簡單吧。」

  面對諸葛亮的詢問,糜暘亦不隱瞞,他拱手對諸葛亮言道:「三日後,弟子就要前往漢興郡任職。」

  「漢興一郡至關重要,境內豪強林立,弟子心有擔憂。

  今日拜謁葛師,一是為看望葛師安好,二是想問詢葛師治政之道。」

  糜暘坦誠的說出了自己的兩重來意。

  面對諸葛亮這種天下奇才,若在他面前施展小心思,簡直是在獻醜。

  既然如此,還不如坦誠相待,待之以誠。但糜暘在說完後,臉上亦有著忐忑之色。

  諸葛亮的才能自不必說,自己問他治政之要,他當然會有著獨到的見解。

  只是這並不代表,諸葛亮一定會提點他。

  說到底,自己與諸葛亮的關係,並不像法正那般牢固。

  成都中雋才無數,往日中就算是深受諸葛亮喜愛的馬謖,得到諸葛亮提點的機會也不多。

  說白了,在當世,學生擇師,師亦擇學生。

  在聽完糜暘的請求之後,諸葛亮一時之間並沒有回答。

  大堂之中,一下子陷入了沉靜之中。

  不久後,一聲問話響在沉靜的大堂之中:「子成認為,當今之世,喪亂根源在哪裡?」

  諸葛亮用明亮的目光看向糜暘,期待著他的回答。

  何為師?傳道受業解惑者也。

  既然糜暘想得到自己的道,那就讓他看看,糜暘是否有慧根能承接他的道。

  同樣的問題,目前為止諸葛亮只問了兩個人,一個是馬謖,另一個便是糜暘。

  在諸葛亮明亮的目光注視下,糜暘臉上浮現了思索之色,但只是片刻之後,他便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天下大亂之根源,在於朝廷失道,人心喪亂。」

  「桓靈二帝昏庸無道,導致朝政敗亂。朝政敗亂,則奸臣盈塞於朝,將士則驕縱不法。

  最後導致民眾無立錐之地,無一餐之糧,遂有黃巾之亂而起。

  奸臣在朝,叛將在外,起初雖是小惡而加以姑息,不加裁製,以致於局面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個個裂土僭越,戰亂四起。

  戰亂一起,世道崩壞,天下人心四散,不附於朝廷。四方賊寇趁亂僭稱雄豪,或據州郡以求自固,不奉朝命,遂至今日。」

  糜暘說完後看向諸葛亮,希望從他臉上的神色看出他此刻內心的想法。

  但可惜,諸葛亮的臉上只是一片古井如波。

  只是這時跪坐在坐席上諸葛亮,下意識地將雙手放在了他的膝蓋上。

  糜暘不知道諸葛亮這個動作的含義,但若是黃月英在場,她定然能看得出來諸葛亮這個動作的含義。

  當年在隆中諸葛亮與與石韜、徐庶、孟建共同探討時事時,每當這三位好友說到諸葛亮贊同的地方時,諸葛亮就會做出這個動作。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