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這個說法挺可愛啊!

  陳映又說:「這段不要傳上網!我們這個要上綜藝的!」

  宣傳部長站起來,拿起喇叭,嚴肅地把陳導的話重複一遍。【記住本站域名】

  這一個陳導一個領導,有些生硬啊!梁安歌笑道:「陳導主要是怕你們吵架都要唱歌這事兒傳出去了,以後別人故意找你們吵架呢!」

  「哈哈哈……」滿山坡大笑。

  何歡也笑道:「這不稀奇,以前他們告狀、打官司都要唱調子,調解糾紛的官員也要唱調子!」

  鄉親們十分開心,大喊:「我們不會傳出去的!」

  大家也明白,上綜藝要爆點嘛!提前曝光就沒意思了。這也是為了宣傳他們的家鄉和文化。但是精靈和小白龍果然會說話多了!說得人心裡暖洋洋的,多舒服呀!

  州長笑道:「你們會唱歌的嘴啊,確實會哄人!」看看部長,「我們要學學啊!不會唱調子,怎麼讓群眾高興呢?」

  大家又笑起來。

  吵架吵到其樂融融,民族園小伙急壞了,拉著何歡,滿臉寫著:你快解決我的問題啊!

  何歡才想起,本來在討論他的姓名,怎麼就對歌吵起來了?轉頭問他:「你姓什麼?」

  「我叫蔡義。」小伙連名帶姓,一定要讓小白龍記住!然後興奮地看著他,等著小白龍追溯他的祖先。

  「蔡,那你祖先的居住環境應該很好,可能在平壩和半山區,不用光靠打獵了,還很會種菜。對菜崇拜得不行,自稱餓扒,就是菜部落。」

  「啊!」蔡義興奮得不行,「你就像算命大師一樣!我家真在半山區!真種了很多菜!」

  眾人大笑。

  真是見識了他們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才華。

  突然,一陣鞭炮炸響山間,鑼鼓咚咚震響大山的心臟,大家抬頭望去,幾個穿著傈僳服裝的人出現,在山坡上最高的一棵樹上綁上彩色紙花。

  何歡興奮道:「來了!」

  蔡義也摩拳擦掌。

  「這是要幹嘛?」梁安歌好奇道。

  「上刀山!」

  「哇!」

  蔡義撐著小白龍肩膀站起來,「看我給你表演上刀山!」

  專家們笑道:「我們不配嗎?」

  蔡義嘿嘿笑道:「你們一起看。」

  專家們說:「我們是沾小白龍的光呢!」

  大家一起起身,圍過去。

  何歡說:「中間那位戴著高高帽子的爺爺就是祭司,傈僳語稱為尼扒,尼就是精靈。在接觸現代文化之前,尼扒就是傈僳人中最大的智者。

  跟納西的東巴、彝族的畢摩一樣,是這個民族最高的精神領袖和文化創造者、守護者和傳承者。主持著傈僳族一切重大活動,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尼扒。

  以前,他們這個過程更複雜一些,要點花、扎刀、祭刀杆、清理道場,這些準備活動都需要一天。

  現在每年闊時節、澡堂會都有上刀山這個活動,所以就有塊固定的位置。闊時節剛過嘛,刀杆也是現成的,就跳過準備階段,直接立刀杆。

  但前面這一系列儀式,到後面,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還是要走一下。也可以讓我們更直觀感受到這項活動的神聖莊嚴。」

  專家們點點頭。

  「給樹紮上彩花,是為了裝扮山神的新衣,讓神高興。刀梯上扎花,是為了刀神高興,讓他們保護上刀山的勇士。」

  祭司把茶、酒、雞和豬頭擺在樹前,開始唱起古老的調子。

  果然肅穆!一下仿佛穿越到部落時代。

  何歡解釋:「這是《請神調》,歌詞大意是:三個阿米瑪神,請從天上下凡來,六個阿若瑪神,請從天上下凡來。

  今天是吉祥的日子,主宰人間的神仙,請從天上下凡來,今天是祥和的日子,主管靈獸的神仙,請從天上下凡來。」

  專家們點點頭,果然到處都是神!

  「阿米瑪神,就是山神,阿若瑪神,就是龍神,還有獵神、火神、刀神等等各路神仙都要請下來。

  所以上刀山不是簡單的雜技或體育娛樂活動,而是起源於一種祭祀習俗。他們用這種高難度的活動來取悅神,讓神保佑他們一切順利。」

  在樹下祭完,祭司又把貢品端到澡堂上方,祭司又唱起來。跟著他的幾個人則像跳大神一樣跳起一種古老怪異的舞蹈,極具神秘氣氛。

  「這又是什麼?」

  「《龍神調》,歌詞大意是:天神、地神、山神、水神、樹神啊!我們把養了三年的大豬獻給您,我們把餵了三年的大公雞獻給您。

  祈求您保佑成千上萬的同胞們,健康快樂無災無難。您要飽飽的吃啊!您要飽飽的喝啊!這一段其實是為晚上下火海準備的。

  上刀山下火海是連在一起舉辦的。祭山神為主體,是保佑上刀山的勇士不受傷。祭水神也就是龍神為主,保佑下火海的勇士不受傷。」

  「噢。」專家們點點頭,大開眼界。

  「因為澡堂,傈僳族就稱為龍潭嘛。所以他們會往這個方向來祭祀禱告。」

  儀式還挺複雜挺長的,何歡就繼續跟他們講解:「很多人都認為上刀山來源於紀念明朝三征麓川的漢族將軍王驥。

  說是王將軍帶領傈僳族同胞打敗了麓川軍。不對哈,沒打敗,這個是另外一回事了,以後到德宏再說。」

  專家們笑起來,既然小白龍提了,必須找個時間抓住他讓他講完。

  「這個說法在騰衝一帶尤其流行。王驥三征麓川,正是以騰衝為根據地。而騰衝,那個時候大部分已經是漢人。

  不過可能確實因為傈僳族擅弓弩,發無虛矢,也更加適應高山環境和氣候,明軍從麗江一帶徵了很多傈僳和納西人來打仗。

  後來就在騰衝建了一個三崇廟,中間供奉的就是王驥,兩邊供奉的就是他的女兒和兒子。這個時候,王驥還僅僅只是漢族的崇拜對象。

  但確實有一些傈僳士兵留在了當地戍守邊關,還有後來不斷從瀘水一帶遷移到相鄰的騰衝和保山的傈僳族。

  當時漢人地位更高,有些傈僳士兵就說自己是南京人,因為雲州很多地方的漢族移民都是南京遷來的。

  然後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這種儀式就與漢族祭祀王驥的活動聯繫起來了,逐漸成為一種主流,因為他們上刀山下火海嘛,這一般人整不了。

  就慢慢變成了傈僳族獨特的一個儀式,並且全程由傈僳語完成。除了祭祀階段,騰衝還掛一個漢族將軍像,漢文化在其中反而退化了。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至於怎麼發展到全國各地的傈僳族都說是為了紀念王驥呢?那是因為解放後,這個活動消失了一段時間。嗯……具體原因,你們知道的嘛。」

  大家笑著點頭,年紀大點的專家有的還經過那個年代,都知道。

  「然後到了改革開放初期,就有民族文化保護人士去反應,要恢復刀杆節,開始民委不同意,說你們這個活動,祭祀……嗯,咱們不是很提倡,新時代,要有先進的科學的思想。」

  專家們笑起來。

  「民族文化保護者,不能像驢一樣犟!這是保護不了你想保護的東西的!他們反應很快,說我們紀念的是王驥啊!王將軍為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們傈僳同胞懷念他!我們不是祭祀,是紀念保護國土的王將軍!是緬懷戍守邊關的英靈!是傳承我們傈僳族和漢族的友誼啊!

  上面想,你們這個說法倒挺可愛啊!」

  「哈哈哈……」

  領導們無語,小白龍還是不要進體制好,不聽宣教。

  何歡看看陳映,「這段不要播,有時候該知道的就知道,不知道的就別讓他們知道了。」

  眾人又大笑起來。陳映想著小白龍要去辦春晚,會提前規避風險。

  「保護人士就邀請民委去民間調查,各個村寨都很熱情,表演他們的拿手絕活。民委看了很高興,這個……很正能量嘛!」

  大家哭笑不得。

  領導們覺得小白龍進體制,會把領導氣死!

  「不久民委在大理開體育會,就讓騰衝的刀杆隊伍去表演,這高超的技藝,贏得滿堂彩!媒體熱烈報導。

  這個說法也就這麼傳開了:上刀山下火海是為了紀念王驥,一個清廉、偉大、愛各族人民如子的漢族將軍!」

  州長道:「還有這麼一段淵源!我都不知道!」

  周圍的群眾也一臉懵懵的,很可愛,「我們也不知道!」

  何歡看看他們,「你們就現在知道一下吧,一會兒忘了,別傳出去。」

  「哈哈哈……」

  「這原本就是宗教活動,請神,爬上刀山,然後下來。就沒了。後來媒體報導了,更多地方邀請他們去表演。

  民族文化保護者們,又開動腦筋,把祭祀部分弱化了,把傈僳族的音樂、舞蹈加入進去,讓這個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從娛神變成了娛人。

  發展到現在,又跟旅遊聯繫在一塊兒了,就成了傈僳族盛大的節日,或者說盛大的節日都有這項活動。」

  鄉親們和外鄉來的人都看著祭祀完了的尼扒,帶著幾個漢子將刀杆立了起來,五彩刀梯,直插藍天,突然對這個傳統活動有了全新的認識。

  何歡拍拍蔡義的肩,「加油!」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