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藏柱國感化土匪 混京十力辯正道

  「雖說夢醒,但那嘈雜聲卻是絲毫不減,文帝起身向外走去,只見那中庭火光沖天,竟是那大欒樹熊熊燃燒。

  一眾奴僕拿著水桶左右潑灑,然而火勢卻是越發激烈,不過半盞茶的功夫,就將那一棵大欒樹燒成了灰燼。

  文帝見狀也是唏噓不已,待到煙塵散去,他忽然想起夢中之事,三步並做兩步走到樹前,只見那裡竟有一坨灰燼擺做圖案,雖經歷火燒水淹,卻無半點模糊。」

  「藏家在那雲國本就地位顯赫,四世三公,威名震遍大江南北。

  文帝雖不在朝中做官,亦不帶兵打仗,但在自家這土地上,也算是經營的風生水起,方圓百里之內的英雄俊傑都來投靠,門客可謂不計其數。

  當下便有有識者認得那圖案,曰此圖乃是千里之外那虞州的地圖。

  登時,那虞州尚在雲國與兆和國交界,時有衝突,頗為兇險。

  然而文帝感念欒樹之犧牲,又心懸百姓之苦樂,不顧門客勸阻,執意要前往那虞州地界。」

  「話說文帝此行也只是從簡行事,叫人畫下那地圖後,只帶了十餘位門客家丁,布衣快馬,便一路奔著虞州去了。

  路上途徑那紫峰山,正當欣賞那山水風光之時,忽然傳來一聲嘯聲,斜刺里衝出一支人馬,將文帝一行前後圍住。

  文帝定睛一看,這支人馬衣著各異,穿搭奇怪,有的竟是華袍搭破褲,也便大體清楚,這絕非官兵,正是當地的土匪。

  單看眼神便可知道,這夥人可是來者不善,稍有不慎,怕是直接就要命喪於此。

  隨從見了,頓時瑟瑟發抖,但文帝卻是無半點懼色,反而冷笑道:『歷來劫道者,都是挑些落單的行客下手,如今我們一行足有十數人之多,亦有持械者數人,這賊人真是好大的膽子,敢來自討苦吃,待我去看看。』」

  「說罷,文帝便是不慌不忙,向前幾步,立馬站於土匪頭領之前,厲色喝到:『我乃淨國公藏柱國,感悟上蒼啟示,遵照天理之道,特去虞州尋求拯救萬民之策。

  爾等小賊緣何冥頑不靈,來此攔我去路?』見文帝如此器宇不凡,那土匪也是遲疑了幾分,頭領似是想到些什麼,向旁邊那軍師詢問幾句後,便正色向文帝說到:『你說你是淨國公,有什麼證據?』文帝便從袋中掏出腰牌,那土匪軍師一看,頓時面色大變,連忙湊到頭領旁邊耳語幾句。

  頭領亦是大驚,翻身下馬來到文帝面前,納頭便拜。」

  「『小人早就聽說過淨國公大名,說是個廣交英雄救濟難民的當世豪傑,一直相見卻不得。

  今日真是瞎了我這狗眼,竟然攔路擋了淨國公的道,該死該死。

  大人要是不嫌棄,就取了我這頸上人頭,只求能賠禮個一二。』聽到頭領此言,眾位小嘍羅也是連忙跪在一旁,乞求文帝原諒。」

  「見眾人如此,文帝亦是大為感動,連忙下馬,將頭領攙扶而起:『我觀你一表人才,又有威望服眾,想必平日多有行義之舉;方才劫財又不傷我等性命,此乃仁德之為,緣何背棄正道,不遵聖教教義,反而在此打家劫舍?』。

  那頭領長嘆一聲,便向文帝訴苦到:『我本來也是良民,見那官差強徵稅款,欺壓孤兒寡母,一時氣惱,不慎將官差打死,只能逃來此地落草為寇,實在是丟人。』」

  「聞言,文帝亦是嘆息,忍不住感慨萬分:『真乃苛政猛於虎也,不遵天理行事,竟使義士淪落於此。

  綱常紊亂,秩序顛倒,實在讓我痛心疾首。

  敢問壯士姓名?』那頭領又連連叩首:『眾人都喚我乍大郎』文帝點了點頭,掏出紙筆親自寫了封書信交予他,又命人拿出數貫銅錢散給諸位義士,叫他們以後亦不得傷害無辜之人。

  一眾土匪具是千恩萬謝,護送文帝到了虞州邊界,方才含淚回到紫峰山。

  日後,這乍大郎成了文帝手下一員大將,跟隨文帝討奸除惡,守衛聖教秩序,為生民立命,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話說文帝一行到達虞州時,已經是傍晚時分,正當想要尋個酒家住下時,忽然一支官兵來到近前。

  仔細觀看,為首者竟是那虞州大御混京十。

  見文帝在此,混京十亦是訝異十足,連連詢問文帝為何而來。

  文帝本就與混京十私交甚好,便將來由一五一十全盤托出。

  聽聞此言,混京十一拍大腿,嘖嘖稱奇。

  原來他中午倦怠,模模糊糊之間夢得天上聖君降臨,叫他前去北方,迎接那天命之人。

  本來混京十還半信半疑,誰知剛到城外不遠就遇見文帝一行,實在是機緣巧合。」

  「稍事閒敘,文帝便隨那混京十入了虞州城,眾人一夜各自休息。

  待到天明,文帝便拿出那地圖,混京十手下端詳片刻,便認出那標示之處乃是城外西南方向的一處荒地。

  待眾人抵達,只見那外圍儘是雜草叢生,內里則是一片沼澤。

  正當踟躕之時,忽有一紫金大蟒從旁經過,行至前方頻頻回首,似是想讓文帝一行跟上,眾人皆感訝異,連忙快步跟隨其後。

  待到一塊巨石前,大蟒忽然一閃便消失不見,反而是石下微微發光。

  混京十連忙叫人將那巨石掘開,只見下有一石板,上刻幾個大字:『天所一統,柱國為王,聖天賜命,休得違抗』。」

  「文帝見了這石板,登時被嚇得跌倒在地,口中連呼胡鬧:『我乃一介人臣,豈能動那非分之想?』。

  聽聞此話,混京十勃然大怒,他一把抓起文帝,厲聲喝道:『我天所割裂多年,戰事不休,生靈塗炭,把那天理聖教的規矩都丟得不見蹤跡了。

  如今天命降與汝,為何不勵精圖治一統江山,以解萬民之災厄,反而在此退縮?』諸位門客兵士亦是群情激奮,口中直呼萬歲。」

  「然文帝以仁德自謙為懷,仍有為難之色:『柱國才疏學淺,遠不及父兄,天下英雄之人無數,豈有柱國立足之地?』混京十不以為然:『如今雲國聖帝昏庸不理朝政,兆和君臣亦是沉湎江南美景,至於那捲國,自持先朝名號偏安一隅,並無半分進取之心。

  如今天所分裂百年,外族襲擾我卷人日久,正是生死存亡之秋,亦是歸於一統之時。

  淨國公心念百姓,廣交豪傑,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只需淨國公振臂一呼,死士何止十萬,此等人物若非英雄,天下豈有英雄乎?

  天命於此,淨國公若是妄自菲薄,豈不是誤了天下蒼生?

  如今這紫金大蟒現身,想必是天上聖君顯靈,誰人敢於違抗天意?』」

  「文帝此時也是騎虎難下,既是擔憂萬民福禍,又是憂慮自己才能不濟,更是擔憂自己誤會了天上聖君的聖意。

  正當兩難之時,忽有百餘只水鳥落於眾人周邊。

  那水鳥竟口吐人言,催促文帝速速行事。

  文帝也知是天命不可違,長嘆一聲,心中也是下了,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