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皇后:那「子憑母貴」也是有道理的,劉強怎麼說也是太子,沒有過錯被廢,也是廢了幾百年留下的制度,開了一個好頭。
包拯:廢除嫡長子是利大於弊的,皇帝之位從來看的就是賢明之德,弊端應該就是太多兄弟相殘吧。
朱棣:兄弟相殘說白了就是內鬥,嚴重點就有可能形成「八王之亂」那樣,可是老百姓不會考慮這些,大臣不會考慮這些,他們只要一個可以會治國的皇帝,百姓希望安居樂業,大臣需要遇到明君。
李斯:坦白來說,劉秀這問題不大,那還有的過呢?匈奴又是怎麼回事?」
「劉秀最大的過錯就是對待匈奴過分妥協,放棄了西域。」
「東漢建立之初由於歷經戰亂,人口銳減,而匈奴趁著兩漢之間的亂局,在單于輿的帶領下恢復了對臨近少數民族的統治變得日趨強盛,面對強大的匈奴勢力,光武帝只能忍讓,甚至恢復了屈辱的和親政策。」
「匈奴分裂後,有功臣建議趁機消滅北匈奴,平定這個北疆的大患,但劉秀卻認為國家才剛剛安定下來,自然災害頻繁,怎麼能再次對外出兵征戰呢,從而錯失了消滅匈奴的大好機會。」
「當時西域各國都紛紛表示願意向大漢臣服,甚至願意讓王子來到漢朝當人質,並且保證每年向漢朝進貢,但劉秀卻認為,中原地區剛剛平定,國力虛弱,周邊不安,因此不願意再起戰事,耗費國力跟匈奴一爭高下,於是便就拒絕了。」
「當時匈奴人趁天下大亂之機入侵西域,莎車國王延當過漢朝留學生,不肯歸附匈奴,率領西域各國進行了英勇抵抗,但是匈奴強大,西域各國節節敗退。」
「公元18年,延駕鶴西遊,死前告誡兒子:「要世世代代歸附漢朝,不可違背。」其子康繼位,照樣「率傍國拒匈奴」。
「公元29年,在莎車國王康的請求下,河西大將軍竇融以朝廷名義封其為西域大都尉,西域各國都要聽其號令。」
「康死後,其弟賢繼位,這時西域對匈奴的戰爭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所以康派使者來到漢朝,代表西域諸國請求歸附,希望朝廷對匈奴用兵。」
「劉秀不願耗費國力跟匈奴一戰,就沒有答應。」
趙匡胤:大好的機會擺在眼前,唉!我就是不出兵!
劉邦:劉秀!你是不是傻!為什麼不出兵!
呂雉:這就是執政好的地方?誰不知道異族的威脅,這時候居然還躲?哈哈!
「公元41年,莎車王賢又派使者前來進貢,再次要求設置西域都護,時任大司空的竇融向劉秀建議,賜莎車王賢西域都護印綬。」
「他的理由有二個。」
「一是莎車國一直忠於漢室,朝廷應該表示一下,二是讓莎車王任西域都護,不費一兵一卒就可收復西域。」
「劉秀覺得有道理,便頒賜西域都護的印信、綬帶給賢,還賞賜了車輛、旗幟、黃金、錦繡等物。」
「沒想到,當莎車使者返回至敦煌時,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敦煌太守裴遵向朝廷提出,「夷狄不可以假以大權」,否則將勢大難制。」
「因為莎車王賢一貫飛揚跋扈,經常欺壓鄰國,真的不適宜擔任西域都護要職。」
「所以劉秀一聽,也覺得好有道理,便出爾反爾,下令收回賢的印信、綬帶,沙車使者不肯,裴遵派人強行奪回。」
「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簡單粗暴,嚴重影響了莎車以及西域諸國對東漢王朝的態度。」
「莎車王賢因此對東漢朝廷心生怨恨,可是他仍然假冒漢朝西域都護的名義,向西域各國頒發照會,各國全都表示服從。」
「後來,莎車王賢變得越來越驕橫。」
「公元45年,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個國家偷偷地各派王子入侍漢廷,進獻寶物。」
「他們哭著給東漢政府說,莎車王賢經常派很重的賦稅,誰不按時繳納,他就派兵攻打誰,所以懇求漢朝另派一個西域都護。」
「當時,匈奴頻頻騷擾上谷、中山一帶,烏桓、鮮卑則在東北侵擾邊境,西部羌人也在蠢蠢欲動,顯然不是入主西域的最佳時機。」
「於是,劉秀再次拒絕了西域諸國的請求,而且還把各國送來的人質都送回去了。」
「公元47年,莎車王賢攻破鄯善國、殺死龜茲王。」
「鄯善王安迫不得已,再次上書劉秀:「請允許我再次派世子入朝,請求皇上派遣西域都護,如果皇上不答應,我們只好投降匈奴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劉秀還是沒答應,他回覆說,實在是愛莫能助。」
「於是,鄯善、車師等國再次依附於匈奴,隨後龜茲、焉耆、姑墨、尉犁等也步其後塵,紛紛歸附匈奴,這樣西域大半落入匈奴之手。」
「雖然,劉秀放棄西域在當時有一定道理,但客觀來看,劉秀還是太保守,因為漢朝完全可以不用出兵,只需要安排一合適的西域大都護人選,整合西域諸國的力量,一是可以牽制匈奴,二是為以後收復西域打下基礎。」
「所以說,劉秀放棄了把西域納入中原王朝的最好機會,非常可惜。」
「要說當時的情況,劉秀剛建立王朝,內亂迭起確實不適合出兵,而且當時東漢糧草並不富裕,當時東漢內部還有有不少叛亂,諸如南郡蠻人叛亂,武陵蠻人叛亂以及東境外貊人侵擾邊境。」
「雖然對於東漢都不能構成實質性的威脅,但是此刻如果再長途跋涉出兵攻打匈奴,那就不能保證東漢的穩定,從大局出發,劉秀決定不出兵攻打匈奴,也確實不適合攻打匈奴。」
「那為什麼說這是一過呢?」
「因為當時匈奴境內出現了瘟疫,加之天災,許多匈奴人流離失所,整個匈奴民不聊生,戰鬥力急劇下降。」
「要知道,匈奴早前可一直都是漢朝的心腹大患,在西漢時期,劉徹多次出兵痛打匈奴才短暫穩定一陣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