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視頻2

  第81章 視頻2

  【《人生態度——大明皇帝》】

  嗯?

  永樂帝朱棣等人的身體一下子坐直了,這音樂竟然是關於大明皇帝的?那可得好好看看了。69🅂🄷🅄🅇.🄲🄾🄼

  其他朝代的人也被驚了一下,但隨即看熱鬧的心情更濃了。

  第一句就是開幕雷擊。

  【房子著火我拍照~】畫面中出現了朱棣和靖難功臣們,以及燃燒中的南京皇宮。

  永樂朱棣手一抖,朱高熾和朱瞻基目瞪口呆。

  元朔元年的劉徹又開始狂笑。

  【人生亂套我睡覺~】明英宗朱祁鎮在草原帳篷中呼呼大睡,帳外是瓦剌士兵在巡邏。

  洪武十三年的朱元璋捏碎了手中的茶杯。

  看著前兩句,他的一群聰明兒子已經猜到了這首歌的本質,此時都小心翼翼地往離他最遠的地方移動,試圖在不被注意到的時候搶先跑路。

  【大難臨頭不知道~】明熹宗朱由校在紫禁城中,那著齊全的木匠工具,認真雕刻著木頭。

  【大不了我就上吊~】明思宗朱由檢脫去外袍,手中拿著白綾,站在紫禁城後的一棵歪脖子樹前,似乎是要上吊。

  「上吊?上吊!」洪武十三年的朱元璋聲音洪亮,中氣十足,怒氣也十足,「咱大明到了皇帝要上吊的地步了嗎!還有,思宗,思宗!」這是什麼好廟號嗎?他想到這是老四的後人,咬牙切齒地尋找朱棣。

  正在悄咪咪往角落轉移的一大群皇子就這麼被他發現了,頓時氣得他頭髮根根樹立。

  皇子們:「……」不敢動。

  【今天的事兒能拖就拖~明天的事兒明天再說~】明神宗(明擺宗)朱翊鈞懶洋洋地倚在椅子上,對向他匯報事情的大臣隨意擺手。

  【我就樂意這樣活~啥事兒不往心裡擱~】明神宗朱翊鈞歪在榻上,似乎是想到了什麼——明攝宗張居正的影子在他身後幽幽的看著他。

  「你的好後人!」朱元璋一腔怒火噴發而出,對著朱棣,「咱勤勤懇懇,到這朱翊鈞就能這樣了?啥事兒不干、啥活兒不管?神宗!擺宗!這擺字可真適合他!」

  他冷笑數聲,又道:「還有這攝宗,咱怎麼不知道這廟號還有『攝』這個字呢?姓張,不姓朱!這不會就是你這內閣搞出來的首輔吧?」

  朱棣抬頭望天,腳下依舊在悄悄挪動。

  【壓力坎坷不煩躁~】明宣宗朱瞻基在宮中興致勃勃地鬥蛐蛐。

  【過不去我就繞道~】明憲宗朱見深和萬貴妃喋喋不休地抱怨。

  【罵我當你開玩笑~】明世宗朱厚熜坐在丹爐前,神態寧靜,氣息平和,對宮外的海瑞的諫言全當耳旁風。

  【打我你要掏鈔票~】明光宗朱常洛目瞪口呆地被梃擊。

  永樂十六年。

  發現朱瞻基玩兒蛐蛐的時候,朱棣只是上下打量了一遍太孫,沒說什麼。畢竟,一方面,太孫現在還沒有這種愛好,另一方面,和先前那幾個皇帝比,只是鬥鬥蛐蛐完全不是什麼問題。哦,那個憲宗和貴妃抱怨也沒什麼。

  直到明世宗朱厚熜。

  「煉丹?!」朱棣張口結舌,他沒想到自己的子孫居然還有人信奉道士丹藥,這還不算,看神跡的意思是,他還是自己煉丹?縱觀歷史,除了那個姓蕭出家的皇帝,哪有一個皇帝自己親自煉丹的?

  哦,這個被梃擊也著實沒見過……

  其他時空各個朝代的人看到這裡,也感覺到三觀都被洗刷了一遍,這明朝每一個皇帝都很有特色!

  【想說的話能說就說~想做的事兒能做就做~】明穆宗朱載坖在朝堂上沉默寡言,一語不發,在政事上也多為放手。

  【我就樂意這樣活~沒有啥能打倒我~】明武宗朱厚照騎著駿馬帶兵前行,隨後又變成了朱厚照抱著白毛豹子開心玩樂,最後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影子默默地看著他。

  〈申時行:皇上,該上朝了

  朱翊鈞:朕不去

  第二天

  申時行:皇上,該上朝了

  朱翊鈞:不去

  第三天

  申時行:皇上…

  朱翊鈞:申愛卿不必多言

  申時行:6

  大臣們:6

  張居正:皇上日常甩政務[辣眼睛]

  直到二十多年沒上一次朝

  張居正:臣死不瞑目…

  申時行:(氣活了)〉

  〈不妨發散思維,如果萬曆朝張居正發難要求皇帝交權,說不定大明就成君主立憲了呢?(最要命的是萬曆那個性格搞不好真同意)〉

  〈永樂朱棣:房子著火我拍照

  正統朱祁鎮:人生亂套我睡覺

  建文朱允炆:大難臨頭不知道

  崇禎朱由檢:大不了我就上吊

  嘉靖朱厚熜:罵我當你開玩笑

  泰昌朱常洛:打我你得掏鈔票

  萬曆朱翊鈞:今天的事兒能拖就拖,明天的事兒明天再說

  正德朱厚照:我就樂意這樣活,啥事兒不往心裡擱

  ——摘自網易雲音樂用戶秦淮新客〉

  〈我補上

  all:人生得有態度

  態度得靠人來活

  朱允炆:芝麻大的小事兒

  別把自己來折磨

  朱元璋:人生難免會經歷坎坎坷坷

  朱見深:車到山前必有路

  唯有快樂最難得

  all:人生得有態度

  態度得靠人來活

  朱佑樘:生活想讓我示弱

  我笑著一筆帶過

  朱祁鈺:人生難免會經歷起起落落

  朱載垕:條條大路通羅馬

  關關難過關關過〉

  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和躲到角落裡、擠成一團的兒子們,以及乖巧坐在一旁、安靜如雞的大臣們默默對視。

  所有人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說什麼才能恰到好處地打破現在這個讓人窒息的場面,又不至於被皇帝轉移仇恨。

  於是,這種窒息的氣氛一直持續著,直到朱元璋開口。

  「咱看著,咱這大明皇帝還真是各有特色啊。」他語調平緩的說,不見什麼怒氣。

  是啊!太有特色了!其他人都在心中接話,發出怒吼。但沒有人敢真的開口說什麼。

  朱元璋笑了:「都沉默什麼?咱又不會吃了你們。該說什麼就說,想到什麼都說出來。」

  見還是沒人開口,朱標只能自己上:「爹,咱大明起碼有接近三百年的國祚了。至於神跡指出的這些問題,也許是後來教育方法出了差錯,才導致皇帝們……各有特色。」

  見大哥開了第一刀,皇子們紛紛上了:「對啊爹,你看我們,就都沒什麼問題,說明咱大明肯定是好的,而且能持續三百年,也說明咱都沒啥大差錯。只能是後世傳承過程中,可能皇子的學業啊,生活環境之類的出現了變化,才導致皇帝出問題的。」

  實在不管我們的事兒啊!

  「嗯,說的在理。」朱元璋點頭,贊同了兒子們的話。可實際上,他已經決定,要重新更新一遍兒子的教育方針,這回要仔細斟酌,選出最好的教育方式,然後嚴格要求後世執行,免得再出現那些不著調的皇帝。

  至於教育對象,不止小皇子們,他眼跟前的這幾個年長的兒子也得跟著重新來一遍,這樣才能落實教育制度,鞏固教育效果,免得這幾個兒子私底下出現什麼不著調。

  正在暗暗慶幸躲過一劫的皇子們不知道,自己最後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馬上就要迎來全新的雞娃版老爹和雞娃版教育。

  至於其他,朱元璋已經陰謀論了一波,他把皇帝不著調和文官勢力結合在了一起,自己想出了皇帝完蛋、大明完蛋的理由。

  當然,不愧是父子。

  在這兩方面,永樂帝朱棣和他爹簡直是一脈相承,都打算重新雞娃,並陰謀論文官。

  至於其他朝代,那真的是快樂地吃了一波瓜,而且這瓜又大又甜,又香又脆,實乃不可多得的好瓜。

  畢竟,整個明朝的皇帝,放到中華歷史上,那都是相當炸裂、有特色的存在。

  【本期明成祖朱棣已經結束,我們下期再見。】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先與眾人決定了火器研發的優先地位,又開始思考科舉的事情。

  科舉並不新鮮,隋文帝楊堅在位時期就已經草創,煬帝雖然不干人事,但這件事上還算有所作為。

  而李世民本人也對科舉極有興趣,哪怕神跡不出現,他也要對科舉進行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的,神跡的出現,則是讓他更加堅定罷了。況且,自從他登基,就已經開始嘗試使用科舉納仕。

  瞧出他的心思,杜如晦搖頭道:「陛下,此時天下初定,又兼之要與突厥作戰,對科舉的改革可以暫緩,以免動搖人心。」他沒有明說,但大家都清楚他的意思——先搞完外面,再來動內部的事情,免得那些世家在這個節骨眼上鬧么蛾子!就算動搖不了什麼,也終究麻煩。

  明朝,洪武十三年。

  神跡消失後,朱元璋第一件事還是囑咐朱標:「標兒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平日不可太過勞累,有不適的地方就及時看太醫……」

  朱標含笑應是。

  朱元璋轉頭對朱棣說道:「老四,你先留在宮裡面,就藩的事情等等再說。咱先把你二哥三哥也叫回來。」

  見朱棣也點頭應了,他又轉向大臣們。

  首先是武將:「你們也要保重身體,日後咱大明有許多地方都需要你們。」不等武將們眼含熱淚激動應是,他又訓道,「還有你們家的子孫,都要好好教導,還要讓他們實地體驗體驗,免得不是荒唐紈絝、就是紙上談兵,敗了家業。」

  將領們知道他是想日後依舊能有合格的將領征戰四方,而不至於需要指望皇帝自己親自上陣,也都認真領命,紛紛暗自決定回去就把兒孫扔到最近正經作戰的隊伍里去鍛鍊一番。

  接下來是文官:「你們的功勞,咱都知道,你們是什麼人,咱也清楚。」先夸一句,讓他們心裡有底,又道,「咱也知道你們有些人和那些江浙的酸腐們有交情,咱也不讓你們為難,你們就向他們傳達一下咱的意思,要不好好為大明做貢獻——當然,不是那種一死了之的貢獻,要不就讓咱提前幫他們為大明盡忠。」

  文官們也都諾諾應是,畢竟萬歲沒把他們算進去,看樣子處理那些人的時候也不會牽連他們,這就很好了。但委屈還是有的——神跡都說了太祖有那麼多制度不合理,這大明的問題怎麼就全落到我們文官頭上了?沒有我們,你怎麼治理天下?!

  只不過他們明白,自己不能和萬歲搞什麼爭辯。在你說服他之前,他就會先在物理上說服你。

  朱棣看著朱高熾和朱瞻基:「你們兩個去吧,回去反省反省,寫寫感悟,讓俺看看你們這些年到底學了些什麼。」

  等二人離去後,他吩咐內侍:「去,把在京的二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還有勛貴們給俺叫進宮來,特別是跟著靖難的那幾位。內閣的那幾個也叫過來。」

  這個內侍領命離去,他又對另一個內侍道:「把有出海經驗的、還有跟俺一起靖難的宦官也都叫過來。」

  宋朝。

  趙匡胤暫時沒什麼政策要搞的,他的首要任務,還是要搞清楚到底是哪個敗家兒子繼承了他的帝位,最後導致他大宋基業的覆滅。(雖然趙匡胤最初應該是想要把趙光義當繼承人,但後來兒子長大他的想法就變了)

  趙德昭、趙德芳一動不敢動,瑟瑟發抖。

  趙光義和趙光美在一旁看熱鬧,時不時提一些建議。

  漢朝,元朔元年。

  劉徹先前派人去傳喚的樓船官和少府卿此時已經到了,恭恭敬敬地等待他的吩咐。

  「朕叫你們過來,就是想問問大漢的造船技術如何?能否進行出海遠行?如果不能,給你們時間和錢財,能否造出合適的船隻?需要多長時間?」

  樓船官沒說話,少府卿行禮問詢道:「不知陛下口中所說的出海遠行,是到何地?」

  劉徹想了想,覺得還是近一點兒先搞錢:「就是倭國。」

  樓船官此時回道:「臣需要試驗一下,隨後再給陛下答覆。不過若需要造新船,需要的時間不會太短。」

  劉徹點點頭,他此次的目的就是讓這兩人知道這件事,並為之努力:「朕知曉了,朕希望能夠儘快獲得好消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