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困獸之鬥

  第38章 困獸之鬥

  宋朝,紹聖二年。

  宋哲宗趙煦看著畫面中唐軍的鐵馬金戈,雄壯的戰馬馱著披堅執銳的將士,列陣在北邙山上,隨時都能衝鋒而下、截斷敵陣並獲取勝利的樣子,只覺得滿心嚮往。

  「唐軍軍容之興盛整肅,實乃史所罕有!」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這樣勇猛進取的將領和士卒是他夢寐以求的,但更讓他渴求的,是唐軍中的這些精銳無比、衝殺四方的騎兵。

  良馬!大量的良馬啊。這還是在唐初武德年間,而仁宗朝編纂的《新唐書》同樣讚賞唐朝的良馬: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可他的大宋呢?

  雖然施行馬政,也對戰馬培育十分重視,還不斷通過貿易買入良馬,但官馬的數量已經從開國時期的二十餘萬匹下降到了數萬匹,而自從西夏自立後,獲取當地的良馬更加困難。

  天下馬軍,大率十人無一二人有馬。

  【屈突通領命而去。當兩軍短兵相接之時,戰場上煙霧四起,李世民隨即率領精銳騎兵自北邙山衝殺而下,直指王世充防守薄弱的側翼,身先士卒沖入陣中,與屈突通里外相應。

  與以往一樣,沖入軍陣的李世民帶著騎兵,所向披靡,一路衝殺,一邊砍殺敵軍、一邊判斷王世充軍陣的關鍵所在,很快就要完成穿插。

  但意外發生,王世充選擇在有著城垣塹壕的故馬坊、臨谷水而列陣,此地自然溝溝壑壑,而因為挨著谷水,所以有一條長堤。

  有些複雜的地形對騎兵整體產生了阻礙,李世民一馬當先,衝到長堤的時候,才發現身邊只跟隨了將軍丘行恭,其他騎兵都還沒有跟上來。而眼前王世充的騎兵正在不斷聚攏。

  更糟糕的是,李世民的坐騎,颯露紫中箭死亡。

  面對如此險境,丘行恭將坐騎讓給李世民,自己下馬執刀步戰,斬殺數人,掩護李世民突出重圍。

  而在戰場上,唐軍的騎兵與步兵合力,已經在王世充軍中來回衝殺數次,但這一次,王世充的軍隊也出乎意料的堅韌,「散而複合者數焉」,每每被衝散又會重新整合。

  突圍出去的李世民換馬後,再度沖入了敵陣。

  經過整整一上午的艱苦奮戰,在唐軍的反覆穿插衝殺下,王世充終於頂不住了,開始撤退,「自辰時及午時,賊眾始退。」】

  漢朝初年。

  劉邦看著唐軍這次比較大規模的正面會戰,思索道:「唐軍的作戰方式,很重視步兵和騎兵的配合。」之前的幾次戰役中,騎兵的突擊能力、追擊能力都展現了出來,但還沒有如此直觀的展現步兵和騎兵之間的配合作戰。

  從這一次谷水前的戰鬥看,唐軍的關鍵不僅在於騎兵,步兵的作戰能力也相當高妙,並且也要承擔正面迎敵的重任,隨後騎兵藉機插入敵陣的側翼、或者說薄弱點,開始穿插迂迴。

  在這之後,是騎兵和步兵的配合,而顯然,唐軍的步騎兵之間的配合水平已經很高了。

  「不過,這還真是差點出岔子啊,沖得太猛也不是好事兒。」對於李世民遇到的情況,劉邦唏噓道。

  漢朝,元狩四年。

  衛青和看了幾場戰役後,終於又向劉徹開口:「陛下,臣觀天幕中唐之騎兵,與我大漢有許多不同。」

  霍去病連忙點頭:「沒錯,除了用兵思路不一樣,馬匹、鎧甲和武器等都有不同之處,看起來他們的馬和甲冑都要更好。」

  劉徹也思考起這個問題,他其實也發現了,畢竟有過上林苑的經驗,但想著等等再說:「鎧甲和武器應當與唐朝冶煉技術改進有關,但馬匹,這種良馬的來源是在何地?」

  【王世充撤退,李世民自然率領唐軍乘勝追擊,最終斬首和俘虜了八千人。隨後,王世充龜縮城內,而唐軍則駐紮於洛陽城下。開始準備攻城。

  而隨著王世充最後一搏的失敗,以及自太行山而來的劉德威的持續逼近,再加上之前數座州縣紛紛投降的氛圍,剩餘的還未投降的州縣開始挨個降唐。

  就在二月中,先是宋王王泰丟下了自己鎮守的河陽,而緊挨著河陽、被劉德威包圍數日的懷州隨之降唐。

  這一點很關鍵,從此唐軍不僅徹底打通了自己與關中後路的水陸通道,還因為控制住了黃河口岸,此後竇建德的援兵難以從水上而來。

  而此時,眼見四周都已經陷入李世民之手的虎牢關守將沈悅,在二月三十秘密聯繫了李世勣,表示了自己歸順的意願,並在李世勣和王君廓夾攻虎牢關時充當了內應,協助唐軍攻下虎牢關、俘虜了荊王王行本和戴胄。】

  秦朝。

  始皇帝看著地圖,「懷州和河陽?」這兩個地方堅持的挺久啊,去年八月份,劉德威就到了河內了,這兩個地方堅守到了來年二月,時間確實不短。

  王翦在一旁道:「懷州與河陽位於黃河北岸,於洛陽而言至關重要。此次懷州與河陽落入唐軍掌控,對王世充而言是致命的;而先前提到的冀州竇建德的援兵,恐怕也不好從黃河北岸進軍。」更不用說,虎牢關也成了唐軍的了。

  在場對軍事了解的人都表示贊同。

  河陽,是洛陽的北大門,再往北就是懷州,對向太行道,可抵高都縣;從西北走,則是軹道,抵達絳縣,從而威脅關中,北上太原。也就是通過河陽北行,可以有望控制上黨郡這一關鍵地區,進可攻、退可守。

  而往西,河陽可以到達三門峽,坐擁崤函古道、臨近黃河渡口;往東,則可以通過梁縣,直抵江淮地區。

  失去這樣一個地方,對王世充整體的打擊堪稱致命。

  明朝,洪武年。

  說起來唐軍占領了河陽和懷州,朱樉就想起來唐朝後來在河陽這個地方發生的事情:「所以,我記得,後來唐朝中央衰弱、藩鎮節度強大以後,名將李光弼防守田承嗣時,是不是就直接放棄了洛陽,反而堅守河陽?」

  朱標肯定了他的話:「沒錯,李光弼退保河陽,可以說保住了唐軍,也保住了關鍵。」

  朱棣轉了轉眼珠子,開始回想河陽這個地方的種種事跡:「河陽這地兒發生的事情很多,就單唐朝安史之亂前後就有不少,安祿山自己就派人把河陽橋給斷了,後來郭子儀也斷掉了河陽橋……」

  →

  朱棡也加入了對河陽的討論:「就唐朝之前、關隴集團存在的北魏、北周都有幾次,更不用說再往前數,更是發生過不知道多少次關鍵戰事了。」

  朱元璋此時倒不怎麼關心河陽失陷,他看到了虎牢關被俘的人之一,戴胄。

  「戴胄這次被俘可是好事兒啊,得遇明主,唐太宗又喜獲能臣,實乃兩全其美之事。」他是欣賞戴胄的,認為戴胄是一個能夠公正處事、合理用法的人,而且「獄以無冤」,實在是一名優秀的大臣。

  【至此,李世民進軍洛陽城下,通過整體的布局,巧妙的控制,最終用六路大軍(四路+李世民+李世勣)徹底消滅了洛陽四周的防禦體系,完成了全局的推進。

  這不得不讓人感嘆一句李世民的軍事水平之高。

  在駐紮洛陽城下時,就是開始攻城的時候了。

  在攻城戰中,唐軍一如野戰時般勇猛,但洛陽城高牆厚,且防禦準備充足,「大砲飛石重五十斤,擲二百步,八弓弩箭如車輻,鏃如巨斧,射五百步」,可以說,此時的洛陽城完全是一座巨型堡壘,而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

  但哪怕有糧草問題,在短期內唐軍依舊難以攻克這樣一座堅城。】

  漢朝,元狩四年。

  「唔,」劉徹看到洛陽城的守城兵器後,眼神再一次亮了起來,「這唐朝時候的砲、弩箭也都很不錯啊,雖然不想那個明朝的火器,但火器要研究,這個大砲、如車輻的弩箭也要試著看能不能做出來。」

  他愉快地想著大砲和弩箭被製造出來、安置在重要城池後的樣子,隨後向一旁的侍從擺了擺手,示意侍從去通知相關負責人。這點事情,直接安排下去就好了。

  侍從會意,向一旁的記錄重要內容的官吏要來刻畫下這些器械大致形狀的絲帛,隨後離去。

  「久攻不克,這樣下去唐軍內部必然會發生問題。」霍去病皺眉,本身長期圍攻、一直有人陣亡卻還沒有任何成果,就非常影響士氣,會讓士卒開始不願作戰;而唐軍此時,作戰的時間已經很久。

  何況經過這幾個月來的戰鬥,唐軍可以說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有這些成果打底,更容易讓人產生「這樣也行吧」的想法,從而對強攻洛陽產生退縮之意。

  「唐太宗不會允許中途停止的,那樣只會前功盡棄。」都這個時候了,居然要退?洛陽都斷糧了!劉徹對此絲毫不擔心,這個唐太宗現在看來確實是與士卒並肩作戰、不畏犧牲,也確實有著胸懷,但這並不意味這個人在面對自己認為要堅持的事情上會好說話。

  相反,這個人大約十分堅定,並不是隨隨便便會被輕易說動的類型。

  【面對洛陽的久攻不下,士卒們屢戰無功,疲憊不堪,漸漸開始升起想要退兵想法,而唐軍的將領們也不例外,總管劉宏基、李壽(李神通)等人開始想李世民提出建議:不如我們暫且班師,洛陽就留待後日如何?

  這幾人的話,其實可以代表軍中關中一系人馬的意見,在他們看來,這次的功勞已經不小了,王世充就剩下一個洛陽,而唐軍久攻不下,士卒疲敝,暫時撤軍也是好事。

  確實,洛陽防守堅固,攻打多日都未見效果。但,此時的洛陽同樣已是強弩之末,唐軍距離大勝利也只有一步之遙,此時放棄,那不就是半途而廢嗎?

  更別說,洛陽還有著極高的政治意義。

  於是李世民堅決拒絕了這個建議,並生命「敢言班師者斬」,堅持繼續攻城。】

  明朝,洪武十三年。

  宮人把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送了過來,朱元璋一把抱過他的好孫孫,眉開眼笑。

  朱雄英聽著神跡講述,捕捉到了一個詞:「關中一系?爺爺,關中?」他疑惑地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心情頓時更加愉快了,不愧是咱的好孫孫,小小年紀就能把握住關鍵,實在是天授之姿!

  他樂呵呵地開口給朱雄英解答疑惑:「沒錯,就是關中。雄英啊,你想一想,長安在哪裡,是不是就是關中?」朱雄英點頭,朱元璋繼續說,「關中一系出自關中,他們認為現在功績已經足夠了,而繼續打下去沒有意義,而他們又有關中這個退路,那此時撤兵也不會太影響他們。」

  朱雄英的小腦袋點了點,又道:「那爺爺,是不是就是說此時士卒疲敝,他們認為不應該再這種情況下接著打,而反正有關中,那撤軍也沒什麼。」

  「沒錯,雄英說的很對。」朱元璋慈祥和藹地回答。

  「那,所有人都認為應該撤軍嗎?」朱雄英再次問道,他覺得,按照他平日裡的情況看,每個人之間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的。

  朱元璋頓時更開心了:「當然不是。就說那些瓦崗寨降唐、劉武周降唐的人,就不會願意。」見朱雄英有些迷惑,他簡單道:「那些後來投降加入唐軍的人,就會更想要打下洛陽,建立功勞。」

  朱雄英點點頭,這次他大致明白了。

  【洛陽城內確實已經瀕臨崩潰。

  糧道斷絕,是無法迴避的最致命的問題。

  糧食被王世充控制起來優先軍需,而在城內,一匹絹等於三升粟,十匹布可以換來一升鹽,普通百姓把洛陽的草根樹葉吃光後,開始在泥里混入米屑當食物吃,餓死者遍地。(天幕會自動換成對應各朝代的度量)

  以人口數量看,四年前楊侗遷徙三萬家百姓進入洛陽,此時只剩下了不足三千家,公卿貴族和官吏們也和普通百姓一樣,開始餓死。

  此時的洛陽,能夠勉強供應的,也只有需要守城作戰的士卒,距離徹底崩盤只是時間的問題。

  而促使王世充還有信念繼續堅持的,除了他個人因素外,還有什麼呢?

  那就是竇建德的援軍了。王世充在等待竇建德來救援自己,從而解除洛陽之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