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後唐

  第139章 後唐

  唐朝,貞觀年間。

  看到朱溫、篡唐、後唐的李世民在努力的心平氣和,畢竟想要活的久心情一點要好。

  若是一定要問他現在是否有什麼感想沒有,他可能會說:「我大唐後面的這些王朝,一個個都這麼具有自己的特色嗎?」

  契丹、遼朝就不說了,天幕也反覆強調過他們是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自有不同;而且還是剛剛從部落聯盟轉向帝制的情況,保留的各種契丹民族特色自然很多。

  可這個後唐?——雖然是沙陀族,但鑑於稱帝的李存瑁姓李、且這個李姓很有可能是大唐的賜姓,那麼他們加入大唐、或者說在大唐生活應該有了不短的時間。

  所以,為什麼你們後唐皇帝會有這麼多養子?有養子也就罷了,為什麼在有親子的情況下養子還能紛紛登基?

  還有那宋朝,雖然確實是穩定下來了,但也著實自有一番特色。

  他嘆口氣,轉而就著「人皇王妃攝政東丹國」的事情開口道:「所以,遼朝一貫的傳統就是,在丈夫因為去世或其他種種原因無法理政、處理屬地事務的時候,且子嗣年幼、或者隨征在外、或者無子以及其他情況下,妻子可以直接接收相關權力和事務——起碼在遼朝貴族層面如此?」

  耶律倍跑了,在刨去耶律德光是否會遷怒他的妻子兒女的問題外,人皇王妃蕭氏接手了東丹國政,直到過世。而這又是一貫傳統。

  所以述律平先前總攝軍國大事的時候能夠極快地掌握住局面——因為這本來就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他們的傳統。

  明朝,洪武年間。

  朱柏大感震撼:「耶律倍居然沒有死!他的王妃居然還能接手東丹國!他的兒子還能被遼太宗帶在身邊!啊,後面還登基了,成了遼世宗。」

  這可是切切實實的政治敵人,能夠威脅到統治的敵人——雖然耶律倍現在並不能敵得過耶律德光,但居然就這麼輕鬆就算是處理了……這讓他這個知道自己在那個未來中被好侄兒逼到自焚而死的人怎麼能夠不震驚。

  「是啊,是啊,」朱橚幽幽道,「他活的可真開心。」雖然確實因為不爽而跑路到了後唐,但整體而言,可比他們幾個好多了。

  朱樉沒有這個體會,畢竟他在朱允炆登基前就掛掉了,於是道:「這可能也是遼國的傳統。當時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兄弟叛亂,遼太祖不也沒有殺掉他們嗎?」想了想,又補充道,「後來遼國還有幾次叛亂,其中不少叛亂者也沒有死。」

  所以,這是為什麼?

  皇子們用充滿疑惑和求知慾的目光看著彼此。

  ——憑什麼?

  ——我們能不能也有這樣的待遇啊?

  ——雖然他們討論這個話題好像不是很合適,但反正,他們討論的不合適的話題已經有很多了。

  朱棣緩緩道:「可能是因為他們是契丹吧。」

  說完這句比廢話還廢話的話後,他看著兄弟們帶著不善的眼神,接著道:「天幕不是一直說他們是剛剛轉變,之前還是世選制嗎?可能正因此,不管是當事人,就是皇帝和反叛者,還是其他貴族,都不覺得那些事情是大事,需要處死。」

  之前可是聯盟世選制,姓耶律的貴族理論上都可以競爭可汗,既然如此,把可汗代入皇帝,大家想要競爭成為皇帝,這有什麼錯?

  雖然這個邏輯不是很正確,但是在剛剛轉變的階段,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

  ……

  皇子親王們一下子全蔫兒了。這情況,沒得學啊!

  雖然他們也沒打算搞什麼叛亂。嗯,只是想要老父親對他們寬容一些罷了。

  【而後唐的內亂,正是契丹真正大跨步走向一個類似中原的帝國的天賜良機。

  這種機會,堪稱百年難得一遇,因為這一事件的最終結果,是給契丹帶來了燕雲十六州——它的軍事地理意義至關重要,但它帶給契丹的並不只是軍事地理上的幫助,還有人口、土地、文化、技術……

  若是沒有這一次機會,若是耶律德光沒有抓住這一次機會,那麼契丹是否還會變成遼朝,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就是一個問題了。】

  宋朝,開寶年間。

  趙匡胤一聽到天幕提起這件事情,牙齒就咬得咯咯作響。

  他承認,大宋自身有問題,不僅有,而且有一些問題還是他也不願意改變、或者難以改變的。

  比如說軍政問題。以後唐為例,軍事實力相當強大,但政治治理方面卻差了不止一節——而大宋為了保證秩序、統治、約束那些已經在五代十國期間被放縱過了頭的將領,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對於這些政策,他只能說要去改善,但並不可能徹底改變。

  但不論大宋自身的問題如何,當時石敬瑭以燕云為交換條件,換來遼太宗出兵相助,就是造成如今天下分裂的罪魁禍首!

  正如天幕所言,就算契丹可以自行發展,但沒有燕雲的土地人口和各項技術作為推動,他們的發展腳步起碼會慢上一些,力量也不會有如今這樣強大。

  契丹,天贊二年。

  聽到契丹擁有了燕雲十六州,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都欣喜若狂。

  那可是燕雲十六州啊!

  「這是天神對我契丹的祝福!是天神在保佑契丹!」耶律阿保機立刻道,燕雲十六州這樣一個他夢寐以求的地方,最終也來到了契丹的懷抱,這不正是天神在護佑契丹嗎?

  畢竟,天幕中這件事情的前提——後唐的內亂,李從珂弒君自立,可不是他契丹能夠左右的。契丹,如今還在不斷發展,還沒有到能夠影響後唐核心政治的水平。

  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都很清楚,若是按照如今的局面發展下去,即使有一天,契丹能夠獲取燕雲十六州,也必然是在不短的時間之後——耶律阿保機一直想著將契丹的領土擴展,自然也和後唐軍隊有過作戰,但勝率並不算高。

  想要攻下燕雲這樣的要塞,那就更加困難了。

  述律平笑道:「還要感謝那個石敬瑭,沒想到這樣一個追隨李嗣源滅掉後梁的悍將,最終也促成了後唐的滅亡。」

  如今契丹是天贊二年,也是後唐李存瑁稱帝的同光元年,石敬瑭正跟隨李嗣源平定汴水不久。

  【天顯八年,後唐明宗李嗣源駕崩,其子宋王李從厚被宣詔繼位。

  但是,李從厚卻並不能夠真正掌握局勢。他想要勵精圖治,但沒有充足的經驗,更沒有足夠的人手班底;李嗣源遺留下來的老臣把持朝政,卻有並非有足夠治國才能之人,雖然掌握大權,卻不能處理好後唐存在的各項問題。

  後唐軍隊戰鬥力還是有保證的,因此,當時的主要問題就是內部問題,也就是中央和地方幾位實力強大的節度使間的矛盾。

  而這些節度使的代表人物,就是李從珂和石敬瑭。

  但石敬瑭畢竟是外姓,而李從珂卻是養子,又有潞王的身份,頗受忌憚,他的長子被外調地方,女兒被召入京城。

  李從厚登基後,改元應順。應順元年二月,他聽從權臣的建議,對鳳翔、河東、成德、天雄(魏博)四鎮節度使進行易地調動,而李從珂正是鳳翔節度使。

  於是,李從珂聲稱「朱弘昭等乘先帝疾亟,殺長立少,專制朝權,別疏骨肉,動搖藩垣,懼傾覆社稷」,以「清君側」為名,開始反叛。】

  唐朝,開元年間。

  許是感知到了太宗皇帝的怒火,李隆基面對天幕中即使大唐滅亡也依舊存在的節度使問題,在大臣們若有似無的視線下,既有些尷尬、又有些憤怒。

  他絕對不會再這樣設置節度使了!

  他怎麼能清楚那個他究竟是怎麼想的,反正他現在絕不是那樣的想法——所以你們能不能不要悄悄打量朕了?朕能能感覺到!

  宋朝,開寶年間。

  趙光美感嘆:「節度使的問題一旦開始,就無法逆轉了。」

  這個節度使的問題,不只是指節度使一旦開始反叛、就會作戰到底,還指一旦開始有節度使掀起反旗,後續對其他節度使就會愈發警惕——不管是原本的皇帝,還是節度使上位的皇帝。

  李從珂倒是成功了,可正因為如此,他就會更加警惕各個節度使,特別是同樣實力強大的石敬瑭。

  「而且李從珂和石敬瑭仿佛一向不和來著。」趙德芳道,他記得有這個說法,兩人關係本就不算好。

  【很快,李從珂就一路直逼後唐的京城洛陽。

  面對無力回天的境地,李從厚選擇出奔,路上碰倒了他之前宣詔入朝抵擋李從珂的石敬瑭。但此時勝負已分,石敬瑭也不願意為了李從厚而與李從珂對立,於是軟禁了他。

  應順元年四月,李從珂進入洛陽,登基稱帝,隨後派人殺死李從厚。但是後唐的混亂才正式開始。

  李從珂對石敬瑭非常警惕,一直不願意放他歸去,石敬瑭日日憂懼,最後還是他的妻子永寧公主請求曹太后說和,才放石敬瑭回去。

  但是即便如此,雙方的關係還是日漸緊張。清泰三年,大臣薛文遇對李從珂的建議是「石敬瑭除亦叛,不除亦叛,不如先事圖之」。

  於是,李從珂改任石敬瑭為鄆州節度使,進封趙國公。

  而石敬瑭見到如此詔令,心中確信李從珂要對自己下手了——我怎麼能坐以待斃?於是決定固守太原,若是李從珂不加以逼迫,就依舊奉其為主;若是不能容他,就「外告鄰方,北構強敵,興亡之數,皎皎在天」。

  正是那句話: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兒皇帝石敬瑭)

  (你真該死石敬瑭!)

  (稱臣呼父古所無,石郎至今有遺臭。)

  (惟石敬瑭乞憐外族,恬不知羞,同一稱臣,何如不反,既已為帝,奈何受封,雖為唐廷所迫,不能不倒行逆施,然名節攸關,豈宜輕隳!)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覺得,自己這才真正見識到那唐末的混亂程度——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雖然天子確實可以說是寧有種耶,大漢的高皇帝就是起於微末,但話不能這麼說啊!寧有種耶——老劉家繼承位置的天子,哪個不是因為身為劉氏子孫?

  或者說,就算要改換天子,譬如東漢末年那些人,也都需要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條件,可以是身負血脈、可以是人望所歸、可以是治理有方……但,說到底,不能直接上來就是一句「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啊!

  居然連一層皮都不打算披了嗎?

  而能夠形成這樣的風氣的環境,又該是何等的混亂、無序、無所顧忌。唐朝的禍亂,遺留的真正災害是在此處啊。

  -

  不只是他,漢朝、包括漢末的君臣們,看到這樣直白而毫不掩飾的說法,都頗感震驚。

  縱使王莽篡漢、東漢末年的各地割據,大家都還要找到一些理由來論證天命,何曾如此來說明自己的正確性?

  這樣的話語,簡直和司馬家當街弒君相差不遠了。

  ——正確性,絕不只是兵強馬壯就可以的。而天子的權威性、王朝的傳承,也絕非一個兵強馬壯就可以支撐的。

  需要兵強馬壯,但不能只有兵強馬壯。

  【李從珂自然不能容忍石敬瑭自立,要削其官職爵位。

  於是,在桑維翰和劉知遠的支持下,石敬瑭派遣使者攜帶桑維翰撰寫的表文,向耶律德光求救。

  契丹一直對燕雲地區虎視眈眈。天顯五年,耶律德光的弟弟、耶律阿保機的第三子耶律洪古就曾經攻下寰州(山西朔州),擄掠人口和糧草。

  面對如此良機,耶律德光怎能錯過?更何況,石敬瑭還許下了相當誘人的條件:割讓燕雲地區作為報酬。與此相比,什麼父子之名,那都是次要。

  於是,耶律德光欣然答應了出兵請求,約定秋日的時候出兵援助。

  而石敬瑭呢,反正都要反了,乾脆又上表,指責李從珂的皇位非法,應當讓於李嗣源親子許王李從益。

  同時,親自率兵固守太原城池,絕不外出,只等待契丹援兵到來。】

  (三千里赴難,一定能成功。看你氣貌識量,真是中原之主啊。我要你立為天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