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視頻

  第103章 視頻

  【公元961年:杜太后去世。

  同年七月,趙匡胤委任趙炅為開封尹、同平章事。此後趙炅就一直擔任開封尹之職(俗稱「判南衙」),直到繼位。在此期間,他仗著兄長的信任,舉止高調,排場盛大,被開封人驚嘆「好一條軟繡天街」;又廣泛結交各路豪傑才士,努力培植自己的勢力,從而形成一股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

  自宋朝開國起,趙炅就覬覦皇位,而他必須跨越的障礙則是中書令趙普。為此,趙炅與趙普開始了明爭暗鬥。

  公元973年:趙普因風頭太盛,得罪趙匡胤,因而罷相。隨著趙普的失勢,趙炅也獲得「准皇儲」的地位,不到一個月後就被封為「晉王」,位居宰相之上。而趙普罷相後,趙炅的親信盧多遜升參知政事,楚昭輔升樞密副使,他的勢力已經開始控制中樞。

  公元976年:趙匡胤召趙光義入宮飲酒,當晚共宿宮中。

  同年趙匡胤忽然駕崩。晉王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公元977年:趙炅接受右拾遺李瀚的建議,詔令後周舊地邠、寧、唐、鄧、宋、亳等三十九州全部直屬京師。至此,全國州郡皆由朝廷直轄,節鎮領支郡的舊制退出歷史舞台。

  設置審官院、考課院、審刑院等機構,以分割中書門下的部分權力。

  公元978年:在宋朝的政治壓力下,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割據兩浙的吳越錢氏相繼向宋廷納土歸降。

  公元979年:趙光義先派大將潘美等揮師北上,圍攻北漢都城太原,趙光義於二月率軍親征,宋軍擊退遼國援兵,滅亡北漢,終於結束了自唐末黃巢之亂以來近九十年藩鎮割據混戰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統全國。

  同年五月,趙光義不顧眾臣反對,趁伐取北漢之勢,從太原出發展開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復河北易州和涿州。趙光義下令圍攻燕京,宋軍與遼人在高粱河畔展開激戰。趙光義親臨戰場,結果受傷中箭,乘驢車倉惶撤離,北伐失敗。(一戰封神)

  公元980年: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寶上奏趙光義,請求趁交趾(越南)丁朝內亂之機南下討伐,恢復漢唐故疆,統一交趾(越南)。於是趙光義任命侯仁寶為交州陸路水路轉運使;任命蘭陵團練使孫全興、漆作使郝守俊、鞍轡庫使陳欽祚、左監門將軍崔亮為兵馬都部署;寧州刺史劉澄、軍器庫副使賈湜、供奉官閣門祗候王僎為兵馬都部署,伺機進攻丁朝。

  公元981年:趙炅設置京朝官差遣院。中書除授,限於卿監以上朝官,少卿監以下京朝官的考校銓選,改由京朝官差遣院負責。中書事權被分削。

  同年白藤江之戰中先勝後敗,統一交趾(越南)的計劃最終成為泡影,交趾(越南)得以保持獨立地位。

  公元985年:趙光義召集幾個兒子在宮苑中設宴飲酒作樂,因趙元佐病未痊癒,就沒有派人請他。散宴後,陳王趙元佑去看望趙元佐。趙元佐得知設宴一事,怒氣難平,一個勁喝酒。到了半夜,索性放了一把火焚燒宮院。一時間,殿閣亭台,煙霧滾滾,火光沖天。趙光義得知後,猜想可能是趙元佐所為,便命人查問,趙元佐予以承認。趙元佐被廢為庶人。其後以次陳王元佑成為眾意所囑的皇儲人選,而趙光義也有此意。

  公元986年:趙光義派遣潘美、楊業、田重、曹彬、崔彥進五位大將分東中西三路,以東路為主再行北伐。西路、中路軍進軍順利,而主力東路軍屢遭遼軍挫敗,糧道被切斷,終未能與中西二路匯合,於岐溝關大敗而潰。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將楊業因掩護軍民南撤被遼軍俘虜,在獄中絕食三日而死。之後,北宋在對西夏党項族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戰役中屢次失敗,但因其厭戰,與宋廷議和。趙光義以親信傅潛、王超、柴禹錫、趙鎔、張遜、楊守一及弭德超等為禁軍統帥,多庸碌之徒,臨陣懼戰。

  同年趙元佑改名趙元僖,並封開封府尹兼侍中,成了准皇儲。同年,雍熙北伐失利。趙普上《諫雍熙北伐》奏疏,得到趙光義嘉賞。後來,趙元僖也上疏論及伐遼之事,為趙光義採納。

  公元988年:普第三次為相,威權一時又振。竭力支持和拉攏趙普的陳王元僖也晉封許王,更加鞏固了皇儲地位。趙普罷相後,趙元僖又與另一位宰相呂蒙正關係密切。立儲之事正在按部就班地進行。

  公元990年:趙炅在已有的直史館的基礎上,又命人分直昭文館和集賢苑,於是館閣之職基本齊備,從而奠定了宋代館閣制度的基礎。

  公元991年:設審刑院于禁中,凡獄具上奏者,先送審刑院,後又規定大理寺所詳決案牘即送審刑院,不再經刑部詳復。就這樣,審官、考課二院奪去了中書吏房的機務,審刑院奪去了中書刑房的機務,相權受到削弱,皇權得到強化。

  加強樞密院權力。趙炅即位後,經過一系列人事調整,將曹彬排擠出樞密院,由其潛邸親信石熙載、王顯、柴禹錫分別出任樞密院使和副使。到他去世前夕為止,樞密院要職基本都被他的親信壟斷。此時的樞密院在很大程度上不過被趙炅當作協助處理機政的私人參謀班子,而很難說是負責國家軍政決策及軍事指揮事任的最高機構。

  公元992年:又置磨勘京朝官院與磨勘幕職州縣官院。

  趙元僖早朝回府,覺得身體不適,不久便去世了。趙光義極為悲傷,罷朝五日,並寫下《思亡子詩》。

  趙元佐被廢,趙元僖暴死,儲位儲空缺,於是馮拯等人上疏請早立太子,趙光義便將馮拯等人貶到嶺南。自此以後沒有人敢議論繼承問題。

  公元993年:改磨勘京朝官院為審官院,廢京朝官差遣院,以審官院總其事。同年,改磨勘幕職州縣官院為考課院。

  同年四川爆發王小波和李順發動的農民起義。起義軍所到之處調發富家大姓除生活品外一切財產於眾,得到蜀地農民呼應。

  公元994年:知秦州溫仲舒為了防止吐蕃部落搶奪砍伐的樹木,發兵驅逐吐蕃部落到渭河以北。趙炅擔心引發邊患,便讓薛惟吉代替溫仲舒知秦州。在當時的吐蕃諸部中,與宋朝關係最密切的是涼州的六穀部,其酋長折逋氏世襲知西涼府之職。

  同年起義軍占據成都,建立大蜀政權,趙光義得知後派遣兩路大軍討之,起義軍終於至道二年(996年)徹底失敗。

  公元950年:趙光義三子壽王趙元侃被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恆。趙光義冊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師之人見到太子都歡呼,趙光義卻聞而不悅。後在寇凖的勸解下心情才好轉。

  69🅂🄷🅄🅇.🄲🄾🄼

  公元997年:改道為路,分全國為十五路,分別是京東路、京西路、河北路、河東路、陝西路、淮南路、江南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兩浙路、福建路、西川路、峽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從此路成為宋朝一級行政單位。此外,趙炅還設置走馬承受一職,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同年趙光義於萬歲殿駕崩,時年五十九歲,在位二十一年。皇太子趙恆登基為帝,是為宋真宗。群臣上尊諡曰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廟號太宗。同年十月己酉,葬於永熙陵。】

  〈趙光義拉低了歷代太宗的地位〉

  〈高粱河車神〉

  〈文治武功可惜了只有一個文治,武功個垃圾一樣〉

  【宋王朝

  傳一十八帝,共計319年,施恩與天下。可致必勝,萬里江山千鈞擔,「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60年-公元976年)

  願解下兵權,解下黃袍加身之憂,與朕做兄弟者,但飲此杯。

  宋太宗趙光義(公元976年-公元997年)

  燭影斧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想瞞過天下人嗎

  宋真宗趙恆(公元997年-公元1022年)

  澶淵勝,則我大宋勝。澶淵敗,則大宋危也。

  宋仁宗趙禎(公元1022年-公元1063年)

  要以民為邦本。

  宋英宗趙曙(公元1063年-公元1067年)

  以文治國,以武安邦。

  宋神宗趙頊(公元1067年-1085年)

  以仁治天下。

  宋哲宗趙熙(公元1085年-公元1100年)

  好為之。

  宋徽宗趙佶(公元1100年-公元1126年)

  宋欽宗趙桓(公元1126年-公元1127年)

  三十功名塵與土。

  宋高宗趙構(公元1127年-公元1162年)

  八千里路雲和月。

  宋孝宗趙昚(公元1162年-公元1189年)

  靖康恥,猶未雪。

  宋光宗趙惇(公元1189年-公元1194年)

  臣子恨。

  宋寧宗趙擴(公元1194年-公元1224年)

  何時滅。

  宋理宗趙昀(公元1224年-公元1264年)

  山河破碎。

  宋度宗趙禥(公元1264年-公元1274年)

  風飄絮。

  宋恭宗趙(公元1274年-公元1276年)

  身世浮沉。

  宋端宗趙昰(公元1276年-1278年)

  雨打萍。

  宋末帝趙昺(公元1278年-公元1279年)

  大宋亡矣。】

  〈文化在趙宋可以說是巔峰了,但屈辱在趙宋也可以排第二[柴犬][柴犬]〉

  〈晉排第一是嗎?[柴犬]〉

  〈唐宋元明清中唯一一個沒有統一的王朝。〉

  〈不知道怎麼我看宋朝就是燃不起來。〉

  【本期宋太宗趙光義已結束,我們下期再見】

  天幕消失,所有朝代又進入了緊鑼密鼓的處理各項事務的階段。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先解除了趙光義目前所擔任的所有職務,吩咐侍衛們將趙光義押回府邸,並派出一隊侍衛看守府邸,不允許任何人出入一步。

  隨後,就叫來了他的心腹宰執和將領們,加上趙光美、趙德昭和趙德芳一起,開始就近期對外戰略、對內政策進行討論,放在日程上的還有關於日後朝堂民間風氣建設的問題。

  至於宋朝的其他皇帝們,也各有風格。

  登基後的趙光義一面以更大力度發揚文化事業、鼓勵文士的成長,一面對國內政策修修補補,力求不讓川蜀亂象再次爆發。至於對外和將領待遇,猶猶豫豫許久,趙光義還是稍稍地放寬了一些限制,比如,關於打仗是否要預授陣圖的問題。

  特別是經歷過高梁河一戰的趙光義,經過天幕看到,更是心中憋著一個大願望——他一定要先把遼國滅掉!畢竟,要消滅自己的黑歷史……

  秦朝。

  始皇帝從這個科舉中獲得了一些靈感。

  除了軍功爵制度,大秦需要開發出另一套比較簡單的晉升制度來,這個晉升的方法必須簡單易懂,就像軍功爵一樣,有軍功就可以提升地位。

  大秦確實不能搞什麼複雜的文學考試來,但簡單一點的,從識字開始,到對秦律的掌握程度,再到更深的領域……

  之前其實大秦就有相關的選拔人才的方式,只是沒有徹底統和到一起,沒有想軍功爵制那樣被統一地認為是一個制度。

  現在把這些零零散散地規整到一起,形成另一套完整的體系,或許能夠對沖一些軍功爵制度開始衰弱帶來的衝擊。

  清朝。

  宋朝對他們的價值不算很多,畢竟有不少都在史書上記載著,滿洲大臣們或許有些不曾細讀史書,但皇室還是讀過的。

  現在,在康熙的授意下,御用文人們把精力和筆桿子都集中到了民間戲曲的改編和創作上,力求像楊家將的劇目一樣,從宋-遼和宋-金的和平關係上找到創作靈感,用各種宋遼金的追求和平、大圓滿結局的故事,來消弭民間對大清的牴觸之情。

  唐朝。

  貞觀年間的李世民和他的大臣們在努力研究如何讓科舉在大唐得到更好的推廣,同時打擊世家貴族的勢力,一舉兩得。

  另一方面,就是在空餘時間不斷研究宋明兩朝太宗故事中關於大唐的隻言片語,藩鎮問題、租庸調、府兵制、以及民間起義,這些所有有關於他們大唐內部的問題。

  至於外部問題,李世民等人倒是不是十分在意。一方面,他繼位後,大唐對外基本是占據上風,另一方面,大唐也並非是亡於外敵,更多的還是內部動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