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添人進口

  王瑾想過很多次能在錦州補充到什麼,但唯獨沒想到的就是人。這裡的士兵都是各有各的上司,而且大戰在即,兵力緊張,怎麼可能分給王瑾。更何況王瑾又沒打算當一輩子官軍,難道將來還能帶著人家去當流寇嗎?

  但當王瑾看到這些人時,心說當流寇就當流寇吧。

  遼東的九月已經很冷了,但眼前的幾百人絕大部分都穿著破爛的單衣,有的連褲子都沒有,直接光著屁股。他們的頭全是剛長出些發茬的大禿瓢,只有腦後依稀有些頭髮的痕跡,很顯然是原來留著辮子,剛割掉不久。這些人都是逃人。

  金國統治下的漢人經常會逃到明朝統治區來。皇太極即位之後,漢人的地位略有改善,糧食危機也得到了緩解,逃人數量下降,但是女真貴族對於漢人的虐待依然嚴重,錦州一帶還是源源不斷地能接收到零星的逃人。

  目前很難從關內移民充實遼東,所以逃人就成為了遼東人口的重要補充。但皇太極也會利用這一點,逃人中往往混有金國奸細。

  目前大戰在即,突然來了這麼多逃人,裡面有奸細是肯定的,於是這些人如何安置就成了大問題。現在他們的髮型這樣顯眼,在錦州城外的一處營地統一看押,當然不會出什麼問題,可如果像過去那樣把他們分到各處屯莊上去,勢必會有奸細混入軍中。

  關於這批難民的安置,明軍內部已經爭論了很久了。丘禾嘉提出把他們送到直隸或者山東安置,這樣就算裡面有奸細,相隔千里,也什麼都做不了了。可這會兒誰還顧得上送難民的事,只能先把他們圈在這裡,每天給點吃的。天氣涼,這些難民露宿在外,只有些破草蓆遮身,每天都會死掉一些。

  大官們誰也顧不上難民,小兵也沒有能力來發善心,難民的待遇全看現管的中下層官吏是否盡職,用腳趾頭想也知道,現在大明還能剩幾個盡職的人?這就導致了官軍對難民的態度十分冷漠。

  祖大樂對丘禾嘉提議,不如乾脆把這些難民都撥給王瑾,他們打完這一仗就要去關內打流寇,混在難民里的奸細被他們帶到山西,自然沒法再和金兵聯繫,關寧軍也不用再出錢安置他們了。丘禾嘉當然樂得甩包袱,王瑾也同意,現在他武器多人少,多些兵員補充是好事。這些人基本上都家破人亡,帶他們當流寇也沒什麼。

  沒想到,祖大樂還有第二批人要給王瑾。這批人更出王瑾的意料,居然都是蒙古人。

  自明初以來,就經常有蒙古人投奔明朝,關寧軍中有蒙古人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努爾哈赤反叛以來,遼東地區時常有蒙古人作為金軍的內應,所以現在關寧軍對於收容蒙古人謹慎了許多。

  這一批蒙古降人有三百多人,基本上都來自西拉木倫河流域的阿魯科爾沁部。阿魯科爾沁的首領達賚、孫穆彰去年已經投靠了後金,編為兩個扎薩克旗。據這些蒙古降人交代,他們遭到了察哈爾部林丹汗的攻擊,部眾逃散,貴族們當然都去投奔後金了,但普通的牧人只是一味慌不擇路地逃命,便逃到了明朝統治區內,遇到明軍就直接投降了。

  要是依著祖大樂,不如直接把這些人都殺了,像他這樣砍歸順後金的蒙古部落的老百姓的人頭請功,在明軍中算很正常的行為,畢竟他們原本是屬於敵對陣營的。有的明軍將領甚至會直接殺戮從後金境內逃來的漢人,以他們的人頭作為軍功。

  但是,新來的監軍道張春阻止了祖大樂。張春向來主張對蒙古人不能一味動武,要先以武力殲滅其主力,再收編零散殘部。明軍總不可能把長城外的部落全都屠乾淨,要維持草原的穩定,還得以蒙制蒙才行。對於武裝反抗者當然要殺,如果連主動來投降的都屠殺,將來恐怕蒙古人就不太可能再歸附了。所以祖大樂決定把這批人也交給王瑾,既給王瑾賣個人情,也能向張春交代。

  闖軍以陝北人為核心,幾乎每一代的陝北農民與蒙古牧人都會互相攻殺,雙方之間的仇怨是很深的。但是,在交戰的同時,他們也有貿易,也有聯姻。

  比如說闖營中的管隊跟虎黑九霄,從父系血統上來說,他是蒙古瓦剌部人,祖先歸附明朝成為軍戶。從語言文字上來說,他的家族已經在塞內居住了很多代,母語是漢語,也會簡單的漢字,蒙古話完全是當作外語來學的,只能做基本的日常交流,也不會蒙古文字。從宗教信仰來說,他是***。那麼他到底是蒙古人、漢人還是回人呢?他自己都說不清。他身上的確有很多異族特徵,但是並不影響闖營諸將拿他當兄弟看待。

  所以,闖營諸人也並沒有對王瑾收留這些人表示什麼不滿。就算是和他們有世仇的河套蒙古,只要不是那些血債纍纍的貝勒台吉,投降之後他們也未必會排斥,更何況與陝西八竿子打不著的阿魯科爾沁部。

  這些年蒙古也是連年戰亂,窮苦牧民逃入關內求活路的不在少數,他們不會從事農業和手工業,出路只有一條,就是做僱傭兵,既有為官軍效力的,也有加入農民軍的,現在闖營中的蒙古人就不少,再多三百也不算什麼。

  唯一值得懷疑的是,林丹汗來得是不是早了點?王瑾記得他好像應該在大凌河之戰打完了之後才攻打阿魯科爾沁啊。

  這個暫時顧不上了,九月十五日一整天,王瑾都在忙著整編隊伍。一下子多了上千人,各種麻煩都增加了。這些人肯定是不能用於明天的出兵,王瑾把他們都留在了營中,由於懷疑裡面有奸細,他讓辛思忠對他們嚴加看管,不要讓任何人離開營地。

  蒙古人有很多是騎著馬來的,可惜的是都已經被明軍收走了。王瑾在關寧軍中當兵多年,女真話和蒙古話都會說,原來的部下中也有二十多個蒙古人或會說蒙古話的人,所以管理這些蒙古降人也不成問題。而且這些蒙古人中居然還有三十多人會說漢話,他們的居住地靠近明朝,經常和漢人做生意,否則逃跑的時候也不會逃到錦州來,所以很多人都會一點漢話。

  遼東難民中的婦女還不到十個人,沒有孩子,年紀最小的一個也十三歲了。婦女兒童的體力一般不足以支撐他們從後金統治區逃出來。蒙古降人之中則有三分之一是婦女兒童,王瑾按照在闖營的習慣,將婦女和十二歲以下兒童合為一營,與成年男人隔絕開。至於那些十三四歲的少年,就直接按成年人算了。

  如果是在正常的年代,這種隨隨便便就安排一千多人的做法屬於嚴重違紀,真要是細究起來,殺頭都有份。可是托明末軍制敗壞的福,這麼明顯的違規操作居然沒有任何人覺得不妥,難民的數字也根本沒有準確統計。

  遼東戰亂開始以來,死的人不計其數,誰也不在乎這種小事了。就算把這些人殺了冒功,那也是稀鬆平常的事。尤其是現在一切工作都圍繞大凌河進行,丘禾嘉等人反倒覺得有人肯做冤大頭,收下這幫浪費糧食的難民,是幫了自己的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