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在寢宮門前佇立良久,方正化、王承恩等幾個隨行的太監也都跟著像泥塑木雕一樣站著。
終於,崇禎回頭看了看方王二人,猶豫了一下,說:「王承恩,朕的妻兒便託付給你了。不要藏匿民間,即便賊帥能約束士卒,城內饑荒數月,破城之際也必有亂民搶掠,隱匿街巷,反增危險。你帶五十個新衛營軍士,帶他們到開封府照磨所衙門去,只帶三天的乾糧清水,所有財貨都不要攜帶。照磨是九品小官,照磨所是清水衙門,不會有什麼積蓄,便引不來亂民。然照磨所又是收藏文書卷宗的要緊之地,賊重圖書籍冊,必有從賊文人帶紀律嚴明之精兵前去搶奪,屆時向他們投降,必可性命無憂。」
崇禎對於四大反王做過不少研究,知道他們對於明朝官府留下的文書檔案十分看重,以此作為建立新政權及均平賦稅、清理刑獄的參考。哪怕是在流寇階段,尤其是闖軍,也把這些文書作為研究明朝的材料,在早期的時候,王瑾還經常親自帶隊占領照磨所。現在想來,恐怕那時闖賊就有心問鼎之輕重了。
劉邦入咸陽的時候,諸將搶金銀財寶,獨蕭何搶圖書的事情,知道的人很多,但能做到的人卻很少。蕭何畢竟曾為秦吏,鼓搗這些東西就是他的專業,他這麼做並不稀奇,可驛卒李自成、逃兵王瑾在沒有讀書人加入隊伍的情況下,就如此重視圖書檔案,這特麼可真是反賊一代更比一代強,皇帝這行越來越不好幹了。
現在王瑾當然不會親自帶兵搶占照磨所了,不過各路反王軍隊最近的幾次破城中,都會有穩重的老資格將領或隨軍幕僚帶兵占領照磨所,完整地將原來官府的文書檔案接收下來。帶去的士兵也都是紀律較好的老兵,不會隨便殺人放火。崇禎雖然研究了這麼多,最後也只落個給自己的家人找了個最適合投降的地方。
王承恩還算機靈,帶著周后、田妃、袁妃、三個皇子、兩個公主,從周王府後面的小門潛了出去,連崇禎的嫂子懿安皇后張嫣都沒帶,至於周王乃至劉文炳、鞏永固的家眷,更是顧不上了。
周王朱恭枵的心境則完全不同,他的能力在明末藩王中可以排在前列,至於人品,雖然並不算特別突出地爛,可一般藩王的罪行他也都有。尤其是明廷南遷之後,周王府打著供奉皇上的旗號,加倍聚斂,重征皇帝臭名昭著,軍功章也有他的一小半。
朱恭枵的勇氣和崇禎也差不多,不過怕的事情和崇禎不同,他這個六十三歲的人,並不怎麼怕死,卻怕做囚徒,怕受流亡之苦,更怕被擒之後受審而死。此時他正在集結家甲,準備做最後的殊死一搏。
就在這時,大門被撞開了,黃得功全副甲冑,手持利劍,帶著親兵沖了進來。
黃得功本來是更擅長用刀,但考慮到既然是送皇上賓天,還是用劍比較有儀式感。反正行宮裡也沒什麼能打的人,黃得功穿著精製鎧甲,就算拿根樹枝也能打遍全場,只要樹枝夠長夠粗就行。
雖然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但看黃得功這個樣子,顯然不是來吃飯的,王府的打手上前阻攔,黃得功揮劍便剁翻了兩個,這還有什麼可說的,打吧。
其實黃得功要是和朱恭枵商量商量,說不定朱恭枵也能同意送皇上賓天,不過這事也沒有事前商量的。此時開封城內人心惶惶,誰也信不過任何人,武將和親兵家丁有類似於義父義子的關係,可以性命相托,其他人都是潛在威脅。
周王府豢養的家丁打手都是不允許穿盔甲的,訓練水平和黃得功的人比起來也差得遠,仗著他們用的是長槍,黃得功的部下用的是短刀,一些特別悍勇之輩還能臨死前拉個墊背的。黃得功這邊才被捅死四個,周王府這邊被砍殺了三十多人,作鳥獸散,朱恭枵也在混亂中被一刀砍死。
「黃得功!你要造反嗎!」司禮秉筆太監李鳳翔帶著一百名新衛營士兵負責皇帝寢居的警衛,看見黃得功等人衝殺進來,立刻列陣阻攔。
「你這鳥人,懂個屁!」黃得功這會兒沒心情打嘴仗,他知道,新衛營這關可不是那麼容易過的。這些人人數雖然不多,但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還有一些最新式的火器,黃得功理論上來說人多勢眾,可實際能掌握的也就幾百人,不見得是新衛營的對手。
火銃聲響起,黃得功的部下倒下不少。崇禎費那麼大力氣、花了那麼多錢整來的新型火槍,第一次實戰是用來殺老百姓,第二次實戰是用來打黃得功。
開封並無生產斑鳩銃的能力,目前僅有的幾十支斑鳩銃和捷克銃都是走私得來的,捷克銃的學名應該叫「一六三零年蘇爾式火繩槍改進型」,但是闖軍習慣於稱其為「捷克銃」,大部分闖軍士兵都沒聽說過捷克這個國家,但「捷」和「克」在軍中都是好詞,所以大家都愛這麼叫。
走私領先全世界二十年的先進武器,這要是放在二十一世紀,肯定是震動全球的大案。但在這會兒,還真不算啥事,闖軍管理雖嚴,但多報些損耗,把槍拿去賣的事也照樣有人干。
不過,闖軍還有一種武器更容易多報損耗,而且允許向西營和曹營出售,因此也就更容易走私。
黃得功的親兵都是膀大腰圓的壯漢,臂力是不成問題的,一揚手,手榴彈擲了出來,落入了新衛營臨時構築的胸牆後面,也有人用弓箭和鳥銃還擊。火繩槍畢竟還不足以形成壓倒性的火力,周王府里既沒有特別堅固的防禦工事,又有太多的障礙物,不適合發揮火力,新衛營並沒有靠射擊殺傷太多黃得功的部下,雙方進入了肉搏階段。
一開始,新衛營以長矛結陣,尚能阻擋對手,可是王府中地形狹窄,長矛陣難以施展。黃得功的部下在近距離上用重箭射擊,又投擲手榴彈,攪亂了對方的陣勢,隨即身披重甲的勇士便揮舞大刀衝上來砍殺。
這種戰術是清軍破陣之法的威力加強版,就是把清軍投擲的飛斧、骨朵之類的東西換成了手榴彈,畢竟清軍的戰術也是從遼東明軍那裡繼承下來的,和黃得功的部隊是同一個師承。闖軍破陣其實也是這個套路,只不過更進一步,把重箭換成了短銃。
新衛營士兵的個人武藝和黃得功的親兵家丁比起來差得太遠了,一旦進入混戰,立見不敵。不過很明顯,他們比朱恭枵手下那幫烏合之眾強多了。朱恭枵的三百多人被黃得功擊潰,只死了三十多人,其中還有一半傷口在後背,而這一百人的新衛營,死了五十多人才潰散。誰說明軍不能打仗,這些新衛營的士兵只不過每個月領了一石大米,就已經拼命到這個份上了。
兵諫的隊伍重新整隊,正要繼續前進,奄奄一息地倒在血泊中的李鳳翔用盡最後的力氣,將一支簧輪手槍對準了黃得功的後背。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