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趕走朱由檢

  此時在城外,四大反王正忙著敘舊。

  「二弟,三弟!」

  「大哥,三弟!」

  「大哥,二哥!」

  「嗯,大家好啊。」

  納敏夫在這裡頗有些尷尬,他的隊伍雖然也來自陝西,但是並非自延安、榆林一帶起家,這就終究隔了一層。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待他都很客氣周到,但一點親近的意思都沒有。

  不親近也挺好,非親非故的,上來就和你親近,多半是想謀財害命。

  隨同四大反王前來的,還有一大批文武官員,他們中有的是舊相識,有的雖然不認識,但也能拐彎抹角地攀上關係。

  「惠先生不知是否還記得我。」李自成問道。跟著納敏夫一起來的包營文官之首惠世揚年紀已經很大了,他想了半天:「老朽著實不記得曾與大帥謀面。」

  李自成說:「那是我九歲的時候,我在惠先生家裡放羊,有一次羊丟了一隻,管事的要打我,惠先生說:『一個小孩子,怎麼不得比一隻羊金貴,不用打了。』」

  惠世揚連聲道:「慚愧,慚愧。」李自成說:「您有什麼可慚愧的,要是做官的都這麼想,天下哪還有不太平的道理。您是對我有恩的。」

  張獻忠笑道:「拿下開封之後,這天下便只剩我們了皇太極了,這人數著實多了一點,五個皇帝,可不大好相處。上次我對老李提出的辦法,你們兩位也同意了,那麼此次廢掉崇禎之後,我們便用這個辦法選舉皇帝。」

  「一個貝子算一票,一個貝勒算兩票,一個郡王算三票,一個親王算四票,以其被殺、被俘或投降時的爵位為準。皇太極本人算十票,如果皇太極死自己病了,由其他人出任清帝,則這人算五票。待到消滅清朝,所有擊殺、俘虜或招降過建州貴族的勢力,不限於我們四家,皆可投票,到時候選出誰做皇帝,誰就是皇帝。」

  「當然,舒爾哈齊、褚英、莽古爾泰、德格類這幾個貝勒不能算,老李你要是說努爾哈赤殺過兩個貝勒,所以你收降的他那個小兒子也有四票,那可就是玩賴了。」

  納敏夫說:「李大帥殺了穎郡王阿達禮,還有特爾祜和班布爾善這兩個貝子,張大帥殺了貝勒費揚武,羅大帥逼降克勤郡王喀爾楚渾,我擒獲貝子滿達海,是這樣吧。岳託怎麼算?」張獻忠說:「他那三票算是袁時中的,袁時中現在雖然受闖軍指揮,但還沒決定最終投奔誰。」

  羅汝才說:「若不是闖軍的兄弟幫忙,我沒那麼容易拿下遼州,喀爾楚渾這三票,應該分一票給闖營。」張獻忠說:「那是你們兩個的事了,反正規矩就這樣定了,大家都沒意見吧。」

  李自成、羅汝才、納敏夫均無異議。張獻忠這個辦法簡直是匪夷所思,自打有皇帝這個職業開始,哪有皇帝是這樣選出來的。但是除了打一仗,恐怕也就只有這個辦法了。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那麼,怎麼證明你兵強馬壯呢?要是不開戰,那也只有這種辦法最公平了。

  羅汝才說:「選出個皇帝容易,但選出皇帝之後,其餘三個人怎麼辦,那就很麻煩了。」納敏夫笑道:「我倒是不麻煩,料來這個皇帝我也選不上,到時候我把陝西舍了,還當我的總可汗去。」

  這件問早晚題能解決,但不是現在能解決的。張獻忠這個主意要多扯淡有多扯淡,但是想在亂世之後最強的幾個軍閥中和平地弄出一個皇帝來,這事不本來就是扯淡嗎。要麼打一仗,要麼就得用扯淡的辦法。至於扯淡之後的處理方案會不會更加扯淡,只有到時候再說了。

  開封城內的騷動,城外的人是知道的,但是他們沒有動,即便四大反王都知道一定會有人在這場亂局中死去,他們也依然誰都沒動。他們要給崇禎充足的表演時間,將明朝僅存的一點威望抹去。

  張獻忠說:「在南京這些天,俺老張也曾讀書,南京皇宮裡,存著朱元璋寫的《大誥》,俺本以為他是個英雄,誰知讀了才知,也是個混帳驢球子。」

  張獻忠從侍從手上接過書來,翻到夾著書籤的一頁:「且如元政不綱,天將更其運祚,而愚民好作亂者興焉。初本數人,其餘愚者聞此風而思為之合,共謀倡亂。是等之家,吾親目睹。當元承平時,田園宅舍,桑棗榆槐,六畜俱備,衣糧不乏。老者,孝子順孫尊奉於堂,壯者繼父交子往之道,睦四鄰而和親親,余無憂也。雖至貧者,盡其家之所有,貧有貧樂。縱然所供不足,或遇雨水愆期,蟲蝗並作,並淫雨澇而不收,饑饉並臻,間有缺食而死者,終非兵刃之死。設使被兵所逼,倉惶投崖趨火赴淵而歿,觀其窘於衣食而死者,豈不優遊自盡者乎!」

  張獻忠說:「我過去和楊嗣昌打仗的時候,聽人說楊嗣昌作過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是說我們『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後來我收降了不少楊嗣昌身邊的人,他們說楊嗣昌並未說過這句話,後來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這可不是區區楊嗣昌能說出來的話,是大明太祖皇帝的寶訓。」

  李自成說:「我在鳳陽的時候,見過朱元璋給他父母立的碑。那上面說郭子興是『雄者跳梁』,他朱元璋父母被元朝暴政逼死,他在給父母立碑的時候卻以『元綱不振』四字輕輕帶過,然後一個勁地罵紅巾軍,連『元兵討罪』這麼沒有廉恥的詞都用上了。」

  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三人,剛造反的時候都很崇敬朱元璋,可是隨著讀的書越來越多,原本的崇敬都化作了厭憎。

  羅汝才嘆道:「成王敗寇啊。不知要是我們四個火併起來,贏的那個會怎麼說其他人。」李自成說:「倒也好辦,找個明朝降官背鍋,說是誤中他人奸計,錯殺兄弟。」

  張獻忠和羅汝才都笑了起來,但納敏夫卻覺得這個劇情聽起來似乎有些耳熟。不過還好,「誤以為曹帥和左良玉勾結」總比「代大元消滅反賊」強得多了。

  羅汝才說:「今日我們便做個約定,無論誰做皇帝,其餘三人,還有王左掛、橫天一字王、紫金梁、高闖王四位的身後名聲,都不能有絲毫污損。」李自成說:「這件事現在就可以辦,等趕走了朱由檢,便可為他們四位立廟。唉,可惜不沾泥,也是一位豪傑,怎奈其志不堅,有始無終。」

  張獻忠說:「我這個辦法,是荒唐了些,說不定我們四人日後還要兵戎相見,但我信得過大家,都是光明磊落的好漢子,不會靠污衊兄弟去捧財主們的臭腳!趕走朱由檢,滅了皇太極,之後誰亡誰存,皆憑天數!」

  好些之前沒參與決策的人,都從這些話里聽出了奇怪之處,趕走朱由檢?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