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大老爺

  【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佃戶的生活當然是相當辛苦的,但是再苦也苦不過餓和窮。

  闖軍的口號是「不當差,不納糧」,但是有很多工程是非修不可的,所以就得從無償的徭役改成有償的雇役。官佃戶也免糧,但免的只是十分之一的稅,剩下十分之四的租是不會免的,否則的話闖軍一點持續穩定的收入都沒有,仗也打不下去了。所以實際上,朱中標去給闖軍幹活時領的工錢就是他自己交的租子,這屬於標準的剝削他的剩餘價值。

  好在有大明和大清的襯托,這年月大家就盼著能安安穩穩地被剝削一輩子。

  只不過,最近這剝削實在是重了點,說是自願雇役,但既然是闖軍的佃戶,想不去就能不去嗎?配發給他的牛也總被徵用,草料還得他自己準備。

  闖軍的雇役雖然有報酬,但報酬是很微薄的,也就是讓人不至於幹活還賠錢而已,一旦太過頻繁地修城、修路、修水利、運物資,對於農民來說就成了很大的負擔。農田裡的活計多得很,有的人自家的房子還沒修完呢,總這樣耽誤農事可不成。

  這也還罷了,最讓人心裡不平衡的是,一到服役的時候,有的人每次都必須去,有的人每次都可以不去。

  「唉,一走又是三天,這活兒總算是幹完了。」朱中標的鄰居丁一抱怨道。

  和朱中標不同,看「丁一」這個名字就知道他是八輩子貧下中農,不過朱中標與他一起逃出清軍大營,現在又都做了官佃戶,還是鄰居,交情很是不錯。

  丁一錘了錘酸痛的腿:「東屯莊的那幫人,每次派差都不去,他媽的,兩個莊子的役,我們一個莊出,照這麼下去不累死才怪。」

  朱中標倒是對現狀很滿意:「這就不錯了,現狀累死累活好歹還有飯吃,過去我累死累活,不僅挨餓,還他媽有人說我『自甘下賤』,抓我蹲大獄。」

  另一個鄰居張三說:「東屯莊和我們不一樣,我們是官佃戶,他們是大老爺的佃戶。就像過去明朝那會兒,你們誰見大老爺讓自家奴僕出徭役的。」

  幾個人暢談了一下大老爺多麼有權有勢,終於有人提了個問題:「他到底是什麼大老爺?」

  丁一說:「我聽說大老爺是闖王的二太子。」有人問道:「既然是二太子,那為什麼叫大老爺?」丁一說:「叫大老爺是說這個老爺比一般的老爺大,不是說他行大。」朱中標說:「不是聽說改了規矩,不興再叫『老爺』『大人』,都叫『長官』了嗎?」丁一說:「做官的好像確實不這麼叫了,但我們小老百姓還是得叫老爺吧?」

  張三過去和李自成一樣做過驛卒,所以比其他人更見多識廣一些:「東屯莊,還有更東邊和南邊的幾個莊子,都是大老爺的,總共有幾百頃地。闖王帶著大軍去安慶了,巡撫大人也不在,這裡最大的官就是知府,大老爺的管家還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闖軍是沒有奴僕制度的,但奴僕的工作還得有人干,所以長工中那些和僱主比較親近的人又分化成了類似於明朝的豪奴的階層,尤其是闖軍高級將領的家中更是如此。

  這位在老百姓口中權勢通天的「大老爺」當然不是什麼「二太子」,其實就是胡茂禎。按照李定國和劉文秀的說法:「五品也叫官?」要是和王瑾比,胡茂禎的級別也沒比馬夫高多少,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他和皇上也差不多。

  之所以會有「二太子」這種說法,是因為這幾百頃地中是有李本深的份的,但李本深不方便出面,連派自己的管家出面都不合適,畢竟這是開國之初,闖軍對於官員的監督還是很嚴的,李本深作為李自成的義子,受到的關注太多。胡茂禎就不同了,雖然隸屬李自成的親軍,而且是米脂起義時就在的元勛,但畢竟只是普通一將,私下搞什麼事情,還是容易的。

  闖軍的監察制度,也是由明朝的監察制度略加改動而來的,用的雖然不是原來的官,可底子還是大明的讀書人,在他們的世界觀里,開國勛貴弄了點田產,這叫事嗎?大明的開國功臣,哪個沒被皇上賞幾百頃田?和賞藩王那每人幾萬頃比起來,實在算不得什麼。

  理論上來說,闖軍現在並不允許勛臣占田,這個口子一開,將來勢必走明朝勛貴大肆兼併土地的老路。可真要是禁,也禁不住,一般士兵的家屬都分地了,憑啥官越大待遇越低?就算有工商業的股份,但是這種並不穩定的資產並不能滿足新朝勛貴們,終究還是得有田地才行。

  如果按照制度,胡茂禎的家眷能分到的田地也就十頃,在李自成和王瑾看來,這就已經夠多了,最底層的士兵還有分十畝地的,這都比一般士兵多百倍了,還不知足?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滿足於和普通士兵比。總有人會想,明朝的開國功臣鄧愈賜田五百頃,隨便哪個公主都能賜田三百頃,那些個除了吃飯拉屎什麼都不會的藩王,動輒賜田兩萬頃、四萬頃,就連那個當年欺壓過朱元璋的財主劉德,朱元璋為了顯示自己寬宏大量,不計前嫌,還賞他三十頃地,免十年賦稅。我們出生入死十年,難道還不如劉德嗎?

  可問題在於,闖軍現在「腐化墮落」得還不夠徹底,讓李自成拿國家財產去買自己的私恩,他也不是不能做,只是現在做得還沒那麼利索。更何況,還有一些根本沒有培養出當封建統治者的自覺的。比如說劉體純,雖然來到南方安定下來之後,因為一直生女兒不生兒子,也納了好幾個妾,但自覺在商號的股份已經足夠養家了,居然把分到的那十頃地的收入全都捐了出來。劉體純一帶頭,跟著效仿的也有不少,有真心的,也有不差這個錢要換個名聲的。

  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地找李自成討要土地,恐怕是行不通的。正道走不通,就有人開始走邪道了。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