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最後的宿營地

  外面的銃炮聲越來越密集,勒克德渾又起來換好了衣服。本來對付梁山義軍,他覺得沒必要這樣高度戒備,但是幾天打下來,他越來越摸不透對手的路數,還是謹慎些好。

  可是直到天亮,梁山義軍也沒打出別的花樣。太陽一出來,雙方各自收兵,清軍派人到四周一看,果然河堤和道路又被破壞了,營地周圍又是一片泥沼。

  昨晚的防禦戰,重點在對補給船的保護。今天的營地離河邊有點遠,需要單獨分出一部分兵力保護補給船,那裡也是遭到義軍攻擊最多的地方,清軍防範雖然嚴密,還是有兩條船被燒毀。清軍的補給船都是臨時徵用的民船,防禦力並不高。

  吳守進提議,下一個可以紮營的地方在前面十八里處,現在軍隊十分疲勞,恐怕不適合再急行軍,是否再休息一天?

  反正已經耽擱了這麼久,也不差這一天,勒克德渾同意了吳守進的建議,決定明天一早出發。

  另一時空的勒克德渾,七月出北京,九月到杭州,十二月撤回南京,趕往荊州,次年二月初抵達,而且還十分隱蔽,讓明軍、闖軍都沒有發現自己的行蹤。大半年的時間中,勒克德渾的部隊跑了將近五千里,正是由於這驚人的速度,連李過都栽在他手裡。清軍強大的機動能力,是順軍主力在初期抗清時屢屢失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可現在,勒克德渾困於泥濘之中,實在是快不起來。

  如果面對的是李過這樣的對手,勒克德渾絕不敢一頭扎到這樣的地形中來,可現在對手是他眼中的烏合之眾,即便目前的狀態很危險,勒克德渾也並不擔心。只要自己別犯傻追到泥沼裡面去,就不會出大問題。

  勒克德渾對沼澤的了解並不比李青山少,將遼東、遼西分隔開的遼澤,每年春暖化凍之後,如同大醬缸一般,勒克德渾對這種地形的危險性十分清楚。正因為清楚其危險性,勒克德渾也明白,沼澤是無法提供支持大量軍隊的糧食的。只要這樣穩紮穩紮,步步為營,推進到安山鎮,把能種糧食的旱地控制在手裡,敵人必然糧儘自散,即便有少量的隊伍能存在於沼澤之中,也必然是散兵游勇,無力威脅安山鎮的駐軍,只要安山鎮不丟,運河在這一段就是通暢的。

  下一個宿營地是抵達安山鎮前最後一個營地了,越是這種時候,就越是不能冒進。

  如果是一九四一年的游擊隊,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會直接放棄安山鎮,再在運動中找機會打擊敵人,以破襲戰削弱敵人。可是梁山義軍不會這樣做,現在是一六四一年,梁山義軍看起來似乎也廣泛發動了群眾,可以其實作為梁山義軍骨幹的李青山的老兄弟及闖軍老兵骨子裡還是封建軍隊那一套,他們發動群眾不是因為他們成功建立了基層組織,而是因為群眾吃不上飯、群眾恨大清,是在同行的襯托下實現的。他們要是放棄了安山鎮,就徹底失去了對這一地區的控制權,就會從驅逐韃虜的義軍變成占山為王的寨主。

  所以,梁山義軍必然會保衛安山鎮。勒克德渾當然不能從理論上解釋這個問題,但是自幼耳濡目染得來的軍事經驗讓他能夠得出相同的結論。這種義軍,占據城市死拼硬打,最後結果就是必定被正規軍滅亡;放棄城市流動作戰,結果就是自己垮掉。至於像大明這樣能讓流寇越流越成事,那是因為大明已經爛透了,處處有人造反,清朝還真不至於混到這種程度。

  歷盡千難萬險,清軍總算抵達了最後的宿營地。這一路上梁山義軍的襲擾已經變得很微弱,義軍畢竟不是沼澤里的青蛙,他們攜帶武器走小路來襲擾清軍,體力消耗也是極大的。既然清軍累得不行了,那麼義軍同樣也快到極限了。可是到了之後,清軍就傻眼了,這地方怎麼跟被狗啃過一樣?

  以梁山義軍的人數,是絕對挖不成這麼大的工程的,雖然毫無技巧,就是把地面挖得凹凸不平,同時讓水灌進來,可是必須要極多的人力才能做到。梁山義軍這些日子一直在襲擊清軍,哪來這麼多人。

  這應該是附近老百姓的手筆,而且應該有上萬人,趁著梁山義軍襲擾清軍耽擱的這些時間連夜趕工。勒克德渾頗為驚奇,如果幹活的老百姓是抓壯丁抓來的,那麼肯定會幹活惜力,再怎麼催促,也不會挖得這樣快;如果是雇來的,梁山義軍哪裡有雇一萬民夫的錢;難不成這些人是自己願意來的?現在可是春耕時節啊,勒克德渾再不懂軍事以外的事,也知道春耕時各家貝子貝勒派人出勞役的時候也推三阻四的,尤其是他爺爺代善,打仗的時候不惜命,讓他出幾個包衣、幾頭牲口時卻摳門得要死。居然還幹過因為岳託的房子比自己的大,叫上阿敏和莽古爾泰一起找岳託,要和岳託換房的事。代善沒當上努爾哈赤的接班人,真是後金的大幸。

  就連愛新覺羅自己家的人,都不會這麼為大清無私奉獻,山東老百姓有這麼高的覺悟?

  其實也不是山東老百姓覺悟高,而是被逼得實在沒辦法了。又鬧天災,又鬧清兵,勒克德渾一路上修路、運輸物資,也得徵調民夫,徵調不來就直接抓壯丁。勒克德渾修路,義軍就拆,拆了之後勒克德渾就再抓壯丁再修……這麼來回折騰誰受得了。

  但老百姓還真是有些覺悟。清軍一直在刻意彰顯他們與漢人百姓不同的特殊性。老百姓就算沒接受過教育,也看過戲,聽過書,梁山好漢和番邦胡虜他們還是分得清的。勒克德渾說大清能贏,李青山說闖王能贏,老百姓信誰的話?大清贏了,一切照舊,闖王贏了,三年免徵。在大清的襯托之下,艾雙雙帶人去周邊鄉村發動,每人給幾個饃,就把老百姓叫來幹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