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既入中原,絕無終止

  此時的皇太極,已經回到了京城。閱讀М

  清朝的六部早已正式搬遷至京城,以盛京為陪都。皇太極明確表示:既入中原,絕無終止,必立萬世不拔之基業乃已。

  皇太極這樣的做法,也撕掉了崇禎皇帝最後一點面子。之前還可以將清軍解釋為入塞搶掠的蠻夷,朝廷不過利用他們一下。現在皇太極直接以正統王朝自居了,徹底斷了大明朝裝聾作啞的餘地。

  但大明自有高招,開封朝廷硬是接著裝聾作啞,就當沒聽說這事。

  皇太極原本考慮過,要不要借明朝的皮統治北方,等打敗了四大反王,再鳩占鵲巢。但是形勢變化太快,大明朝的皮已經沒什麼意義了,大半個中國,實際上都不再以明朝為正統官府。明軍喪師失地的次數過多,威望已經扣成負數了。

  而此時在清朝統治區內,經過了初期的混亂,還沒自殺、逃跑或者上山造反的人,已經基本上默認了被清朝統治這個事實。皇太極認為,現在更重要的是樹立新朝廷的權威,直接以大清的身份一統天下。能拉攏的人已經都拉攏到了,再採取那些緩和政策,也爭取不到更多的支持者。

  於是皇太極推出了剃髮令第二彈,從旗人必須剃髮,進化到了當兵就要剃髮。

  岳託之死在清朝內部造成了很大的震動,從努爾哈赤起兵至今,旗主貝勒只有被自己人弄死的,哪有陣亡的。岳託一個郡王折在山東義軍手裡,這對清軍的士氣有極大的挫傷。

  很多人提出,綠營兵不可信。阿濟格在山東的作戰就已經顯現出了這樣的傾向,旗軍不再和綠營兵一起作戰,甚至不再和入關後入旗的新漢軍一起作戰,而是分別編組。這導致了兩個後果:一是沒有旗軍壓陣的綠營兵戰鬥力下降,對抗曹營很吃力。二是旗軍沒有了綠營炮灰的掩護,在幾次和曹營的交戰中都有一定的傷亡。

  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皇太極得重建旗軍和綠營之間的信任,而「辨別忠奸」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剃髮。

  經過了這段時間,能到現在還做綠營的基本上都是比較能接受清朝的統治的,剃髮的前戲也做得夠足了,所以這次的剃髮令並沒有受到太大阻礙。也有一小部分人不肯剃髮,但是皇太極並沒有留髮不留頭的規定,只是不剃髮的立刻開除。反正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山東、山西也因為剃髮令發生了幾起綠營兵投奔義軍和曹營的事件,但人數很少,沒有太大的風波。

  不少人都看得出,將來剃髮範圍肯定還會擴大。一開始皇太極說只剃旗人的時候,說的就是其他人「暫不剃」,現在是只剃兵不剃民,只剃武不剃文,但將來恐怕就會推行所有官員都要剃髮。緊接著,那就肯定是不剃髮不能考功名。等到所有讀書人都剃髮了,全民剃髮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可現在,畢竟還沒有這種命令,因此也就不可能有另一時空那樣反抗剃髮令的大起義。

  李自成也不由得有些佩服皇太極。按李自成本來的計劃,只要前線打贏一場戰役,重挫清軍,打破對清軍無敵的迷信,夷夏之防的大旗一揮,直接就可以全面北伐,到處都有義軍響應。但現在看來,情況沒那麼樂觀,北方各地確實都有義軍,但是他們和綠營兵還有鄉紳武裝打得難解難分。這還是因為有一部分鄉紳因為不服異族統治參與其中,否則恐怕連這樣的聲勢都沒有。

  這一時空的清軍和闖軍各自彌補了最大的短板。忠於大明的、忠於大順的、反異族的、反納糧的、要均田的、保衛桑梓的、不滿清軍歧視綠營的,這些懷著不同目的,在另一時空的剃髮令下不得不合作的人,現在卻是各打各的,有的還在做清軍,並沒有形成足以打得清軍焦頭爛額的巨大浪潮。

  而闖軍經過三年經營,已經有了比較穩定的統治,也團結了一部分地主,就算是被打擊過的那些人,也認為自己已經過了破財免災這關,就算今後做不了豪門大族,靠當縮頭烏龜也能小富即安。人在對未來有希望的情況下,沒那麼容易下決心造反,何況闖軍如今的統治力度也絕非另一時空的大順可比,所以,闖軍並沒有像另一時空清軍入關時那樣「陷入鄉紳戰爭的汪洋大海」。

  崇禎放棄京城這一年多來,闖、西、曹、清四家已經把能喊的口號都喊了(納敏夫掉線中),士紳們基本上也站隊完畢了。

  張獻忠和羅汝才地盤太小,看好他們的人不多,只能招攬本地士紳,有錢的為了保全家業,沒錢的想趁機謀出身。最重要的是,從目前情形來看,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三人,包括納敏夫在內,互相之間都並非你死我活的關係。唐朝尚且用瓦崗降將,這四大反王看起來都不蠢,不管哪一個得了江山,多半也是吞併其他三個人的團隊,收攬人才為己用,不至於趕盡殺絕。所以,現在就近投奔控制自己家鄉的那一方就好了,沒必要冒險。

  清朝最大的口號就是「一切照舊」。流賊要追你們的贓,均你們的田,要減租減息,要均平賦稅,要改革科舉。而大清來了之後,一切照舊,都和原來的大明一樣。明末百姓餓死的雖多,但士紳只要不被吃大戶的老百姓殺了,照樣可以吃飽穿暖。而清朝恰恰有足夠的鎮壓老百姓的能力,再加上升官發財的誘惑,對於士紳來說,這是很有吸引力的。

  闖軍首先強調的自然是沒有民族壓迫,不會有滿官缺、漢官缺這種制度,更沒有剃髮易服之虞。可是由於科舉制的改革,闖軍自己教育出的人對官位的擠占其實比清朝的旗人更厲害。因此,李自成強調得更多的是目前闖軍治下穩定的秩序。眼下至少縉紳們還算是縉紳,窮人也有糠皮、麩子吃,這種生活總比辮子兵到你們家門口攻城掠地強吧?而且闖軍的地盤最大,提供了大量的晉升空間,這也是個很誘人的條件。

  總體來看,清朝對於那些在明朝有偷稅漏稅能力的大地主更有吸引力,奉天倡義營對於中小地主來說更有吸引力。然而這只是理論上,實際上,大部分人還是在南則投闖,在北則投清。目前闖軍和清軍都已經站住了腳跟,那些特別剛烈的或者見事不明的反對者非死即逃。現在雙方已經是兩個各有優缺點的正常封建政權,靠政策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即將到來的將是兩部國家機器的全面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