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山海關

  朔風呼嘯的山海關,比之河南又冷了幾分。

  繼寧遠失守之後,錦州失守的消息也傳來了,金國鳳殉國。

  數日後,副將呂品奇獻北翼城降清,山海關內外的六萬清軍連為一體。

  「制台,只剩下最後一批船了,那位天竺高僧說,制台若不願投闖,闖軍可送制台去開封。就算制台自度不能見容於朝廷,東洋大海盡多島嶼,土人相貌頗類中華,制台何不效箕子之事。」張鵬翼還試圖最後勸孫傳庭一把。

  孫傳庭搖了搖頭:「奮臂一死易,百戰存國難,孫某不才,要走這易行之路了,還望諸君多多努力,保我中華山河。」

  孫傳庭向馬上要撤走的諸將恭恭敬敬地長揖為禮,張鵬翼等人一齊還禮。都是廝殺漢,生離死別是家常便飯,誰也沒多廢話,各忙各的去了。

  孫傳庭也知道這些人不可能再去中興大明了,現在這個局面,大明別說中興,能善終就不錯了。所謂「善終」,就是像南宋那樣,丞相背著皇帝跳海,雖然把天下都丟了,至少還有尊嚴。至於不善終,那還得拿大宋舉例子,徽欽二宗落得那樣的下場,真是奇恥大辱,將祖宗的臉面全都丟盡了。

  不過話說回來,宋徽宗也沒請金兵剿滅宋江、方臘。

  國家到了這個地步,孫傳庭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盼著華夏江山不要丟了,就算是盜賊做了皇帝,那起碼還是中國的盜賊。

  其實哪怕從最毫無遮掩的地主階級根本利益來考慮,投闖也是更好的選擇。李自成限制士紳能限制幾年?最多等幾十年,把開國功臣們都熬死,到了天下太平的時候,還不是得接著和士大夫共天下。朱元璋的子孫是地主階級總頭子,李自成的子孫難道就不是嗎?就連李自成本人,現在也離地主階級總頭子不遠了,只不過李自成家長作風嚴重,蠻橫霸道而已,從根上說,讓小農經濟穩定些,難道不是為了士大夫好嗎?下沒有農民鬥爭威脅,上沒有專制皇權調控,讓士紳隨便兼併土地,再過幾十年不就又得「順末農民戰爭」了。現在闖軍治下的士紳看起來吃了虧,實則子孫後代能有更久的富貴。

  而如果投了大清呢?短期來看是不用均田、不用廢奴、不用永佃、不用改革稅收了,但旗人的特殊利益可不是隨著時間推移就能自然消失的。眼下是免除了李自成的「壓迫」,子孫卻得做二百多年的六等人。

  老滿洲是一等人,新滿洲是二等人,蒙軍旗是三等人,老漢軍是四等人,新漢軍是五等人,其他漢族官員只能做六等人了。後來他們變成了五等人,不是因為他們地位提高了,而是因為乾隆皇帝卸磨殺驢,把新漢軍都開除了。

  不過這話也就是說說而已,明末士紳要是都有往後看二百年的歷史之眼,還用得著穿越者嗎?

  張鵬翼原本不想走,他說過,寧肯死在遼西,也不逃到關內去。但是孫傳庭下了嚴令,所有熟悉遼海航線、會操船的人都必須走。

  這一次來援的是一支聯合艦隊,大部分是闖軍的船隻,有一部分加勒比海盜的船隻,還有不少朝鮮船,而朝鮮船上的水手還有很多是日本人。朝鮮的仿鳥船型船隻還能開過來,讓日本的關船橫跨大海就著實難為人了,除了朝鮮和琉球,這些破船哪也去不了,所以只派了水手。

  本來日本也不是沒有能力造大船,當年戰國群雄爭霸的時候,伊達政宗連蓋倫都造出來過,甚至派支倉常長環遊世界。但並沒什麼用處,禁教令下,支倉常長最後也落了個滅門絕戶的下場。鎖國之後,所有試圖製造大船的行為都被視為非法,雖然天草一揆爆發之後,一揆軍試圖重新把造船技術撿起來,但那畢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張鵬翼當初說要死在遼西,是因為他已經基本絕望了,但現在,國家還有希望,一死了之是否有些不負責任?

  當確定大明朝沒有指望之後,一切倒豁然開朗了,變成了一道最簡單的判斷題:現在李自成和皇太極爭天下,幫誰?

  張鵬翼水陸戰事俱通,又熟悉遼海情況,對於將來的反攻是一個重要的助力,他現在還不能死。

  李明忠和林慶業從外面走了進來,李明忠說:「林將軍有事要見制台。」張鵬翼知道是什麼事,行了一禮,逕自出去了。

  李明忠將林慶業引了進去,沒跟著進去,聽孫傳庭安排自己的死法很有意思嗎?他快步出門,追上張鵬翼:「摶九,朝鮮的水師已經準備好了,你指揮第一批船隊,林將軍指揮第二批,你先見見配給你的翻譯吧。」

  很快,張鵬翼就來到了這支「水師」面前。的確有一部分船隻是譁變的全羅道水營士兵開出來的戰船,但更多的是商船和大號漁船。張鵬翼說:「這船也太少了,而且冬天風浪大,有的船恐怕撐不到泰安。」張鵬翼所說的「泰安」當然不是山東泰安,而是朝鮮忠清道的一個半島,那裡已經被奴僕起義軍控制了。

  翻譯說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活著上船,擠一擠也夠了。哪怕死在回家的路上,我們也不會再給北虜為奴。」

  這些船不是給明軍準備的,而是給清軍中的一萬朝鮮兵準備的。

  這一萬朝鮮軍隊的指揮官是平安兵使柳琳,丙子之變中,他死守安州,保住全城軍民性命。朝鮮對清朝稱臣,還要協助清朝攻打明軍,任何一個稍有廉恥的士大夫都會以此為奇恥大辱。但朝鮮又不得不從,不從就是亡國之禍。

  如果皇太極親自帶隊,說不定還會提醒一下要適當善待朝鮮人。但碩託和杜度可不會考慮這些,他們待朝鮮兵如奴隸一般,就連漢軍都瞧不起朝鮮人,經常驅使他們做各種苦工,拖大炮、挖戰壕。

  其實這些朝鮮人更瞧不起這些漢軍,朝鮮君臣在南漢山城被圍困至絕境,這才投降,被清軍脅迫著來打明朝。而這幫漢軍,在大半個天下還在抵抗,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的情況下就跟著清軍去殺自己的同胞。雖然二者都不光彩,但哪個更不光彩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