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王瑾發愁的是,這支文書隊能幹什麼?原時空的李自成在前期不重視讀書人是有道理的,因為闖軍長年流動作戰,讀書人的用處真的不大。
王瑾起初希望這些人能負責管理後勤,但是發現他們不懂數學,不會記帳,所以這件事還是交給了白旺管帶的算盤隊。本來王瑾說叫會計隊,但是這個隊的成員基本上都是店伙以及破產的小商販、小地主,「會計」這個文縐縐的詞對他們來說太陌生,就改成了通俗易懂的「算盤隊」。
白旺本是劉芳亮用來困住官兵的那家米行的夥計,識得字,會打算盤。米行倒閉之後,他就一直處於失業狀態。年景不好,哪家米行都不招新人,白旺又沒有田地,便淪為了乞丐,靠袁宗第兄弟和白鳩鶴時常接濟才勉強沒餓死。闖軍來時,他自然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造反。
既然處理不了錢糧被服這樣的問題,李自成對這些讀書人就沒興趣了,讓王瑾隨便安排。王瑾主要給他們兩個任務,第一是教各隊士兵識字,第二是做他的文案師爺。王瑾需要寫的東西很多,首先是他每天說書的話本,文書們都要記錄下來,《王版水滸》就這樣誕生了。
此外王瑾還「寫」了一些書,比如《隋唐演義》,王瑾覺得褚人獲占著這麼個好書名實在是太浪費了,他直接把單田芳和田連元的評書按明朝白話改編。
還有《儒林外史》,雖然成書於清朝,但是其中描述的很多內容在明朝也有相似的事情。如果王瑾他們將來的結局也是茅麓山那還罷了,如果闖營是最終一統天下的勝利者,舊的科舉制度必然被改變,這樣一來,就再也沒人能寫出《儒林外史》這樣的作品了。
至於《聊齋志異》,王瑾只選擇了其中和清朝有關的部分,把朝代背景都改到了元朝末年。
比如說《亂離》兩則,第一則是說,劉家小姐是北京人,和戴家公子早有婚約,清軍入關之際,劉小姐被清軍的一個統領擄走。萬幸這個統領只是想用劉家小姐當乾女兒,招贅一個養老女婿。不久,這個統領又捉了一個少年來當女婿,沒想到捉來的正是戴家公子,夫妻得以團聚。但假如不是僥倖遇上一個還有點良心的清兵,假如捉來的不是戴公子呢?
第二則是說,順治年間有一個陝西人在北京做官,他的家鄉爆發了反清運動(原文說是姜瓖反正的,但其實應該是王永強反清),他便和家人失去了聯繫。等到清軍終於鎮壓了義軍,他派人回家探望,發現方圓百里已經被大清王師殺光搶光燒光了,家人全部失蹤。
這個官員有一個僕人,年老無妻,官員便給了他幾兩銀子,讓他去買個老婆。當時清軍鎮壓了陝西、山西、江西、山東等地的抗清運動,將擄獲的大量婦女當作戰利品帶回北京售賣,如賣牛馬一般。僕人因手頭銀子不多,便買了個老太太,買回來才發現,居然是自家主人的娘。官員大喜,又賞了他不少錢讓他去買老婆。這回這僕人錢多了,便買了個三十多歲婦人,買回來才發現,是自家主人的妻子。官員一家人抱頭痛哭,又賞了這僕人一百兩銀子,給他買了個漂亮女人,只是這個女人卻沒有做官的親戚來救了。漢奸家屬都是這個下場,平民百姓的待遇可想而知。
王瑾堅定地告訴自己,這些故事本時空都沒有機會發生了。所以他把帶清朝歷史背景的故事都「創作」了出來。至於其他的故事,一來是王瑾相信將來的蒲松齡肯定也能寫出來,二來是王瑾實在記不住那麼多,聊齋有將近五百則,誰背得下來啊。他只挑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些故事給士兵們講講當個樂子,就不彙編成書了。
王瑾本來還想把《紅樓夢》也寫下來,可是這本書他只讀過一遍,印象不深,很難重新把故事講出來。而且現在他每天說書,三國、水滸、隋唐和各種神鬼妖狐的故事士兵們是喜歡的,《紅樓夢》離他們的世界太遠了,不會有幾個人愛聽,此事只能作罷。
王瑾有點擔心本時空不會再有《紅樓夢》了,他在瀋陽的時候,見過曹雪芹的祖先曹錫遠、曹振彥父子。曹錫遠是瀋陽中衛指揮使,瀋陽淪陷的時候和兒子一起投降做了包衣。曹錫遠此時應該已經死了,而曹振彥做了金軍的炮隊教官,現在和將來都罪行累累。本時空他雖然沒機會參加大同屠城了,但是手上的血債也不會少。包括曹雪芹的祖父曹璽,將來如果闖軍勝利了,估計也難逃一死。這樣的話,曹雪芹的父親曹寅將連出生的機會都沒有,更不會有曹雪芹。只能等將來大順朝滅亡的時候,或許有哪個家族大起大落的人能寫出類似的作品。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本書,是王瑾一直在撰寫的闖軍行軍日誌。從米脂起義開始,儘可能詳盡地描寫闖軍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事情。包括每一日的行程和工作,到了什麼地方,怎麼打仗,有誰立功,將領們在討論時說了什麼,偵察到的各種情報,以什麼罪名處決了哪些人等等。日誌還附有一本陣亡者名冊,儘可能多地記錄一點關於他們的資料,但是能記的東西也少得可憐。比如說:
「陳二狗,府穀人,崇禎四年四月入伍,三日後陣亡於白水縣馬家渡之戰。家有二妹大妮、二妮,臨終托同袍尋找。」
「馬大,綏德軍戶,隨袁宗第入伍,崇禎四年五月二十九日於翼城縣西塢嶺遇匪之戰。有弟馬四在軍中。」
一個士兵陣亡了,只能留下這樣寥寥幾句話而已。其實在原時空,很多闖軍將領的傳記都未必能填滿一頁紙,有的甚至還不如陳二狗和馬大。
不過這本日誌中的很多東西是涉密的,一旦讓官軍拿到了,就是一本關於農民軍的百科全書。王瑾甚至一度考慮要不要用英文來寫這本書,畢竟在現在的大明英語就是密碼,連那些天主教的傳教士也不大可能懂英語。
但是王瑾的工作太多,沒有這麼多時間,於是他把這項工作平均分配到所有文書頭上,讓他們每人寫一部分。至於稿件的匯總,那是李定國的工作,他很喜歡也很擅長幹這個活,也是王瑾在本時空最能信任的人。
現在他和這四個義子已經越來越像真正的父子了,一起經歷危險的時候,人的心靈是很容易靠近的,素不相識的人經歷過一場戰鬥之後就可能變得像親兄弟一樣。不過王瑾作為闖營的二把手,陪孩子的時間並不多。孫可望和李定國都有點沉默寡言,很少主動和他交流,艾能奇年紀太小又太皮,只有劉文秀總是主動來找王瑾,請教些數學問題。
四個孩子和王瑾的感情都很深,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不過王瑾覺得,孫可望和李定國過於沉悶,劉文秀過於感情用事,艾能奇過於沒心沒肺,都不是太好。聯想到原時空孫可望和李定國都成了失敗的領袖,劉文秀三次黯然下野,艾能奇戰場陣亡,王瑾覺得自己還是得多找時間陪他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