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斯喀特到莫三比克,葡萄牙人在印度洋西岸的勢力被徹底清除了,因為沒有自己的海軍,葡萄牙人的各個據點都只有幾百人孤軍奮戰,對於已經進行了軍事改革,初步有了海軍的阿曼來說,並不是很難對付的對手。而且阿曼軍隊中有很多葡萄牙人效力,很多城堡都是被勸降打開城門的。
阿曼接手了葡萄牙人的勢力,辛巴威的姆韋尼·馬塔帕王國成為其附庸。同時,阿曼也開始干預衣索比亞的事務。衣索比亞正四分五裂,給阿曼創造了很大的機會。
與葡萄牙人的一味掠奪不同,阿曼人來到東非之後,除了做生意,還開始扶植當地的農業。
這當然不是因為阿曼人道德更高尚,而是因為印度洋西岸是阿曼的大本營。努勒向亞里巴一世清晰地指出了阿曼現在最大的問題:缺少人口,缺少農民。
只有增加更多的農民,才能讓這個王朝有足夠的經濟基礎,而不是一個鬆散的部落和城邦聯盟。也只有農業先發展起來,手工業才能進步,才有與波斯和土耳其抗衡的實力。除了大力扶持葉門的農業,亞里巴一世決定把建立在東非的統治作為百年大計來辦,持之以恆地向當地人傳教,教授他們阿拉伯語。對於那些已經是回教徒或者基督徒、猶太教徒的人,則直接將他們吸納進來。
索馬利亞有八十多萬人,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這些地方有七百多萬人,莫三比克有一百多萬人,尚比亞、辛巴威和馬拉威也有一百多萬人,馬達加斯加人不到一百萬。而這些地區四分五裂,生產力落後,既不能產出足夠的剩餘產品,也形成不了市場。但如果把他們都變成阿拉伯人,更進一步拿下有二百多萬人口的衣索比亞和有四百多萬人口的蘇丹,在這一廣大區域推廣封建制,就可以形成一個足夠與土耳其和波斯抗衡的強大國家。
當然,這還是非常遙遠的事情,現在阿曼人只不過是在東非沿海有一串堡壘,在堡壘周圍統治一些村落而已,努勒的這個計劃如果要實現,可能需要二百年。但至少這個計劃比拳打奧斯曼、腳踢薩非波斯要現實。
阿曼這樣的國家想要強盛,中央集權是必不可少的,而現在想中央集權,基本上就等同於君主獨斷。君主獨斷的一大基礎就是君主有錢,阿曼人接手了葡萄牙人的貿易,但是葡萄牙已經日薄西山,馬六甲一旦被荷蘭攻下,在東非靠泊的葡萄牙船隻也不會有多少了。
於是努勒想出了一個辦法:如果中國的回教貴族去聖地朝聖,荷蘭人敢冒著斷絕和中國的貿易的風險攔截他們嗎?如果不敢,可否利用這個機會趁機帶貨呢?朝聖船隻夾帶商品,在葉門的亞丁港交割,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可以消耗貴族的財力,蘇丹又可以從貿易中獲得收入。有了這條航線,文化交流和技術交流也會更通暢。
如果可以把呢絨賣到中國去,現在只能做中國和波斯之間的二道販子,將來未必不能出售阿曼自己的羊毛產品。在手工業上,不要說中國和印度,就連波斯也吊打阿曼,不過阿曼總不能躺平等死,在中國人不那麼擅長的毛紡織方面,雖然市場不大,但還是可以爭取一下的。
通過葡萄牙人的情報,努勒也察覺到了塔爾摩和王瑾的存在,他希望見一見這兩個老鄉,於是才有了這趟冒險之旅。
在孟加拉沒有見到塔爾摩,在武昌又沒見到王瑾,努勒還是有些失望的,不過他也看到了很多自己想看的東西,同時也思考了很多,有關於阿曼的,有關於所有阿拉伯人的,有關於這個世界的。
阿曼的人口連三百萬都不到,真正有消費能力的貴族就更有限了,沒有買中國貨的能力,就別指望被中國貴族看得起。田見秀對待努勒雖然很客氣,但並不像對待日朝訪問團那樣熱情。努勒也是起自寒微,如伊尹一般由庖廚入朝堂,但少了一層造反的經歷,直接做帝王家臣,田見秀和他也就少了一層親近感,只是讚許他反抗外來侵略。
田見秀又不能識別穿越者,在他看來,努勒不過又是一個海外小國的通商使者。而且田見秀對世界局勢是有基本了解的,知道回教國家買不了多少貨,當然對他沒有多大興趣。
努勒這些天在武昌遊說了不少回族軍官,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田見秀覺得他提出的這個方案還是值得考慮的。一個小小的阿曼市場有限,但如果阿曼人可以向土耳其和波斯走私,這還是一條值得經營的貿易線。
闖軍也意識到了荷蘭人要攻擊馬六甲的計劃。王瑾主政廣東期間,對東南亞事務插手頗多,荷蘭人很擔心在這個時候和闖軍再發生衝突。因此,他們答應了王瑾提出很久的條件,將他們控制的台南地區移交給闖軍,並斷絕和鄭芝龍的一切往來。作為交換,闖軍開放汕頭、台南兩港,允許荷蘭商船直接進港交易。
汕頭的商人們當然是熱烈歡迎荷蘭人來的,但原本跑巴達維亞的那些生意人可就不高興了,人家荷蘭人可是海上馬車夫,航運成本之低不是中國海商能比的,和他們公平競爭,那本國的商人肯定是要吃虧的。
這幫商人可不是官府可以不管不顧的「賤民」,而是和帥府有合作的豪商,也就是說,他們要是虧了,賠的是李自成的錢。不僅是帥府,還有不少軍官也在貿易上有投資。因此,闖軍繼續保持著內外有別的稅率,外國船隻的稅高,本國船隻的稅低。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逃稅的辦法,一定會有人把貨偷偷走私給荷蘭人,這就考驗闖軍的統治力度了。和大明乃至另一時空的大清相比,闖軍對海關的管理都強得多了,但也遠沒到可以杜絕走私的程度,將來麻煩多得很。
從方便管理的角度來講,在澳門一口通商是最方便的,對於總的貿易額影響也不會太大,不過王瑾還是支持開放湛江、汕頭、台南、淡水四港,同時動用官方力量為跑巴達維亞的商人站台。不趁著開國之初銳氣正盛的時候直面這些麻煩,等將來暮氣沉沉,更要手足無措了,現在哪怕鍛鍊出些懂得和歐洲人打交道的官吏也好。
至於其他闖軍將領,包括李自成在內,對這些問題都不大明白,在他們看來,荷蘭東印度公司和他們年輕時所見的那些蒙古馬販子也沒什麼區別,一幫商人而已,王瑾願意朝他們收多少稅,在哪裡和他們交易,都不是什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