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殺父之仇

  這部史書的編寫工作是王瑾剛到廣州就開始著手安排的,因為可寫的內容也實在沒有多少,經過三年時間,現在已經成型了。閱讀М

  《後宋史》從臨安淪陷時開始說起,洪福、謝五十、黃廣德、張三八、陳千二、張烈良、劉應龍、杜可用、陳大舉、林桂芳、歐南喜、鍾明亮、楊鎮龍、劉六十、蔡五九、劉景周、圓明和尚、劉志先、趙丑廝、郭菩薩、朱光卿、韓法師、范孟端、蔣丙、何仁甫、莫八、羅天麟、陳積萬、吳天寶、莫萬五、曹七七……這些在元明兩朝史書上大逆不道的反賊,在這部《後宋史》里都按照正統的帝王將相來寫,皆入列傳。對這些人當然也有批判,但批判的方向是他們造反的技術不行。或軍隊紀律沒有搞好,或戰略有問題,或任用小人,或聽信讒言,或懈怠驕奢,等等。從頭到尾都是以繼承者的身份拿他們當成大宋正統的代表來褒貶,而不是官府批判流賊草寇。

  至於元末群雄,韓林兒和徐壽輝入本紀,劉福通、明玉珍等人入世家。就算是弒君的陳友諒,降元的張士誠、方國珍,也入世家,雖然痛批了一番,但也寫了他們抗元的功績。

  最尷尬的是,《後宋史》世家部分的最後一卷是「吳王世家」,寫的是大宋江南行省平章政事,吳王朱元璋。

  按照一般修史的規律,新王朝的開國皇帝就算曾經是上一朝的臣子,也不會被寫進上一朝的史書。如果明朝能為韓宋修史,肯定不會讓這樣的情況發生。

  可朱元璋沒這麼幹。解縉所說的明朝「得國之正」,既不是指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更不可能是指他由農民起義者出身,反抗地主階級壓迫,而是指朱元璋沒做過(沒做成)元朝的官,沒吃過元朝的俸祿,所以他反元不是晉隋唐宋那樣的臣奪君位。一旦朱元璋承認了韓宋,那他成什麼了?

  所以,朱元璋堅持元朝是正統,韓宋是「妖寇」,把自己在窮途末路之際被郭子興收留的經歷說成「暴兵忽至,誤入其中」,「被妖人逼起山野」,徹底背叛了紅巾軍。

  即便是明朝文人,對於《元史》中對韓宋的貶低也是有不滿的。嘉靖年間的李文鳳就曾經說:「秦氏暴虐,陳勝、吳廣斬竿揭木以為天下先。雖尋就覆亡,後之議者猶曰秦民之湯、武也。胡元非我族類,重以庚申不君,民不聊生。韓氏父子、君臣起義,號召天下,天下雲合響應。群雄並爭,不謀而同。然當是時,據河南,盪山東,躪趙、魏,躒上都,入遼東,略關西,下江南,大抵盡宋之將帥,不謂之中國之湯、武不可也。天命有德,真人龍興,定鼎建業,處漢、吳二強寇之間,東西掃蕩,從容指揮。元之不能以匹馬、只輪臨江左者,以有宋為捍蔽也。韓氏君臣非特有功於中國,其亦大有功於我明也乎!」

  背叛了紅巾軍,不妨礙朱元璋是個優秀的封建皇帝。但作為一個農民起義者,既然他在史書里背棄同袍,也就別怪新的農民起義者在史書里黑他了。《吳王世家》從朱元璋出生一直寫到瓜步覆舟,著重描寫了朱元璋年輕時受元朝壓迫的悲慘,簡單介紹了他加入紅巾軍後的抗元貢獻,詳細介紹了朱元璋和州乞降、與察罕帖木兒通好、通過方國珍聯繫元廷、與王保保通信等光輝事跡。

  對陳勝、吳廣、韓林兒、劉福通等人的評價,還涉及一個問題,就是李自成將如何評價那些為他做前驅的人?

  漢末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唐末農民起義都失敗了,張角、黃巢這些人被罵,大家還能理解,成王敗寇嘛。可秦末農民起義和元末農民起義明明勝利了,如果首義之人還被新王朝說成「賊」,這就讓人很難接受了。

  朱元璋能夠和紅巾軍切割開來,除個人品德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幾乎是另起爐灶完全新建了一支軍隊,只是在郭天敘死後接收了郭子興的舊部,所以他也就對郭子興還保持了最起碼的尊重。而韓宋的嫡系軍隊,在對元朝和張士誠的戰爭中已經損失殆盡了。

  漢初的情況則不然。陳勝遇害後,他的舊部蒼頭軍繼續與秦兵血戰,後來追隨劉邦。東方六國中,魏、趙、燕三國都是在陳勝的支持下復國,就連項梁也是被陳勝的部下接來的。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劉邦的人品和朱元璋一樣,也不能輕易否定陳勝。何況劉邦從未做過張楚的臣子,不像做過韓宋臣子的朱元璋那樣有反叛的包袱。

  明末農民戰爭的首義者白水王二很快失敗,繼之而起的王嘉胤、張存孟、王自用、高迎祥等人是真正把這把火燒起來的,正是有他們作為前驅,才有了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的時代。李自成也同樣沒有反叛的包袱,因為他只做過張存孟的部下,而張存孟出賣兄弟,自取滅亡了,這一節不用再擔心。

  闖軍將領之中,很多都是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的舊部,尤其是劉體純,與王自用義同兄弟。當初在太行山,闖營就兩萬人,劉體純帶著王營的兩萬人來投,作為李自成繼承者的李遲更是有一半高氏血脈。就算李自成和朱元璋有一樣的人品,他也不可能去否定王自用、高迎祥他們。

  李自成並不是像朱元璋那樣在亂世中自行割據一方發展起來的,而是由眾反王的盟主成為大元帥,就像劉邦和項羽開戰時統率的是諸侯聯軍那樣。因此,不管他本人如何想,他在承認前驅者的問題上都得走劉邦的路線。

  對於明朝的讀書人來說,尊崇朱元璋幾乎是潛意識裡的習慣,雖然闖軍並沒有直接批判朱元璋,但表達出來的意思是再明顯不過了,引起的震動頗為巨大。既然連明朝最敏感的紅巾軍問題都直接重新評價了,再加上推崇孟子、請回荀子的操作,那麼恐怕整個評價歷史的體系都要重新構建了。

  來參加文廟落成典禮的這些人有很多心中感慨萬千,不過,闖軍在意識形態領域做出的改變還不足以讓他們做出什麼反應。闖軍允許他們隨便討論這些事情,當然,聽了也只當放屁。他們更關心的是科舉制度,這才是與他們實際利益切身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