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賑災大考

  現在天下分裂為六,明清兩朝與四大反王各有自己的地盤,各有自己的施政。在這場大災面前,大家的水平都展露了出來。對於這六家官府來說,此次災情是一次大考。

  毫無疑問,大明考了倒數第一。為了穩住開封、歸德的近十萬軍隊和南直隸洪承疇控制下的七萬大軍,漕米要優先保證軍糧。再加上軍人家屬和南逃官員及家眷所需糧食,崇禎根本不敢留出老百姓的份額。誰知道明年張獻忠還肯不肯送糧食呢?

  在明統區,各地官員甚至還按照慣性照舊徵收賦稅,百姓餓死者、食人者、流亡者、暴動者不計其數。但幾個府的老百姓,就算全都造反,又怎麼敵得過十七萬明軍。

  闖軍和西軍將領多有建議趁機攻擊明軍的,可是難民成千上萬地湧入他們的控制區,以驚人的速度消耗著他們的糧食,過去他們是流寇,只管殺官造反,對百姓能救濟則救濟,救濟不了的話,也沒人覺得這是他們的義務。

  可是現在,他們是官府,百姓理所當然該歸他們救濟。而且現在清軍在進攻,他們在防守,如果賑濟不了災民,則河南不穩,何以抵擋清軍。面臨這種情況,他們只能暫緩進攻,先調集物資。

  清朝的表現堪堪及格,算是個封建王朝的正常水平,把災民救濟一批,餓死一批,再輔以暴力鎮壓。因為是戰爭期間,清朝的表現問題百出,但也能看出,他們是有能力維持一個普通的封建政權的。

  闖營和西營轄區的災情按本時空標準不算嚴重,就不參評了,曹營和包營的表現,都算得上超水平發揮。曹營有自己的新建的行政隊伍,而納敏夫除接手大巴山、千隴山、商洛山中的一些闖軍山寨,得到了少數懂胥吏之道的闖軍老兵之外,全靠明朝降官和新考上來的窮秀才。即便如此,納敏夫在此次賑災中的表現也不遜於羅汝才。

  明末的饑荒的確很嚴重,但絕沒有嚴重到無可挽救的程度,正相反,但凡是個正常的官府,誰都能遏制饑荒。就拿順天安民營來說,官還是明朝的官,兵還是明朝的兵,納敏夫和賀蘭也並不比洪承疇和孫傳庭更有能力,可是在他們的治下,饑荒就是減輕了。

  因為他們敢在陝西全境完全免除賦稅,地方官沒有徵稅的考評壓力,賑災效果成了評價政績的核心標準。在百姓抗租,甚至逼迫大戶放糧時,官兵不去鎮壓,反而官府會派一些小吏來拉偏架,「勸」大戶們破財免災。這當然不可能保證所有人都不餓死,卻可以用一點希望將大量的饑民留在家鄉,不形成流民潮。老弱依舊會餓死,但青壯能活下不少,挺過災年之後,恢復生產、恢復人口就都更容易了。

  許多農民分到了拋荒土地和被殺官紳土地,變成了小自耕農,收入提高了一些,對於自然災害的抵禦能力也就略強了一些。比如說過去趕上這樣的災年,家裡五個孩子都得餓死,現在可能只餓死兩個。而且也不是因為徹底斷糧被活活餓死的,都是因為吃得太少營養不良,得個風寒就死了。

  這個時代的農民沒要求什麼,想賣兒賣女地湊合活著而已。哪怕官府有一點救濟,讓他們覺得明天還能吃到點東西,有這一線希望吊著,他們輕易就不會選擇造反。

  https://

  造反總得有個目的,一般都是吃大戶。現在大戶在官府的勒逼之下放糧出來了,會選擇吃大戶的人就大大減少。雖然依舊還有,但對於一個封建王朝來說,這也在可控範圍之內。

  幾個縣的百姓搶糧,殺了十幾個士紳,鬧過了也就算了。對於這些暴動者,清軍一般會選擇鎮壓,羅汝才和納敏夫一般會選擇招安首領,其他人給幾塊餅子遣散,結果都是一樣的,不會威脅政權的根基。

  這麼簡單的辦法崇禎不是不懂,可是他做不了。不征糧,他的十七萬大軍及他們的家眷,還有開封城裡的朝廷和周藩宗室吃什麼?而以王朝末期的行政效率,只要征糧就必然產生大量中飽私囊。

  崇禎要是想整頓吏治,人家貪官污吏現在有的是選擇,天下有六個朝廷,投奔誰不行?就算李自成那邊有潔癖容不下他們,大清對他們可歡迎得很。

  再說了,崇禎用什麼人整頓吏治?派朝里的官去查地方官,老子查兒子,查到最後還不就是個屁,收拾幾個小魚小蝦了事。派勛貴、太監去,他們比地方官更貪,就算去了也是去分帳的。

  開封、歸德的士紳,崇禎敢動嗎?逼他們拿出糧食來,朝廷是不打算在開封地界混了吧。用軍隊威逼這些人納糧雖然可行,可一旦軍隊深入基層,打壓士紳,那就成了軍隊一家獨大的局面,祖大壽、吳三桂這幫人也不是不會征糧、不會管民政,只不過是過去沒這個權力罷了。派軍隊去壓制士紳,那崇禎就成漢獻帝了。

  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納敏夫可以這麼幹,是因為他們都是軍隊的創始人,一手把隊伍從無到有帶出來,根本不需要任何制衡手段。軍隊在他們手上放得出去,也收得回來,毫不費力。而崇禎沒有這樣的本事,所以必須用文官和宦官牢牢拴著軍隊的籠頭。現在這種約束已經搖搖欲墜了,崇禎更不敢再打破其實早已崩潰,只是靠著慣性勉強維持的平衡。

  做學生的考不及格,沒什麼大礙,做皇帝的考不及格,可就不止掉腦袋這麼簡單了。

  此時,還有一個人在參加考試。

  山東青州府莒州日照縣的石臼島寨位於一個伸入大海的半島上,是明朝安東衛後千戶所的所在地。港灣中停泊著一支龐大的艦隊,少數是西洋船,大部分都是中式的大型海船。南風起後,這支艦隊便從寧波北上,日照是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

  「那邊有一座龍神廟,當年宋將李寶率水師北伐,就曾屯兵於此,在龍神廟祭拜。隨後火燒金兵戰船,全殲其水師。只可惜,這一次金兵的水師太爛,沒有船可挨我們的炮轟。」

  指揮這支闖軍水師的是陳奇策,他的任務是聯絡山東義軍和登州、遼西的明軍,為他們提供支援。

  在日照接應他們的山東義軍首領,是袁時中、易浩然、馬進忠和楊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