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福攤開隨文告附上的地圖,這是一張原明朝兩直隸十三布政使司所轄範圍的全圖,沒有地形,只有省級行政區劃,標出了目前天下六大勢力的控制區域。
奉天倡義營控制整個南方,連雲貴也被畫進了闖營的控制區。其實田見秀現在還沒進入雲南,但明廷早就沒有雲南的消息了,闖軍這麼畫,誰也不能指出其非。
張獻忠的應天救民營控制江南及江北部分地區。左良玉死後,黃得功也接到崇禎的調令北上淮安,張獻忠派兵渡江,控制了揚州、滁州、和州。
羅汝才的代天撫民營控制河南南部,而整個陝西都被畫成了納敏夫的順天安民營的控制區。山東大部分地方是反清義軍和清軍交錯,直隸、山西和豫北地區已完全被清軍控制。雖然闖軍在這些地方有山寨,但也沒必要畫出來。
明朝的統治區,除了孤懸敵後的遼西和登州之外,只剩下河南的開封、歸德二府,以及南直隸的鳳陽、廬州、淮安三府和徐州。
陳永福說:「比方說,我們現在是廬州府的一群秀才,朝廷和闖營、西營、曹營都在開科舉,我們看著這張圖商量商量,去應誰的試?」
眾人面面相覷,陳永福說:「以前大家只知道天下很大,朝廷很強,可天下究竟有多大,朝廷究竟有多強,就算是讀書人,心裡也沒個數。現在呢?聽說王瑾特意給這份文告和地圖刻了版,天下傳布,就算是販夫走卒,聽人一講解,也能明白天下有多大,自己在哪裡。以前大家只知道天下大亂了,現在,誰不知道朝廷要完?要單是這幅圖,其實也沒什麼用,可李闖有足夠的本錢砸死人,投靠他就有官做,有餉拿,這就厲害得緊了。」
眾人看了看地圖上闖軍那半壁江山,再看看崇禎皇上手中五府一州的國土,深表贊同,傻子都能看出這會兒應該投奔誰。
陳永福說:「自從闖軍北上之後,我們就很難占到什麼便宜了。鄭崇儉和朱大典都完了,皇上還指望洪承疇來救駕,可我看洪承疇也靠不住。我們這麼多人繼續擠在開封,早晚要困死。這一點皇上還是能明白的,大戰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還是要賣力打好這一仗的。但若是真的不敵,也不能和流寇打得兩敗俱傷,讓東虜白撿了便宜。」
一名軍官說:「明白,我們掙的軍餉,讓我們盡忠職守是足夠了,可要買我們的命,那也未免太少了。」陳永福說:「不光是因為這個。當年己巳之變時,我還是個小小把總,也和韃子交過手,這些人比我們、比流寇都厲害。虜騎已經逼近黃河,一旦我們和流寇大打出手,他們說不定會大舉渡河,來個坐收漁翁之利。」
陳永福停頓了一下,說道:「皇上發我們糧餉,供我們吃穿,我們自然是要賣力打仗的,若不這麼做,豈不成了忘恩負義。不過就像那活閻王說的,皇上的軍餉也出自百姓納的錢糧,孟老夫子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真要是韃子過了黃河,皇上要學那石敬瑭、趙構,那也說不得了。我們得先保老百姓,保大明的江山社稷,總不能天下人都剃頭做奴隸了,我們還掩耳盜鈴地為皇上效忠。」
不知不覺中,王瑾已經成了此時軍界的「意見領袖」了。像陳永福這些和闖軍交手多年的明朝軍人,平素接觸的不是流寇就是招安的流寇,當王瑾漸漸位高權重,他的觀點也在這些人中傳播得越來越廣。尤其是王瑾說的這些,有不少本來就是很多明軍樂於接受的。
此時的陳永福還沒經過原時空那麼多的艱難險阻,大明也不算虧待他,但是崇禎放棄首都這一行為讓他產生了極大的懷疑。而且現在誰都能看出大明要完,他對自己手下這些親信也沒什麼不敢說的了。
另一時空的李自成是山海關戰役打輸了才放棄北京,何況大順的都城是西安,所以並不影響陳永福對李自成的效忠。然而崇禎是未以一矢向敵,直接調走了邊鎮的主力部隊,導致華北淪陷。打內戰打成這副德行,外戰又不敢打,這就讓陳永福不由得產生了極大的失望。
陝西丟失之後,大明朝只剩下中原一隅,靠著這十幾萬無後方的一次性軍隊,還中興什麼?可大明要是不中興,天下總不能讓給韃子吧?那麼,陳永福的選擇也就不多了。
那麼陝西又為什麼會丟呢?且來一倒筆,慢慢敘說。
在崇禎的不斷催促下,三邊總督鄭崇儉終於自我催眠成功,認為自己已經做好出戰的準備了。然而,做好準備的不僅是他們。
曹營的主力在陝州集結,前鋒已經抵達閿鄉。看起來,他們不僅一點不懼怕明軍的攻勢,甚至還打算主動出擊。
「左鎮台送來消息,稱闖賊近日似有動作。他和孫協台和闖賊交戰數次,牽制了馬世耀、劉文煌兩部賊人,但劉芳亮、李過兩部主力何在,卻不知曉。」
鄭崇儉所說的自然不是左良玉,而是左光先。他在鄖陽和闖軍頻頻交戰,現在是明軍最重要的情報來援。
李國奇說:「闖賊的左營和後營如果真的北上支援曹操,敵兵將倍於我軍,我軍不應再出擊,當固守潼關才是。」
鄭崇儉說:「我們不能只顧及潼關一隅,此時曹賊主力集於陝州,鄭州便只剩下點燈子、亂世王、滿天星等一干烏合之眾。只要我們在此牢牢拖住曹賊,待李督師克復鄭州,直取洛陽賊巢,賊兵必亂,屆時東西對進,兩面夾擊,中原之賊,一鼓可平。」
因為山西被清軍占領,潼關和開封之間交通斷絕,鄭崇儉完全不知道朱大典部被王瑾擊潰的事情,他接到的最後命令就是崇禎讓他速速出關,再拖延的話軍法從事。
秦軍諸將心裡暗自嘀咕,你想得倒是很好,可你不想想,羅汝才綽號「曹操」,何等狡詐,連你都能想得到的策略,他能想不到嗎?他敢於完全不顧東邊,將幾萬主力都拉到西線,必有他的道理。雖然此時還不知道羅汝才的後手是什麼,但絕對不會像鄭崇儉說的這樣「一鼓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