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圈地

  隆隆炮聲中,太原的城牆已是滿目瘡痍。有一段的垛口乃至包磚都被打碎了,發生了很嚴重的坍塌,清軍正利用土堆和梯子向上攀爬。

  馬祥麟和張鳳儀望著魚貫登城的清軍,互相看了一眼,老夫老妻了,一切盡在不言中。

  孫遠和鄧陽向他夫婦行了個禮:「二位將軍,我們要撤了。」他們身後,孫元化的家丁隊正在絡繹下城。

  馬祥麟說:「二位多保重,天下可無我夫妻,不可無火東公。」

  馬祥麟和張鳳儀與孫元化共事多年,一直相信「火器救國」之說。雖然搞到現在都沒什麼成果,但他們不敢不信。至少現在他們還能告訴自己,什麼時候孫撫台有錢了,造銃造炮修棱堡,就能打贏韃子了。如果不信這個主張,那他們也不知道該信什麼了。

  崇禎大舉調集邊軍南下的時候,孫元化就意識到情況不妙,他從絳州請來了自己的教友韓霖。此人師從耶穌會教士高一志,習得西洋銃炮及築城之法,孫元化打算由他主持,對山西的幾個主要城市的城牆進行防炮改造,以應付可能遭到的攻擊。

  然而,第一步在太原就卡住了,晉王朱審烜一毛不拔,堅持說:「太原者,天下雄城,何勞大興土木,略加修葺即可,不必勞民傷財。」晉王帶頭不出錢,各郡王和城內士紳自然也不會出錢。而且改建城牆要拆掉一部分關廂建築,這事又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所以一拖再拖,最後就拖到清兵來了。

  在紅夷大炮面前,這種舊式城牆根本不足以保衛城池,現在晉王和太原官紳們都明白了,但是也晚了。

  孫元化正在巡撫衙門等死,作為天主教徒,他不能自殺,只能等人幫忙。這時,他的親兵隊長孫遠沖了進來:「撫台,韃子已入城了。」

  孫元化點了點頭:「是時候了。」孫遠默默上前,倒了一碗茶,將一包藥面撒了進去:「我敬大人一碗茶。」

  只要孫元化不去猜孫遠放的是什麼,愣當那是胡椒麵,就不算自殺。他接過茶碗,一飲而盡。沒多一會兒,孫元化便覺得天旋地轉,失去意識,軟癱在椅子上。

  另一邊,鄧陽提著血淋淋的鋼刀從晉王府走了出來。他早就部署了親近的兄弟,一旦清軍破城,就把晉王和所有郡王全部殺掉,絕不能讓他們活著投降清軍,當然,他們家裡的金銀財寶也不能便宜了清軍。

  韓霖已經收拾好包裹了,他雖然有功名,但是並無官職,只是孫元化的幕僚,沒有必要殉城,而且他也不想殉城,自己好不容易學了一身本領,想救國於危難,結果奔波多年一事無成,就這樣死了,實在太不明不白了。

  孫遠把被蒙汗藥麻翻的孫元化及其家眷都裝進馬車,和其他親兵家丁及孫元化的奴僕們一起趕來和鄧陽會合。他們私下裡早就計劃好了,孫元化現在除這些家丁外再沒有別的兵了,就算去汾州、平陽、潞安這些大城市,清軍來了也守不住。他們去韓霖的老家絳州,韓家在那裡有些勢力,可以掩護他們躲在鄉下,先找個山頭占山為王再說。

  孫元化如果不死在太原,因為丟失省城這麼大的罪責,崇禎也不會放過他這個光杆司令,橫豎他這個官是不能再做了。整個山西都沒有明軍的主力部隊,猛如虎在豫北面對皇太極的主力,多半也完了。洛陽在羅汝才手中,賀蘭部又攻入陝西,孫元化除了去當山大王,竟沒有別的路可走了。

  孫元化自己不想跑,孫遠和鄧陽就得幫他一把了。死的人已經夠多了,再加他一個又有什麼用。要是丁啟睿,就算他不想死,大家也得勸他死,因為這種廢物唯一的利用價值就是獻祭了激勵士氣。而孫元化不同,活孫元化比死孫元化對國家更有用。

  「將馬祥麟、張鳳儀,還有其他抵抗我軍戰死的將領官紳,都具棺盛殮,葬在城外山上。要立碑,不必寫事跡,書名即可。派人搜捕孫元化和韓霖,定要活捉。所有投降官紳都到貢院集合,我明天一早去見他們。徵集糧餉騾馬之事由新任知府負責,各營兵馬不許私掠,不許縱火,無令不得出營,尤其是姜瓖他們這些綠營兵,告訴他們,我可不是陳新甲,有敢違令者,立斬不赦。」

  岳託並不是個仁慈的人,之前帶兵入塞時,也是燒殺擄掠毫不猶豫。但他是個理智的人,他很清楚,眼下大清朝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關頭,必須舍眼前之小利,謀萬世之大業。

  就在他攻下太原的同時,第一批圈地大概已經開始了。

  就在不久前,皇太極下達了圈地的命令。剃髮易服可以緩,圈地卻不能緩,否則跟著他拼死拼活打天下的將士,還有新加入的兩萬漢軍旗人,都得不到太大的好處,憑什麼賣命呢?

  皇太極仔細斟酌了一下,圈地是一定要搞的,但是搞的方式要慎重。

  首先,圈占所有明朝的皇莊,以及勛貴、太監的莊園,還有晉王、代王等藩王的田產,之前投充在這些地方的土地也不例外。常有人為了逃避賦役,將土地掛靠在某個豪門名下,稱為「投充」,但這個制度漏洞往往成為豪門兼併土地的手段。皇太極首先兼併這些土地,把這些土地上的佃戶變成農奴,雖然是弊政,但也並不比大明更爛,社會影響會比較小。

  其次是圈占抵抗清軍被殺的官紳乃至一般自耕農的土地。比如說大運河畔的河間府吳橋縣,之前在戊寅之變中被崇禎罷斥歸鄉的兵部尚書范景文組織鄉勇,拼死抵抗清軍。阿巴泰破城之後,雖然記著皇太極的叮囑,沒有全面屠殺,但是將所有參與守城的士紳全部殺死,將全體鄉勇及其家屬擄為奴婢。在直隸各地,還有不少地方抵抗清軍,基本上都是照此法處理。這樣一來,清軍就得到了很多「無主地」。

  最後,就是之前清軍入關劫掠導致的拋荒土地,還有原主逃荒或死於瘟疫導致的拋荒土地,皇太極將這些土地也全部圈占為旗田。有的土地上面已經有農民在耕種了,但是清軍拿出官府的憑證,證明他們不是這些土地的主人,屬於「盜耕」,「合理合法」地把他們變成了農奴。

  有不少人提出,這些土地太過分散了,應該和京城附近的田主交換土地,把土地都集中到京郊來。但皇太極很清楚,這種換地政策名為交換,實際執行下去就會變成明搶,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動盪。至於那種直接強占京畿民田的建議,皇太極就更不考慮了。

  倒不是皇太極覺得這種事不能做,他連殺人都不在乎,何況搶地。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清軍剛剛入關,立足未穩,貿然損害太多人的利益,會帶來不可知的後果。等到闖、獻、曹諸賊俱被削平,天下一統,萬里河山都是大清的,這點土地算什麼。所以,皇太極給自己的部下們畫了一個「將來會圈更多地」的大餅,並且先嘗試性地圈一部分土地,滿足了旗人的短期需求。

  此外,他還默許民人將土地投充旗下,雖然這種投充很快就會變成兼併土地,出現強迫投充的現象,但是和直接圈地相比,這種辦法速度較慢,製造的矛盾相對可控,而且還打著「合法」的旗號,在明朝也經常有這種事,不像直接圈地這種明搶的「新穎」方式那樣引人注目。